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树一帜的顾绣,小众却惊艳刺绣界五百年

 云天tyf 2022-03-10
似画非画的顾绣

顾绣,与传统的苏、粤、湘、蜀四大名绣有所不同,它属于半绘半绣,以画入绣,专绣书画等作品,是一门独特的刺绣艺术。

顾绣将国画中的古典技法与宋绣中的传统针法结合在一起,以针作笔,以线为墨,勾线画图,泼墨而成,绣与画浑然一体,在中国的刺绣艺术中大放异彩。

在历史上,曾有一首《竹枝词》这样描述顾绣:

“一钩新月制香罗,姊妹相携绮陌过。

怪底踏青鞋样巧,阿侬家住绣花坡。”

词中的绣花坡是南汇刺绣技艺的发源地,在这里出现过许多刺绣行家里手,顾绣的创始人韩希孟就是其中之一。

韩希孟以仿摹宋元时代的画作入绣,丝线针刺都极为精细,配色均妙精绝,绣作形象生动,巧夺天工,同行无不望尘莫及,又因为韩希孟是上海的露香园名官顾名世的孙媳妇,所以世人又将“顾绣”称之为“露香园顾绣”。

顾绣五百年的兴衰史

相传,顾绣是从宋代的宫廷刺绣技法中演变而来。上海的露香园顾箕英之妾缪瑞云,十分擅长宋绣,嫁入顾家后,在露香园里见识到了许多家族珍藏的宋、元名家字画,在顾家文人雅士的艺术熏陶下,缪瑞云的绣画水平更加精致典雅。

缪瑞云在继承宋绣的针法、劈丝、配色等传统基础上,将自己在名家字画中感悟到的神韵融入到了刺绣创作中,在针法的运用、着色和材料选配等方面都有许多创新和发展。

清姜绍书《无声诗史》记载道:“气韵生动,字亦有法,得其手制者,无不珍袭之”,说的就是缪瑞云的刺绣,甚至还有“上海顾绣始于缪氏”的说法。

韩希孟在缪氏刺绣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突破了传统刺绣的局限性。

她以宋元名画中的山水花鸟和人物作为摹本,将绣绘融为一体,着意于将画作中的形气韵彩与刺绣作品结合,创作出了一批极具中国写意风格的刺绣作品,顾绣也成为墨画在针刺艺术上的延伸,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清朝时期,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在上海开设了刺绣作坊,收纳四方学徒,教授给她们顾绣的技法。

从此以后,顾绣便在上海附近的地区流传开来,民间的妇女们纷纷仿制,商人开设绣庄,收购顾绣的绣品,顾绣的名声逐渐传遍了大江南北。

直到清朝的嘉庆年间,因为顾氏家族的衰败,顾绣也随之逐渐衰落,几近消亡。

上世纪20年代,上海松江人一直以恢复顾绣为己任。

松江慈善机构设立了“松筠女子职业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设立了女子刺绣班,可惜松筠女子职业学校后来被侵华日军摧毁,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1978年,松江工艺厂成立顾绣组,才恢复对顾绣的研究、授艺与生产。顾绣艺人不断创作出一批精美绝伦、雅韵欲流的顾绣新作。顾绣有如旱苗沐雨、枯木逢春,开始显露出勃勃生机。

绣出一个文人风雅

除了传统的画绣挂幅外,现在的顾绣作品还有多种形式,比如睡衣,浴衣、台布、枕套、被面、围巾等等。

不仅色彩丰富润泽,丝缕层次分明,而且大都用的软缎、绸料、尼龙、特丽纶等等一系列上好的材料,质地精美无比。

围巾、枕套、睡衣等顾绣形式的作品,都十分适于作为手信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传递一份五百年的文人风雅。

顾绣,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发源于上海的特色刺绣,在经历了近五百年的兴衰发展史后,又重新在顾绣艺人的手中大放光彩。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