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气修护五补合一

 终南山中道居士 2018-08-21

一   上古脐疗

一、什么是脐疗

脐疗源于上古医道,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脐中(神阙穴)为用药或刺激部位,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节人体脏腑功能活动,集防病、治病、养生、美容等多项功能于一身。脐疗有灸脐、熏脐、贴脐、摩脐、揉脐、滴脐、慰脐、敷脐、纳脐、红外线脐部照射、药物注射脐部等10多种方法。

二、什么是上古脐疗

上古脐疗即太乙真人熏脐疗法,源于道医代表、脐疗鼻祖太乙真人创始,文献记载脐疗的首创就是太乙真人熏脐疗法,上古脐疗共有36个配方、气脉运行原理图、吐纳导引心法、九级养生印证等完美配套体系,有修复元气、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养颜抗衰、防病治病、增寿延年、调整身心、开启智慧等九重攻效,是对中华上古医道终极养生大法的继承,实属千古秘传、罕传于世的中华瑰宝。

上古脐疗功效九个层级:

初级:元气修复,脏腑调和,筑基炼己,容颜焕发!

二级:元气提升,五脏健旺,炼精化气,肌肤紧致!

三级:元气充实,经络通畅,气血滋润,全身光泽!

四级:元气充盈,周身舒畅,炼气化神,心性转化!

五级:元神提升,神清气爽,福报日增,慈悲自觉!

六级:元神充实,运小周天,炼神化虚,松净空定!

七级:元神归位,运大周天,中脉通畅,证悟菩提!

八级:天人合一,长生久视,炼虚合道,四禅八定!

九级:自在无为,智慧圆满,如如不动,道法自然!

三、上古脐疗养生养颜原理

上古脐疗的养生原理:针对不同体质和症状选择适当的方药,涂在肚脐内,利用艾灸的熏蒸作用,将药物之精华导入人体先天之通道(神阙),快速修复和提升生命原动力即元气,启动人体中枢系统“太极轮”(阴阳五行系统),打通“任督二脉”,使药物的真气通过“太极轮”的运转和经络的输送,散布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达到元气充实、阴阳平衡、气血充盈、脏腑调和、经络通畅之效,长期使用,使人诸疾不生,精气神足,元真通畅,百岁无忧!

上古脐疗的养颜原理:通过修护元气、补益气血,快速改善人体内部环境,促进肌肤表面血液循环,消除面部苍白晦暗和肌肤粗糙的现象,平衡油脂分泌,激活细胞的活跃性,预防和淡化因循环不畅引起的色斑、暗黄等皮肤问题,实现气血充盈,颜容光彩,肌肤光滑细腻有弹性,容颜不老,青春永驻!

四、上古脐疗五大优势

“理、法、方、药、效”是检验中医养生养颜和慢性病康复能否取得实效的唯一标准。

理,指中医理论;法,指诊法治法;方,指方剂;药,指药物;效,指效果。

天健源·上古脐疗,传承上古医道精髓,融合现代科技精华,完全体现中医养生精髓“理、法、方、药、效”五大经典优势的完美统一,全球首创,独具优势!

【理】中医称脐中为“神阙”。脐居正中,如门之阙,神通先天,俗称肚脐。神阙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会海,通过任督冲带四脉而统属全身经络,内连五脏六腑、脑及胞宫,故被称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

【法】集上古医道精髓之大成,融拔脐、灸脐、贴脐、膏摩、吐纳导引、道家点穴、温通督脉、补命门火等养生大法为一炉,快速持续修复元气、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疗病祛疾、养颜抗衰!

【方】传承上古脐方,历经千载验证,依据卫生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以人为本,辨体论治,完美实现了“辨证论治、因人而异、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取得了个体化诊疗的新突破!

【药】精选名贵道地本草古法炮制,运用现代生物科技萃取和纳米浓缩技术,每毫升产品相当10、30、60、99克原材料,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吸收更多药物精华!酒为“百药之长”,《黄帝内经·素问·玉版论要篇》强调疑难病必须使用药酒方能治愈。天健源产品含有用名贵药材配置的药酒,以酒为引催化药气,使草本之精华更快被人体的中枢系统以及皮肤、经络和穴位吸收!

【效】一次体验、一念转换、一生改变!10次明显改善,49次见证奇迹!中医外治,中枢给药,无副作用,安全可靠,操作简易,见效神速,在养颜抗衰老、亚健康管理和慢性病康复方面取得了上千例经典案例!

