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刺绣早已流行了四五千年,在《尚书》的章服制度中,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规定。作为中国女红的传统技艺,刺绣历经演变,发展出许多不同的针绣门类,融入在传统生活和装饰美学之中。(来源于网络) 唐代之前的绣品,刺绣的内容与生活需要和风俗相关,多为实用之物。至宋朝书画之风流行,才有了绣画一说,作品也日趋精巧,开始讲究构图和美感。 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记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说明了宋绣之特色。 明代刺绣始于嘉靖年间上海顾氏露香园,是顾绣的发源地,而顾绣则是刺绣针法的集大成者。用色种类繁多,力求逼真。所绣山水花鸟,无不精妙。薄金、头发均可作为顾绣的材料,以头发绣制的作品,在世界染织上都从未一见。精妙绝伦,可见一斑。 明代之后,刺绣已经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五大明绣相继出现,各地绣品争奇斗艳,一时间,刺绣蜚声国内外,迎来众多商人争相购买。 中国艺术作品与花有着不解之缘。不论是绘画、诗歌还是刺绣,都喜欢将花作为主题。在描写动人景色的诗篇中,花朵常常作为象征出现,她的自然之美已深入人心,即使没使用任何修饰辞藻,也描绘出了动人的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