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新丰江上游,有人用一种古老的方式捕鱼,1天最多能捉1万多斤

 潜龙入海173 2018-08-21

在新丰江上游,连平田源肖屋村村民们

至今沿用一种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

古老的捕鱼方式

是不是很好奇?来,看视频

人文微纪录公益片《鱼梁》

春末夏初的清晨,雾色浓重,层层裹绕了这远山近峦和安静的村落。

在新丰江上游,有人用一种古老的方式捕鱼,1天最多能捉1万多斤

山雨,却是欲下不下。

肖锦奎早上六点就起来了,他要赶到鱼梁去收鱼。

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清理水流冲到鱼梁上来的浮萍。

这个春季少雨,河水水位下降了不少,鱼梁前些日子就已露出了水面。捕鱼的季节到了,肖锦奎与另几户村民一起将鱼梁简单维修后,日子就开始忙碌起来了。头几天鱼并不多,但随着几场春雨地催赶,河水越来越急。肖锦奎凭经验知道,鱼梁里的鱼会越来越多了。

这个位于广东省连平县田源镇叫肖屋村的地方,村民们每到这个季节利用鱼梁捕鱼的传统生产方式,已延续了500多年。

鱼梁

也称渔梁,是一种古老的捕鱼方式,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齐风》就有“敝笱在梁, 其鱼鲂鱮;敝笱在梁, 其鱼唯唯”的诗句。

历代文人墨客关于鱼梁的诗词文章也不少。

最为生动传神的当属沈从文在他的自传里写到——

“水发时,这鱼梁堪称一种奇观,因为是斜斜地横在河中心,照水流趋势,即有大量鱼群,蹦跳到竹架上,有人用长钩钩取入小船,毫不费事!”

尽管安徽等地仍有渔梁洲、渔梁坝等遗迹和地名,甚至国外也有类似的鱼梁捕鱼方式、工具的留存,但把最古老的鱼梁完整保留和复原的,也许只有肖屋村人了。

这个与韶关市新丰县马头镇隔江相望的村庄,戈罗笔山下的肖姓村民,500多年来,一直守着这条江,也一直守着他们赖以生计的鱼梁。

从能查找到的各地鱼梁遗迹或文字图片资料来看,各地鱼梁大小形状不一,用材也不尽相同。肖屋村人制作的鱼梁全部就近取材,主要是木、竹、石、藤。以石筑堤截流,留下水口,架起鱼梁,两侧留水门以供鱼类进入。看似简单的鱼梁,其实工序复杂,多达几十项,每块木头、每个石桩均有不同叫法,尺寸大小、位置高低均有严格讲究。建造一座鱼梁需要十几人耗时近一个月,而一座鱼梁的使用寿命大概三四年。一年中,鱼梁近半时间都浸泡在水下,每年使用时,需进行维修加固。

一直以来,肖屋村的每一座鱼梁都是几户村民共同所有,收鱼的时候,也是每户一天进行轮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化生产的时候,在这个河段,肖屋村拥有十几座鱼梁,归集体所有,所捕的鱼也是各家平分。村民说,那个时候,每座鱼梁最多的一天能捕一万多斤鱼。

近十多年,河里的鱼越来越少,村里还在使用的鱼梁也只剩下两座。

鱼梁设计精巧,充分利用水力作用和鱼类洄游的原理,古人的智慧令人赞叹不已。

今天上午的收成并不好,但肖锦奎并不着急,他盼着这些天再下几场雨,让上游的河水来得更急些。

在新丰江上游,有人用一种古老的方式捕鱼,1天最多能捉1万多斤

山雨说来就来。

肖锦奎驾船回到了他的肖屋鱼庄。

对于田地很少的肖屋村人来说,现在捕鱼的收入已无法满足他们的生活所需,每户村民都有自己的其他营生。经营鱼梁的也只剩下几户人家了。

鱼庄生意还不错,经常有县城和附近的客人来,有慕名来看鱼梁的,更多的是来品尝这里正宗的新丰江河鲜。

肖锦奎有一手好厨艺,尤其是做鱼,不一会工夫,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全鱼宴让人垂涎欲滴。

雨,越下越大。

肖锦奎自豪地拿出一本画册给我们介绍,上面有几张鱼梁相片,是前些年当地摄影爱好者拍摄的。

今年45岁的肖锦奎,小时候就跟着爷爷学做鱼梁。之后他选择了外出打工。前些年回到村里,还当上了村主任。现在,村里会做鱼梁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也大多不愿意学。他知道鱼梁捕鱼毕竟不能作为谋生的手段。自从鱼梁被外界越来越多人关注后,他开始思考将鱼梁作为村里的乡村旅游项目来做,县里的文化旅游部门也正着手将鱼梁申遗。

在新丰江上游,有人用一种古老的方式捕鱼,1天最多能捉1万多斤

雨,终于停了。

肖锦奎赶紧装上一条昨晚捕获的大鱼,送到邻村一户村民家里去。每有好的收获,他都会在朋友圈告知朋友和客户。

此时,笼罩在雾气中的鱼梁,依然是那千百年来不变的姿态,静静地枕着新丰江,以活标本的模样,向人们讲述着那段华夏农耕文明在这偏远村落里的遗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