五、上古脐疗流程简介

一、综合流程(到店专业操作)

1、腹部拔罐(10分钟)

以肚脐为中心,按照后天八卦脏腑的分布图在腹部进行拔罐,将腹部淤滞的邪气拔出,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2、脐部膏摩(10分钟)

按照后天八卦脏腑的分布图,选择对应的脏腑,用古方按摩膏对腹部周围进行按压和膏摩,使药物精华逐步渗透到腹部内,疏通经气,调和脏腑。

3、艾灸脐疗(60分钟)

将对症的本草浓缩液滴入肚脐内,点燃极品陈艾古法悬灸,或利用艾灸仪进行熏灸,利用艾灸的热度将熏脐液的药物精华导入肚脐内,启动人体中枢系统“太极阴阳五行系统”,修复和提升元气,平衡阴阳,调和脏腑,补益气血,疏通经络!

4、吐纳导引(适时)

播放舒缓静心宁神的音乐,引导客人舌抵上颚,意守脐下丹田,采用全称“逆腹式呼吸法” ,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放松,呼吸要深、长、缓、匀。全身松静空定,进入“虚空”状态,经过较长时间的脐疗,药物的真气在丹田聚集充足后,便会在其开放了的通道(即经络)中运行,沿任督两经环行,称为“小周天”;从头顶到脚底连十二经脉环行,称为“大周天”。

5、疏通经络(适时)

根据不同症状,选择针对性的穴位和经络,用人工(或使用经络理疗仪)进行点压、按摩刺激,借助经脉的应激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状态,促进新陈代谢,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增加脏腑功能。

6、温通督脉(10分钟)

督脉为“阳脉之海”,用温通督脉型古方按摩膏对督脉和膀胱经进行推揉和按摩,帮助人体真气沿脊背上行,打通三关“尾闾关、夹脊关、玉京关”,使人气血充盈、精力倍增、神清气爽、容颜焕发。推督脉(脊背)由下而上,膀胱经由上而下。

7、温补命门(10分钟)

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内含有真阳(真火)、真阴(真水),五脏六腑以及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都由它激发和主持,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将固肾强精型灸脐膏涂在命门上,用艾条或艾灸仪进行熏灸。

8、敷贴肚脐(3小时)

将1ml本草浓缩液涂在肚脐内,用脐贴封固,3小时后可揭掉,敷贴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不宜超过24小时,太长时间容易引起皮肤过敏!

    二、简易流程(居家自助操作)

1艾灸脐疗(修护元气) 60分钟

先将本草按摩精油0.5ML涂在肚脐周围(半径5公分),顺时针按摩1-2分钟(如此可调和脏腑,更能预防长时间艾灸造成肚脐周边的花纹),再将对应的本草浓缩液滴入肚脐内,点燃极品陈艾(或使用艾灸仪),进行熏灸,利用艾灸的热度将的本草浓缩液的精华导入肚脐内,启动人体中枢系统“太极轮”(脐轮)。

注意事项:时间60分钟,浓缩液以脐满为度,刚开始做事吸收较慢,一般建议用0.5ML,用棉签将液体均匀涂在脐部5公分周围,热度以自己感觉温热为度。

2、吐纳导引(提升元气) 适时

播放舒缓静心宁神的音乐,引导客人舌抵上颚,意守脐下丹田,呼吸均匀,松静空定,进入“虚空”状态,经过较长时间的脐疗,药物的真气在丹田聚集充足后,便会在其开放了的通道(即经络)中运行,沿任督两经环行,称为“小周天”;从头顶到脚底连十二经脉环行,称为“大周天”。

注意事项:呼吸采用全称“逆腹式呼吸法” (婴儿多是采用此种呼吸方式),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腹部放松。第一,呼吸要深长而缓慢。第二,用鼻呼吸而不用口。第三,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种左右。即深吸气3-5秒,屏息1秒,然后慢呼气6-10秒。功力深时可以适当的廷长时间。呼吸过程中要注意做到深、长、匀。“深”是指吸“气”感觉要到小腹(丹田),有别于自然呼吸法的吸“气”感觉只到胸部;“长”是指呼吸节律要放慢,一吸一呼间的时间尽量延长来配合动作的柔和缓慢和完整性;“匀”是指从吸气开始至呼气结束,气流在体内的入与出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尽量做到均匀一致。

3、敷贴肚脐(持续养护) 3小时以上

将艾绒在肚脐内,用脐贴封固,3小时后可揭掉,敷贴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不宜超过24小时,易过敏!

