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蔚南资料(68)研究刺绣的博物馆文献《顾绣考》

 吴越尽说 2022-10-24 发布于浙江

研究刺绣的博物馆文献《顾绣考》


刺绣是中国的国粹,中国古代女性的创举。刺绣起源于远古时代,明清时达到鼎盛,民间产生了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四大名绣。对刺绣最早的记载是先秦《尚书·虞夏书·益稷》。刺绣的代表性专业著作有:清代上海才媛丁佩的《绣谱》、民国绣娘沈寿和张謇合写的《雪宦绣谱》、华璂与许频韵合著的《刺绣术》、朱启钤的《存素堂丝绣丛刊》等。徐蔚南独立写作的《顾绣考》一书,则对明代上海露香园顾绣进行了历史发展的梳理和现存作品的介绍,将顾绣作品看作独立的审美对象,详细记录了现存顾绣珍品上的题跋和钤印,是研究顾绣的重要文献,此后的顾绣研究者都会征引这一本专书。顾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顾绣考》也被作为印证的重要书证。

徐蔚南著《顾绣考》版权页


徐蔚南写作《顾绣考》是在上博馆期间,作为博物馆业书,顾绣已从闺阁“女红”走入博物馆,刺绣也成为了一种艺术研究的对象,以一种工艺美术的类型供大众欣赏。《顾绣考》并不对妇女的刺绣活动进行指导,而是在对顾绣进行艺术鉴赏的同时,重点进行文献整理。徐蔚南通过对顾绣这一传统中国的独特技艺的全面介绍,意在保留重要历史信息、展示古代优秀的物质文化,是刺绣专业著作内容的一次“学术转向”。这就是《顾绣考》的学术价值所在。


徐蔚南在《顾绣考》在开篇的《付印题记》中讲明了他写作此书的原因,即书画艺术家、上博馆董事长叶恭绰(号遐庵)得到了多幅顾绣作品,将它们送至上海博物馆收藏,又恰逢馆中有刊印丛书的计划,徐蔚南便搜罗史料,结合藏品对顾绣进行研究,再经叶恭绰校阅删改,最终写成此书。《顾绣考》由中华书局于1936年发行,1937年再版。当时的《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中曾提及此书。


顾绣起源于明嘉靖年间的上海,又名露香园顾绣。嘉靖年间,尚宝司丞顾名世致仕还乡,筑园以居,凿池得一石,上刻有赵孟頫所书“露香池”三个字,因此将园子命名为露香园,建成后顾家便居于此地。顾家三代产生了三位擅长刺绣的妇女,分别是顾名世长子顾汇海之妾缪瑞云,她首创了顾绣;顾名世次孙顾寿潜之妻韩希孟,她将顾绣带入了文人的视野并广受好评;顾名世曾孙女顾氏,她设帐授徒使得顾绣技法在松江地区得以传布。顾绣最大的特点就是画绣结合,常常以文人的绘画作为底本,有的地方用绘画、有的地方用刺绣,作品极具艺术性。顾绣还一度成为热销的商品,甚至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打着顾绣名号的仿品。然而顾绣在清嘉庆以后逐渐式微,几至失传,传世的顾绣真品并不多。



顾绣之一


《顾绣考》全书约五千字,均出自徐蔚南之手,除开篇的《付印题记》外共有四章。第一章《顾绣之起源》讲明顾绣出现的时间为明代,地点为上海露香园,命名因露香园主人为顾姓,并梳理了顾家的人物关系,指出顾绣最早产生于顾名世次子之妾缪氏之手。


第二章《顾绣之传布》先介绍了两位使顾绣成名和传播的重要女性,一位是顾名世次孙之妻韩希孟,她的刺绣技艺之高超得到了书画家董其昌的认可;另一位是顾名世的曾孙女,她二十四岁时丈夫去世,因家贫而以刺绣为生,并且将自己的刺绣技术传授给他人,使得顾绣名声大噪。之后写顾绣成名后的供求关系、价格变化、表现形式、社会评价等,并提及至清代时从事顾绣制作的并不只有女性,乾隆年间甚至男工过半。



顾绣之二


第三章《顾绣之技能》写顾绣精细逼真的特点,以及在董其昌的建议下多绣佛像,谭元春曾得一幅顾绣大士像,极为惊喜并为此作诗歌以记。又写一则轶事记录顾绣《停针图》创作的缘由,这幅绣品最后被一位扬州富商以古董和名画换去,可见顾绣价值之高。徐蔚南在此还指出,顾绣在清代曾盛极一时,然而至《顾绣考》写作时真品已非常少见,常见的“顾绣”只是后世仿品。



顾绣之三


第四章《现存顾绣之名作》主要根据朱启钤《存素堂丝绣丛刊》与顾绣相关的内容进行整理备录。共记录了八幅顾绣真迹:顾韩希孟花鸟册、顾韩希孟宋元名迹方册、顾绣花鸟人物册、顾绣花鸟册、顾绣七襄楼发绣人物、顾绣董书弥勒佛像、顾绣八仙庆寿、顾绣松鹤。分别记录了这八幅名作的材质、大小、题咏、钤印等具体情况。



顾绣之四


徐蔚南在《顾绣考》中记载的顾名世的曾孙女名叫顾玉兰,当年迫于生计,将顾绣这一闺阁技艺传授到社会上,这一举动无意中给顾绣留下一丝生机。民国著名绣娘沈寿曾在南通教授过一批学员,学员中又有人在上海松江的松筠职业女中的刺绣班做教员,被公认的新中国第一代顾绣传人戴明教就来自这个刺绣班。


戴明教1972年进入松江工艺品厂的刺绣车间,带了20多个女学生,如果没有这个机会,这些女学员可能已在上山下乡洪流中务农。这一时期的顾绣,统一落款为“上海顾绣”,很多作品到海外展出,有的被博物馆收藏。戴明教在工艺品厂一直绣到70岁,发展了顾绣中没有的品种——双面绣。



顾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戴明教


钱月芳是戴明教20多位女学生中的一位。目前,她是公认的顾绣第二代传人。钱月芳曾经是松江电子仪器厂顾绣组的一名职工。松江电子仪器厂和顾绣的关系,一直要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企改革。上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启动后,松江工艺品厂效益滑坡,顾绣被当做旅游纪念品出售,收入远远不抵成本,终于破产。钱月芳所在的刺绣车间马上要解散。当时松江电子仪器厂的效益较好,于是在政府的协调下,顾绣车间和14位老师傅就转移到了经济效益较好的松江电子仪器厂。


而松江电子仪器厂之所以会接下这个刺绣车间,据说和厂长郑大膺的家学有关。郑的外公是南社社员姚鹓雏。姚鹓雏是松江人,近代文学家,与柳亚子、白蕉、邓散木、黄宾虹、丰子恺、沈尹默等一代名流过从甚密,说不定与徐蔚南也曾有过交往。钱月芳非常感激这家仪器厂。在这里,她有一个工作室,带着八位姑娘,而这些姑娘们将是顾绣的第三代传人。


没想到,徐蔚南《顾绣考》中记载的人和事,其源流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其中还与南社的著名人物有着这样一层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