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生作碑八百篇,被誉为“书中仙手”!

 pengxq书斋 2018-08-21

李邕的行书突破了王氏的行书笔法行笔节奏较王右军快些,结体也灵活的多,又借鉴于碑版遗韵,如影响智永的顺笔,结字,布势暗带转锋而出显得柔美流畅,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大家的书法也对李影响较大,比如欧阳的修长俊拔,取褚遂良的跌宕之势,横竖多方笔,且藏锋,撇捺多圆笔,又带有虞世南的特点,总之他的书法正如,'摆脱旧习,笔力一新'一语所言,对我们的当下书法的继承和创新很值得一析。

第一:笔法

李北海书刀法与笔法润为一体,行中有楷,用笔以方为住,方圆兼备,轻重交替。

楷行互参,楷书雄健稳重,行书飞动洒脱,如《李思训碑》中的“廷”、“丈”为行楷,“难”、“武”为行书,而“难”左右皆有,这些都体现着他的创新精神。

参以魏法,端庄凝重,行书行笔顺序而下,入纸轻捷,李邕行书当中一个最大的特色是他以魏碑笔法入行书,给人的视感很是厚重古朴。如《麓山寺碑》中的“有”、“光”、“明”、等字的起笔,转笔,收笔处北碑笔意极浓。

方圆皆用,意趣丰富,如“家”字的宝盖头是方的,下边部分则以圆为主;“后”字为方笔,“处”字以圆笔。

收笔略重,《李思训碑》与《麓山寺碑》都有此特点,上下一体,毫不突兀,《麓山寺碑》里的“而”为方笔,“文”字收笔为圆笔,“也”字收笔则方圆皆备。


他的行书多采用外拓笔法,在竖画当中中段出弧,下端向右倾斜,呈弓状,这些都是运动的力感体现,《麓山寺碑》中的“木”、“军”等字。这对后世的行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宋代米襄阳行书多用此法。

第二:结体

李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出自己,结字与用笔都保持着自己,他的行书气势连贯,稳健畅达,刚柔相济;通篇字字独立,但气韵想通,俯仰生姿;右小左大,下笔挺拔,长撇短捺,主笔伸展,这是李邕在此传统基础上大胆跨出的一部,形成自己的书风。

第三:神采
线条本身的质感与结构造型构成本篇神采气韵所在,依附于具体的点画形态,笔势与结字本身的种种姿态,荒率雄沉,傲然不群,,一个书家的艺术创造意念,与自己的性格分不开,李邕在严酷的现实中将被压抑的个性在他的书法当中体现的极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