备注:艾灸仪使用方法

艾灸仪使用前先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按照说明安装好艾灸仪后,将艾灸仪靠近床边放好,调节按钮的一面朝床(方便躺下时随时用手操作),先将艾绒放入艾灸仪里面的圆筒内(不宜太薄太厚)),调好艾灸仪温度(最左边健),调好时间,将艾灸仪头部的出风口对准肚脐,适当调节艾灸仪杠杆的高度,高度距离肚脐10公分左右即可,绒布盖在肚脐周围,将本草浓缩液滴在肚脐上(每次0.5ml左右),肚脐周边5公分也涂抹熏脐液,熏脐液快吸收完时,可根据时间长短决定是否继续添加本草浓缩液,每次可继续加0.5ml左右,每次建议60-90分钟,特别累或身体特弱者,可以连续熏灸3~5小时。


        二、上古膏摩

膏摩史记

 上古膏摩法,是药膏配合按摩、推拿、刮痧等手法的一种中医外治法。该法源于上古医道,发展于秦汉,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及养生、美容会所,成为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疗法之一。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五十二病方》记载有十余种按摩手法,以膏摩法运用最多,历代中医文献均有大量记载。东汉医学简牍中已有组成、功效、用途、炮制及手法俱全的摩膏方。膏摩名称则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三国时的华佗擅用膏摩治头眩、疗百病,并用于术后常规及康复治疗。晋代葛洪首次系统论述膏摩,使其成为证、法、方、药齐备的治疗方法,治疗范围遍及临床各科。其后医家论述各具特色,如南齐龚庆宣编《刘涓子鬼遗方》论外科膏摩;唐代孙思邈论小儿疾病的防治,宋代《圣济总录》论骨伤科治疗,清代吴师机从理论到实践上更有创新和突破,大大丰富了中医外治法。随着朝代的更替,用膏摩“治未病”的医学传承精髓渐渐遗失在历史的战乱中。

【膏摩养生】

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它们纵横交贯,遍布全身,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黄帝内经》:经络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华佗:伤寒得始,一日在皮肤,在膏摩火灸即愈!

艾灸、按摩、推拿、刮痧、神灯磁疗和理疗等中医外治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和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旺盛代谢、交通阴阳、排毒养颜、促进人体康复的目的。天健源上古按摩膏广泛适用于艾灸、按摩、推拿、刮痧、神灯磁疗和理疗,具备多功能和多元化用途,是经络不通的亚健康和慢性病人群养生保健康复的必备之品。

选择针对性的按摩膏涂抹在皮肤上,通过推拿、按摩、揉搓、刮痧以及艾灸、神灯等器具的熏灸或热敷,使草本植物之精华透入人体皮肤、穴位和经络,再通过经络脏腑气血的传导,促使皮肤和患处血管的扩张,疏通周身的经络、血液和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旺盛,改善病变部位组织营养和机能,有利于病变的修复。                                               

上古膏摩

 天健源集团秉承上古医道典藏秘传之方药,针对不同症状,精选天然草本植物和名贵药材遵古炮制,选用上等“纯芝麻油”将药材浸泡七天七夜后再熬制三天三夜而成,共有温通督脉型、调理乳腺型、调经暖宫型、骨质增生型、风湿止痛型、健脾养胃型、化痰止咳型和排毒养颜8个品种,广泛适用于膏摩、推油、刮痧、艾灸、神灯照射和理疗,与常规性按摩产品相比,具有高度提炼浓缩、渗透速度超快、疏通持续性强,功效立竿见影的优势!

膏摩分类

1、调理乳腺

【适用】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囊肿等各类乳房不适症状。将药膏均匀涂抹在乳房上进行按摩、推拿、刮痧、艾灸或神灯磁疗,每次60分钟,2-3天一次,10次一个疗程,2-3个疗程明显改善。

 2、骨质增生

   【适用】外伤、劳损、瘀血阻络、感受风寒湿邪、痰湿内阻、肝肾亏虚等引起的颈椎、腰椎、膝关节、足跟等部位的骨质增生。将药膏均匀涂抹在增生部位上进行按摩、刮痧、艾灸或神灯磁疗,每次60分钟, 2-3天一次,10次一个疗程,2-3个疗程明显改善。

3、风湿止痛

【适用】风寒湿热等引起的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肩周炎等。将药膏均匀涂抹在风湿部位上进行按摩、推拿、刮痧、艾灸或神灯磁疗,每次60分钟,2-3天一次,10次一个疗程,2-3个疗程明显改善。

4、调和脏腑

【适用】脏腑不和、运化不运所致饮食不化,噎塞饱闷,致泄痢腹痛,水谷停积,水肿积聚,胃脘胀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以及小儿脾胃,虚弱,泄泻、腹痛、食欲不振,疳积等。

将药膏均匀涂抹在腹部及及脊背上,围绕肚脐和膀胱经的脾腧穴周围,进行按摩、推拿、刮痧、艾灸或神灯磁疗,每次60分钟,2-3天一次,10次一个疗程,2-3个疗程明显改善,脾为后天之本,可长期使用。

