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遗产名称:顾绣 所属地区: 上海 · 松江区 遗产编号:Ⅶ—17 遗产类别:民间美术 ![]() 申报日期:2006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上海市松江区 遗产级别: 国家 ![]() 顾绣是上海地区工艺品中的瑰丽奇葩。顾绣因源于明代松江府顾名世家而得名。顾名世曾筑园于今九亩地露香园路,穿池得一石,有赵文敏手篆“露香池”三字, ![]() ![]() 明代后期,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顾绣,为高雅的刺绣艺术,对后世影响很深,清代四大名绣皆得益于顾绣。明代顾绣秘笈主要在于作者的文化艺术涵养、题材高雅、画绣合一、用材精细、 ![]() ![]() 顾绣形成于明代万历年间,由顾名世家族中的女眷首创,以后逐渐发展为一门纯艺术性的闺阁绣。顾名世是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至尚宝司丞,晚年曾在上海县城西北隅修筑一处露香园。 ![]() ![]() ![]() 从女眷的自身条件看呢,缠了一双小脚,受礼教约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不用读书,那个时候更是无电视可看,无网可上,唯一的消遣就是飞针走线,并有耐心将一根丝线劈成三十二股。 ![]() ![]() 可惜好景不长,顾名世去世了,家道中落,顾家不得不靠女眷们的刺绣维持生计,也就是说从那时起,顾绣被迫走向市场。对顾家来说是家门不幸,但对中华文明而言是一个良机。 ![]() ![]() 顾绣 顾绣独到的刺绣技法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顾绣 顾家最出名的,并非仅仅是刺绣。还有园林。
艺术化的生活自然需要“清韵之物”相配。这清韵之物既要包括一般园林书斋共有的古玩图书、家具陈设和文房器具,又要有“时玩”。在华慈祥看来,“时玩”就是“Fashion”。 明代之前,达官贵人推崇古玩,但明代的特殊之处在于,文人雅士们并不唯古是好,反而是在古物基础上有创新的东西才抢手:永乐之剔红,宣德之铜器,成化之窑器。
![]() 目前收藏顾绣最多的是辽宁省博物馆,其中印有"韩媛绣"、"韩氏女红"的绣品有八幅。上海博物馆藏有韩希孟的《藻虾图》等四幅绣品。
![]() 顾绣所费的丝线、底料均为精选上品,作为临摹蓝本的唐宋字画,一幅也非常昂贵;而顾氏儿孙“服食起居必多方选胜”。韩希孟之后,顾家便迅速衰落。顾家男子多少将这衰落怪罪在女眷身上, 露香园于明末荒废,被后人典卖,成为兵营。入清后废园移为火药库。而顾家女子绣品,一度湮没。到了康熙年间,顾家又出了一个名绣:顾兰玉。
顾绣刚刚商品化时,价值昂贵。所以《红楼梦》第53回里才说:“凡世宦富贵之家,无此物者甚多。”然而到了清代中叶,仿冒者太多,价值大跌。 ![]() 目前公认的顾绣第一代传人是家住上海松江区岳阳街道的戴明教老人 戴明教,汉族,女,1922年1月出生,现年87岁。1934年至1937年在上海松江“松筠女子职业学校”刺绣班学习,师从宋氏与盛氏,所以她是13岁开始学绣,16岁入松筠女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戴明教进入松江刺绣合作社,虽中间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波折却矢志不渝,七十年代以来,她收徒十余人,她们被称为第二代传人, 此外戴明教的其他三位弟子也在松江区文化馆里有一个工作室,他们的作品被松江区博物馆馆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