分享

单一矿石入釉,从门外汉成制陶专家,还原宋代建窑神采

 好书风 2018-08-21

瓷器有史以来,

唯有在宋代,

一大名窑,只烧一器,

这就是建窑。

(当然并不绝对,比如建窑也出产些油灯之类的琐碎器具,但与建盏相较,尽可忽略)


苏东坡在《送南屏谦师》写道:

道人晓出南屏山,

来试点茶三昧手,

忽惊午盏兔毛斑,

打出春瓮鹅儿酒。


这里坡公用的兔毛斑盏,据推测是早期建盏,斑纹较细而成块,还没有达到兔毫的标准。但点茶时与淡绿的茶汤相映衬,足已使人呷一口茶而春意满怀了。


杭州出土南宋曜变残片


日本藤田美术馆收藏的宋代曜变天目


建窑所出黑釉茶盏,贵在人工之精,造化之巧的共同作用下,幻化出万千华彩,无尽之美,成为斗茶茗战之利器,为当世所珍,并被皇家推崇,因而带动当时诸多窑口竞相仿造。


全国三分之二的窑口出产黑釉茶盏,北方的定窑、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吉州窑以及福建其他地方窑均有类似仿制产品,并用各种方法模仿兔毫纹、油滴纹,但建窑之美,始终不可企及。


到底是谁能超越古人靠单一矿石烧出如此美妙多变的建盏呢?这就是今天要说的传奇人物菅传义。菅传义与建盏有何渊源,是怎样创造的这个传奇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故事。


菅传义 建阳建盏协会理事,豫东古陶瓷博物馆总顾问,景德镇宋元青白瓷研究会副会长,传义古陶瓷标本艺术中心主任,河南省传义收藏品科技检测中心专家


▌“汽修工”出身的“宋瓷收藏家”


菅传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商丘开汽修厂,其厂附近的隋朝大运河有很多人挖泥沙盖房子,伴随泥沙出土还有一些古瓷器,然而却无人知晓其收藏价值之高。菅传义曾在史书中了解到,宋朝运送瓷器大部分以水路运输,且流经隋朝大运河,所以在此河中发现宋瓷实属正常。于是颇有远见的菅传义就拿啤酒和香烟与他们交换。从此,他走上了传奇的宋瓷收藏之路。



从1987年到1999年这十多年间,菅传义陆陆续续收藏了更多瓷器。在1997年他关闭汽修厂,将所有资金投入收藏瓷器。玩瓷入迷的他,曾看中了一个北宋湖田窑花口瓶,花了三年时间多次亲自远赴内蒙古才得到这个藏品,现在这个瓶的市值已经过百万元。


▌从“宋瓷收藏家”转变到“建盏复烧专家”


1999年,菅传义奔赴江西景德镇学习烧制瓷器,这一待就是6年。在景德镇学习烧制瓷器这6年间他几乎把较为有名的几个窑口的瓷器都复烧过,发现唯有建窑这个窑口的瓷器难度是最大的。难度越大意味着挑战性越强,他就是喜欢挑战高难度。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他潜心钻研建窑的建盏,他克服重重困难,从无到有,从门外汉到制陶专家,终于在2013年通过电窑在复烧建盏成功。



复烧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古人是在龙窑里把建盏烧制出来的,菅传义决心要在龙窑柴烧中复烧建盏。带着这个想法与信念,精益求精的他来到建盏发源地——建阳,不惜斥巨资建设龙窑,遵循古法烧制建盏。



▌重病缠身却不忘初心,疯狂斥资终“砸”出成果


为了寻找最顶级的原矿石,他穿沙漠、入戈壁、进草原,光越野车就跑坏了三辆。期间,他三次心肌梗塞,次次到了死亡边缘又被拽了回来。他凭着对建盏烧制的狂热追求硬是挺了过来。



“还原是对历史的尊重,只有分毫不差的复刻才能体现历史的厚重和时代背景赋予器物的价值。”他时常在自己的博物馆里反复观察所收藏的建窑瓷器,对建盏的器型、形态、釉色等方面反复研究。“既然要烧制建盏就要烧制出与宋代相同的作品,我常望着这些瓷器,与古人隔空对话,想他们当时的做法,问他们当时的状态,力求自己将所烧制的作品与古人接轨。创新未尝不可,但创新必须是在宋瓷原有的基础上的。”



在宋代,古人在釉料内添加草木灰和钾长石,目的是降低温度,便于施釉。而富有创新精神的他却在多次的理论与实践探究过程后,在使用原矿釉烧制建盏这一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与突破,推翻了沿用多年的古法,直接使用纯原矿石球磨施釉,入窑一次性烧制成功。


菅传义作品:窑变油滴


菅传义作品:银兔毫


菅传义克服重重困难,从无到有,从一个门外汉成为制陶专家;从收藏到烧制,从还原到创新,一步步的传奇之路实在是令人惊叹。热衷于烧制建盏的他就是要用最原始的东西还原宋代最原始的味道。现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将 “曜变天目盏”烧制成功再捐给国家,让国人不必走出国门就可以看到“曜变天目盏”!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