 5、温通督脉

【适用】命门火衰、元阳不足或长期患病及术后引起气血亏虚、脊背发冷、腰膝酸软、四肢不温、性欲冷淡等症状。将药膏均匀涂抹在脊背及两侧上,以督脉和膀胱经为主,进行按摩、推拿、刮痧、艾灸或神灯磁疗,每次60分钟, 2-3天一次,10次一个疗程,2-3个疗程明显改善,督脉为诸阳之会,可长期养护。

 6、调经暖宫

【适用】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宫寒不孕、卵巢早衰、面色晦暗以及更年期综合征。将药膏均匀涂抹在小腹和小腹两侧以及腰窝周围上,以冲脉、带脉和任脉为主,进行按摩、推拿、刮痧、艾灸或神灯磁疗,每次60分钟,2-3天一次,10次一个疗程,2-3个疗程明显改善,可长期养护。 


      三、上古艾灸

艾灸源于上古医道。《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金匮要略》《千金方》等大量中医文献都有记载。为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即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等,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分为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等。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天健源融灸法于上古脐疗内,加速本草浓缩液的吸收,将药物之精华更快更有效的导入肚脐内,达到修复提升元气,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百岁无忧的目的!


      四、上古食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乃大自然不可更变之规律。人作为大自然中万物之灵长,亦复如是。《黄帝内经》云:“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女性到了35岁后,就会出现精力疲惫、皮肤粗糙、面部皱纹多,色斑黄褐斑多,面色青黄无光泽,42岁后面部就会枯黄,头发变白。49岁后先天肾气衰败,绝经并失去生育能力。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

天健源上古食膳(固体植物饮料),正是基于男女人体自然衰老之原理,顺应自然规律,根据中医理论的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与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并根据农历二十四节气配药,用藏红花、人参、鹿茸、沉香、油桂等多种名贵中草药,遵循“君、臣、佐、使”按照五运六气、子午流注加工提炼而成,在一年不同季节中服用,以一脏为主,四脏为辅,调和五脏,对其五行,与自然相应,达到天、地、人合一的状态,春调肝气、夏养心神、长夏健脾,秋润肺阴,冬补肾元,从而使身体“五脏皆和百病无”,从根本上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因此,在顺其自然、合其五季的原则下,调节五脏之间的关系,使五脏不仅达到各自健康运行,而且使各脏器之间关系和谐,从而使人气血两旺、经络畅通。

【功用】健脾、养肝、补肾、行气、活血,调和五脏,平衡阴阳、祛斑美白、滋润肌肤,润肠通便,增强免疫力,调节内分泌,改善睡眠。

【主要成分】山参、鹿茸、阿胶、沉香、(制)穿山甲、(酥制)豹骨、油桂、锁阳、天山雪莲、鹿角、败龟板、鳖甲、北五味、麦冬、(炙)甘草、(土炒)白术、(酒)当归、黄芪、(制)桃仁、川芎、藏红花等中药随四季和男女老少来加减。

【制作工艺】利用当前最先进的分子生物技术来萃取和提纯。

            上古养生酒

《黄帝内经》曰:“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深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酿酒主治,百日已”。即一般的疾病以汤药为主,10天可根治;重一点的病就要汤药、针灸、推拿、熏蒸等综合治疗,21天可根治;疑难杂症必须配置针对性药酒来主治,100天可根治。酒被称之为“百药之长”,它可加速血液循环,流通气血,疏通经脉,温暖百骸,与其它药物相配时,更能通血脉、行药势,中医许多方药还用酒作引,载药运行,因而中医鼻祖《黄帝内经》主张使用药酒来调制疑难杂症。

天健源“上古养生酒”秉承上古医道典藏秘传之方药,每一味药材均遵古炮制,有洗、浸、拌、碎、晒、炒、焙、烘、煅等,加工时工序繁锁,定时佐以烧酒,牛乳、蜜水、醋、姜汁等辅料,再将所有成份按比例和匀,用特殊制作手段酿造而成。然后择吉日吉时将酒坛坛口封住,历经九年窖藏……,如此繁复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琼浆,自然甘洌馥郁,口味绝佳。喝起来甜润净爽、顺喉而下,口齿留香,喝后感觉脐下丹田微暖、脊背有力,百窍通和,委阳立兴,尽显刚柔相成、水火既济之气,久服可安神正心、益智延寿、强筋壮阳、济阴回春。

天健源上古养生酒异传秘授,能固玉池,真精不泄,灵龟不死,通二十四道血脉,锁三十六道骨节,温肾填精,通脉利节,通三关,壮五脏,保固下元,固本全形,有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妙。
    【主治】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阴阳两虚,气血亏损,下元虚冷,虚劳不足,命门火衰,阳事不举,腰疼腿痛,手足顽麻,脾胃虚弱,心慌胸闷,半身不遂,小便余沥等病症。

【主要成分】:冬虫夏草、沉香、野山参、梅花鹿茸、鹿尾、鹿鞭、海马、雪莲、杜仲、山药、木香、丁香、苁蓉、破故纸、油桂、附子、菟丝子、生熟地、丹参、锁阳、龙骨、豹骨(酥制)龟板(酥制)等36味中药。

【方解】:野山参大补正元之气,滋壮生命之本,固脱、益损、止渴、安神,为虚劳内伤第一要药;虫草、梅花鹿茸、鹿鞭、鹿尾、海马、锁阳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固带脉、温补内托、壮阳却不燥、养阴而不腻;沉香、油桂、木香、乳香等巡视经络、升降气机、补火助阳、引火归源;龙骨、豹骨等温经通脉、削除病根;丁香、木香、砂仁、山药、甘草等温中暖胃,醒脾开窍,补益后天之本;杜仲、山茱萸、牛膝、苁蓉、破故纸、川续断、菟丝子等益肾强腰,补益肝肾,涩精固脱,填精暖精,培固先天之本。龟板、鳖甲等滋阴潜阳,养血补心、益肾健骨;二冬、杏仁、生熟地等增强正气、养阴润肺、凉血止血、清心除烦、益胃生津;附子、官桂、丹参、藏红花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疏通血脉,强心安神,抗疲劳,增强免疫力,抗心肌缺血。 诸药协同,共奏培元固本、补养元气、滋阴补血、固精填髓、擅通任督、理气健脾、养心安神、散肿消痞、平衡阴阳之功。


    五、上古修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追溯全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发展史,最早、最辉煌并且有文字可查的当属黄帝所追述的“上古真人”的道法。在《黄帝内经》一书中,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那么,这“上古真人”究竟修的什么道法,竟然能长生不死呢?黄帝的这段文字真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自古至今,曾引起无数人对它的深思,或有解释者也往往是似是而非,即使有苦心人来研究,若干年过去了也仍是一头雾水……

南怀瑾先生云:“各个国家的宗教文化都是想要脱离现世的痛苦,而建立另外一个天堂或佛国,但中国的道家不同,不需要去找另一个世界,在现有的这个世界中我们就可以做到……其他宗教看世界,大有站在坟场上看人生,而中国文化不然,有如站在高山顶上面对初升朝阳,在一片光明中看世界人生,真是生生不息。”出于一种对中华民族文化继承与发扬的责任,因此决意成此一文。
     
在《黄帝内经》一书中黄帝对上古真人道法共说了五句话,我认为这是黄帝通过对上古真人的功法追述而表达了对他们的赞叹,从整体上说可分三个层次:

第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请注意其中的三个动词“提挈”、“把握”、“呼吸”,这一切都是有为法,这是补漏筑基的气功之法,即“息道”的锻炼方法。

第二,“独立守神”这是无为的修心炼气之法,是上古真人的功法主体。是真正的正式修为。

第三,“肌肉若一”这是练功功效的功境,是“神气合一”、“禅定”的一种表述方法,也就是说“肌肉若一”是个关键点,已经走入道门了,“得其一万事毕也”。这样上古真人的一部系统的功法就摆在了我们的眼前。下面再逐层次地详细解说之:

一、有为筑基的气功息道

张三丰曰:“凡炼大还丹,先要补虚,只补得骨髓盈满,方可炼金液大还丹。”其意是要想修道必先补漏。因为普通凡人都是有漏之躯,男过十六,女过十四,便告别了童真,精血已失,神气耗散,所以补漏是修道所必须要经过的阶段,古人称之为筑基,而要筑基有为气功方法最为有效。很多人一听到“有为”便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大加贬斥,岂不知这正是他们的无知与偏激。南怀瑾先生曾说道“不管学哪一种宗派,修养功夫没有不炼气的”,“无论佛家还是道家一律都是先从有为法入手的,然后才进入无为修炼”。要问上山路,需问下山人,这就是一个修道者的宝贵经验。

很多人学了一句老子的“无为”,学了释迦牟尼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便拿来乱套,他们僵死地、教条地来理解这几句话,他们根本不懂“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其实针对这种死读书,读死书的教条主义者,宋朝道家张紫阳就明确指示过“但识无为为要妙,谁知有作是根基”。当然我所说的“气功”是真正的气功,而不是随意胡编滥造的几个动作,因此我们不要轻视真正的气功,它是可以通经活络的。其原理便是“意到气到,气到力到”,   

这也是武术家千百年来的实践体会,是人体科学、人类健康的财富。

有很多修道者一听“筑基”便会忽略之,岂不知这些前行的准备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想盖高楼大厦没有夯实的基础怎么可以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修道是个扎扎实实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伪,否则一切还得从头再来。

“提挈天地”是说在初始的练功中要先学会以宇宙之高能来弥补自己的漏体,即“盗天地之阴阳,采日月之精华”。阳虚则采天阳,阴虚则采地阴,每月十五日采月亮之阴精,每月初始则采太阳之阳精,这样就会加快补漏筑基之效果。除了采天地之精气外还要懂得如何采万物之气,即金、木、水、火、土五气都要采,要依据五脏的情况有所针对性的采取,以补己虚。在气功的每一个动作中都应贯串这种意识。

“把握阴阳”这是一条总纲,告诫我们不走极端,不要片面,要协调好阴阳的关系,修道必须要把握这个准则,否则就要出偏差。宇宙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按中国的哲学语言就是“阴阳对待”。凡是阴阳的平衡被打破,无论是宇宙、社会,还是人体都会灾祸不断。把握阴阳的平衡,从哲学上说也就是把握住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是智者之道。

“阴阳”在修道中主要指三个方面:一是人天之阴阳,人属阴,天属阳,人天阴阳不平衡,人就要遭殃,所以儒家讲“人天相应”,因为人本身就是宇宙中的一分子,人是不能违背天时的。

修道者更要因时而行,特别是要把握住阴阳相交的那个空白点——子时之半。凡是阴阳相交时都会出现一个“空白”的境界,道家叫“天心正运”,譬如夜半十二点,正是昼夜相交际,此时正是阴转阳、阳气初生之时,把握这个时分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故道家讲练子午功。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冬至是一年中的子时,夜11点至凌晨1点是一天中的子时,一个修道者必须要懂得这个阴阳相交之道,才能因势利导取得成功。再有当你刚要从睡眠醒来即由阴转阳之际,一阳便会自生,无论男女都会有性冲动现象,此时要立即坐起,抓住这个时机去练功,否则,一阳之气便耗散矣。上古真人就是善于抓住阴阳相交之时的人,故能尽快得道。

第二个阴阳便是人自身之阴阳,即水火——心肾也。心属火喜上炎,肾属水喜下泄,故阴阳不交,人就要得病,所以易经中有一卦象叫“水火未济”,这是凶象,很不好的一卦象。如果心肾相交,肾水上行,心火下行,则易经中另有一卦象叫“水火既济”,这是大吉之象,人体绝对健康。人为什么会得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其根本就是阴阳不交,水火失调所致。而修道练的就是水火——心肾这一对阴阳,心肾交,神气合。所以修道中特别讲究气足神盛后才能进入空定中,先天一炁这个生命大药才能产生并结成丹。如果心神静了,但肾气始终是虚的,那么这个阴阳之交则是顽空,毫无用处。倘若再加上人为引导,便会出现“烧干锅”的现象,什么高血压、心脏病、肝病就不约而至,这是“禅病”,真所谓“修道不成反成鬼,画虎不成反类犬”。

 

一定要把握住体内的阴阳,即性命双修,不要单打一。故吕洞宾说:“只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但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从佛学来说修道就是要把“五蕴”——色、受、想、行、识五阴除尽而达到明心见性,成为纯阳之人。 

第三把握阴阳的意义即火候老嫩的问题。过去这是很保密的一个问题,我的老师曾说过“不传六耳”,即三个人在一起就不能说。其实这也没啥保密的,只要把握住阴阳适度就可以了。偏阴偏阳都不行,特别是在练功中易犯“孤阳”之病。因此,无论练什么都要知时知量,不要过,也不要不及。我之所以用“中道”来命名我的功法,寓意就在于此。“中庸之道”是修道的准则。特别在先天至阳之炁产生之际,更要及时采取,过早、过晚都是不成功的。在哲学上称之为“度”,一切都要适度,过犹不及也。所以把握阴阳是修道的总纲。“无过不及,不偏不倚”。

“呼吸精气”注意这个精气不是呼吸之空气,而是胎息的先天之真炁也。当你通过后天呼吸的气功锻炼,采天地日月之精华,通经活络后必然会更进一步,落实到“息道”上来。由口鼻的后天呼吸上升到不呼不吸的胎息和体呼吸上来。这才是气功的成果,由此方可顺利地进入空定中。

据统计,全世界的息道功法大约二百余种。“息道”在道家称吐纳闭息之法,在佛家称之为“安那般那”。“安那”为吸,“般那”为呼,而在呼吸的转折停顿上乃为“息”。要尽量使这个“息”的时间延长持久,这便是息道,过去都是密不外传的。据密宗说法闭气十分钟为初级功夫,闭气二十分钟为中级功夫,闭气三十分钟为高级功夫,闭气达数小时以上为息道功成。“息”是由汉字的自心组成,真心之炁是不吸之吸而非口鼻之呼吸。有功力者能一个星期才呼吸一两口外气。南怀瑾先生说:“如能在息道上坚持一个小时以上,便可以达到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原理是人的强大生物场可以形成一个自我保护圈。共有三大原则:一是深吸;二是久闭;三是满呼,务必达到气入骨髓。

当时并不知道是息道,而是偶尔感到如此就可以气住神凝了。以后通过各种佛经道书印证,恍然大悟这乃是息道,是进入禅定的一条快速通道。息道的这个气是先天之炁,是无对待的绝对的纯阳之炁,这是真正的生命之能,故称“精气”。所以息道很重要,要想进入修道大门,则必须得先迈过“息道”这道门坎。昔人云:“息有一毫之未定,命非己有。

       

万法归息 不一不异

                                         

脏腑不和如何持戒?

气脉不畅如何修定?

心神不定如何生慧?
  所有关于修行、生命、医学、宗教等传统文化,三个字概括“戒定慧”,一个字概括是“息”,“息”者,“自心”也!

    一班人:正常呼吸(顺息)
    二班人:调息凝神(逆息)
    三班人:长久呼吸(龟息)
    四班人:先天呼吸(胎息)
    五班人:不呼不吸(止息)
    六班人:生生不息(无息)

          凝神调息  百日筑基
                         ------上古修真吐纳导引法

上古吐纳导引法指通过呼出浊气吸进清气,或伴随发音来调整身体各部机能的气功锻炼方法。此方法对解除疲劳、清新头脑有较明显的作用,对五脏偏颇之调整作用亦较明显,对调整经络也有一定作用。

一、基本简介

深呼吸即腹式呼吸。从运动的角度讲,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从气功的角度讲,在运气作深呼吸时,首先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心静气的呼吸,然后再伸屈双手,尽放肺腑深深地用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气为止。再将吸入的空气运降至丹田,闭气调息约数秒钟,才由丹田处运作,经肺脏、气管、喉头吐放出来。在吸入空气又将之运降丹田气海时,闭气调息的时间初时约为三至四秒,日后则慢慢练习增加至八秒左右。

二、积极作用

从气功的角度讲,通过一吐一纳的深呼吸,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冲击而畅通起来,并恢复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各神经末梢也就跟着连带振奋起来,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到血管作用,肌肉遂因新陈代谢的改善而增进了营养,一些慢性病或内伤,就顺乎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机能,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总之,呼吸吐纳是人类的自然动律,深呼吸则顺其机能而延长之,试图改善这种自然动律而谋夺天地造化之力,以强健我体。

三、主要功理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真气,达到修真养性、延年益寿之目的。

中华道家修炼,重视对人体的作用。认为气聚则生,气亡则死。天地万物无不需气以生之。东晋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服药虽为长生之本,若能兼行气者,其益甚速。若不能得药,但行气而尽其,亦得数百岁。中华道家吐纳,就是一种行气之法,至简至易,常年坚持,自可终身受益。

中华道家认为,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生母之气通太空之气,太空之气通太和之气。那时并无口鼻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段于口鼻,下段于尾闾,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肺部退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候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而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气,谓之先天元气,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天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而走向死亡。

盖人生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气即保生也。故常人欲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中华道家修炼,就是要返本还源,回到婴儿先天状态,以增益寿算。吐纳之法,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之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生命之本,始可再言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四、科学原理

勿庸置言,深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健康运动。深呼吸是相对于平时正常的呼吸而言的。从健身的角度讲,深呼吸加强了氧气的供应,也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人体身体的新陈代谢交换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强身祛病的作用。因为缓慢的有意识的深呼吸能提高体内碱性含量,同时使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素输送给全身的细胞,保持健康。另一方面,体内的废物和毒素通过深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减少体内酸性含量,使人体内的化学成份保持平衡,从而脱离亚健康。

五、功法介绍

须则空气清新之地,或山林、公园、湖边、田野皆可,室内可以打开窗户。时间可以在子、午、卯、酉四正时,且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也便于自我安排。

1、身法

练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以松一松,以立气血流通。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缓步徐行,神态自若,安然行气。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打坐时对身体的要领不外:全身放松,松肩坠肘,脊柱中正,含胸拔背,收腹竖腰;头微低,齿微扣,唇轻合,眼平视;舌舐上腭(舌尖轻轻上卷,顶于上腭的凹窝处。此法做得好,就好像口中含了一颗糖似的) ,下颔微收,头如悬物。脚成单盘、双盘、散盘均可!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扶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与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选择。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入静。

练功时要求舌顶上鄂,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顶住。因人之上鄂有两个窝,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气。故练功时必须堵住,如婴儿埔乳之状。

两耳须屏却外界一切干扰,如万籁俱寂之境,仍旧按照前面静功所讲的方法,凝韵听息。《庄子》云:无听之于耳,而听之于心,而听之于气。此即庄子听息法。要求两耳返听于内,听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无声,所以听息者,是求其绝利一源,专心养气。

练功时双目微闭,含光内视。所以微闭者,睁开容易滋生杂念,全闭容易昏沉入睡,皆于养气不利。微闭时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为度。

这时可用前面静功“观光”炼就的“性光”,回光返照。即眼光观鼻,鼻下观心,心观丹田。观丹田者,观丹田之气是也。

2、心法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气。

《太上老君说常静经》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静无物。如《老子》所言: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如此方可言行气之法。

《青华秘文》论述止念之法时说:但于一念之际,思平日不得静者,此为梗耳,急舌之,久久纯熟。父王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里知抑则不喜,种种皆然,久而自静。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之言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亦可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气,用意念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皴),以补充呼出之气。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园起,呼时小腹收回,叫做混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息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鄂,收视返听。鼻息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吸气舌顶上颚,呼气舌抵下颚。吸气用鼻了,呼气用嘴。吸气用意念引导气从泥丸走任脉下入肚脐内玄关里,呼出气走督脉上入泥丸里。腹式呼吸,呼气肚子凹下去,吸气肚子鼓起来。任脉在身前百会,印堂,膻中,肚脐内玄关。督脉在身后尾闾,夾脊,玉枕入泥丸宫。这前三关后三关。气吸满提肛,气呼尽未尽之际咽气一口。任脉气下,督脉气上。舌顶上腭时上下牙齿不挨,舌扺下腭时上下牙齿要轻咬住。呼吸要撑握四个字:慢,匀,细,长。慢则动作要缓慢,匀则呼吸要平均,细则呼吸时气不能太粗,以自己听不见为佳,长则呼吸时气越长越好。这都要撑握住。才开始会有异象,比如出汗,小腹稳痛等异象,都不要退缩,一周后小腹正常,但汗不会停。因为它得等你身体的寒气废气排完后才能不出汗。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人之心窝正中,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同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老子》天地之间岂有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有人初学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这就是由于行气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所以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的口诀,谓之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作用在于吸入空中太和之气,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气不得外流通,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气,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老子》约: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口中自然生出甘凉津液。此津液乃练气所生,比起平日唾液,大有补益之效。待至满口,送至咽喉,引颈吞之,滔滔有声,亦可帮助入静。津液为人养生之宝,盖津液可化气,润泽周身,谓之炼津化气,肺主气属金,金能生水,水为肾主精,亦为造精捷法也。随着修炼功夫的长进,津液愈加甘美无比,若非修真之士谁能知之。吕祖喻为长生酒,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能知?

行气既久,成为自然,即使不用意领,气息自汇丹田之内,仿佛有力吸引,橐龠已通矣。这时只将微意守于丹田,仍是丹田呼吸。吐惟细细,纳维绵绵,若存若亡,似有似无,方为真息。此时逐渐将有为之法,归于无为,先存后忘,知而不守。丹经云: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积久纯熟,有心化为无心,有意化为无意,则可使心神得到极大休歇,达致无念无欲之境,心神清定方可致无梦,《庄子》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中效验不可思议。

最后神意合为一体,不知不觉打成一片,心入气中,气包神外,混沌交合,橐龠不散。津液愈生愈望,香甜满口,丹田温暖,周身融融,呼吸开合,周身毛窍皆与之相应。静到极处,但觉气如根根银丝,透入毛孔,空洞畅快,妙不可言。鼻无出入之气,脐有嘘吸之能,好似婴儿在胞胎之中,是为胎息。《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真正存神达化之功,即在此也。到此地步,仙道不远矣。

但是达到如此境界,随个人秉赋有早有晚。要在慎终如始,勿懒勿怠。《太上老君内观经》说信道易,行道难;行道易,得到难;得到易,守道难。守道不失,身长存也。”   

六、 注意事项

做深呼吸运动,注意切忌不要形成憋气。所谓憋气指呼吸及调息的时间过长,伤害了呼吸器官及其它神经系统。呼吸吐纳法分为鼻入鼻出、鼻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入鼻出等多种。深呼吸运动可以站着或坐着时有意识地做,也可以在做其它运动时配合着一起做。我是在每天做下蹲运动时配合在一起做深呼吸运动的。 

《胎息经》原文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为之生,神去离形为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若欲长生,神气相住。 

心不动念,无来无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 

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