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云雅意话“顾绣”(作者:杨婧)

 黄之中 2023-03-18 发布于上海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图片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图片

图片

      “顾绣”俗称“画绣”,因由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的女性眷属创造、发展和推广而得名,流传至今400余年。

      顾绣以名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等作为摹本,绣绘结合,以绣代画,是它的最大特点。明代松江画派代表人物董其昌对顾绣极为赞赏,称之“望之似书画,当行家迫察之,乃知为女红者”,“精工夺巧,同侪不能望其项背”。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说岳全传》等都有关于顾绣的记载。

      400多年来,顾绣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闻名于世,是上海地区的文化艺术瑰宝。2006年,顾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精气神造就“顾绣”神话

图片

顾绣

      顾绣用针用丝的出神入化,将绣技、画理完美结合,针法繁复,运丝如笔,配色柔雅,又间以淡彩晕染,颇具绘画之神韵。从技艺上来说,顾绣有“三绝”:

      一绝,擘丝细过于发。顾绣选用蚕丝线,俗称“擘花线”,须将一根线剖成若干股线,才能用来刺绣。一剖为二为二分之一,再剖为四分之一,以此类推。最细需要用到1/32的线,比头发还细。

      二绝,针如毫。顾绣所用到的12号针,针尾细度不到1毫米,近似毫毛。且做工精细、技法多变。仅针法就有施、搂、抢、摘、铺、齐针以及套针等数十种。

      三绝,配色有秘传。顾绣用色古朴淡雅,多运用中间色、晕色,总共有1500余个色号。色级和色阶更加丰富,使所绣的内容色泽更自然和谐、层次丰富。甚至有纯以墨代色的绣品,将中国画中“焦、浓、重、淡、清”的墨色运用通过针线体现了出来。当线材的色彩不够使用时,绣者不惜用笔在线上染色,绣、绘并用,力求逼真于原稿。

      然而,顾绣真正的精髓并不仅仅在这“三绝”上,更体现在书画底蕴、文人气质和刺绣技艺的精妙结合,以及中国人历代传承的“工匠精神”。一幅顾绣绣品,往往要耗时数月才能完成,所绣的山水、人物、花鸟均精细无比、灵动精妙。倘若离开了气韵与精神,即便技艺再精湛,也只能是“绣画”,而非“画绣”了。

传承人赓续“顾绣”辉煌

      顾绣为顾氏家族数代人智慧和辛勤探索之结晶。在有关资料中,可查考的杰出代表是顾缪氏、韩希孟、顾兰玉三位女红大家,她们把唐宋以来的绣艺推向新的高峰。

图片

韩希孟绣《洗马图》

      其一是顾缪氏,名缪瑞云,顾名世长子顾汇海之妾,顾氏家族刺绣最早的开创者。她以绣艺描摹字画,开“画绣”之先河。缪瑞云自幼便学习刺绣,刺绣技艺十分精湛,进入顾家之后更是观摩了不少名家的画作,后又将名家画作融入刺绣中,达到了“画中有绣,绣中有画”的境界。

      其二便是略迟于缪氏的韩希孟。韩希孟是顾名世次孙顾寿潜之妻,论辈分,她可能还要喊缪氏一声“婶母”。史称韩希孟精通六法,工书善画。同时,她的丈夫顾寿潜是松江画派宗师董其昌的弟子,婚后深受其夫绘画审美的影响,用多变的刺绣针法和色彩丰富的丝线来演绎华亭画派的画理。当时松江文化名人们称韩氏为“韩媛”,其作品被称为“韩媛绣”。故被称为“顾绣第一人”。她的作品《宋元名迹方册》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花卉虫鱼册》现藏上海博物馆。

      其三是顾兰玉(一说名顾玉兰),是顾名世的曾孙女。顾兰玉能诗画,擅绣艺,相传其绣技不在韩希孟之下,有“清初才女”之称。她出嫁时,顾家家道已中落。不幸的是,顾兰玉嫁给廪生(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又称廪膳生)张某后没几年,在24岁时便守了寡。为了生计,她不得不以绣艺贴补家用,抚育儿子。同时,她设幔授徒,将顾绣技艺传播开来,使得顾绣名声大噪。在某种程度上,以缪氏、韩希孟、顾兰玉为代表的顾绣三代女性,她们的独立个性、审美素养、品性行为成就了顾绣的辉煌。

新时代赋予“顾绣”新生

      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特别是在1972年周恩来总理发出“挖掘传统工艺美术品”号召后,松江工艺品厂积极响应,聘请了民间顾绣艺人戴明教女士授徒传艺,恢复顾绣生产,将这门技艺持续发扬光大。经过多年的努力,顾绣恢复生产并走向市场,尤其受到海外人士的重视、喜爱,绣品远销英、美、日、德、意等国家。

图片

松江顾绣工作室戴明教师傅在授艺

      如今,顾绣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它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逐步走入艺术品收藏市场,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开始重视顾绣的价值,而为了避免规模化、产业化的大肆发展,顾绣多以工作室的模式经营,收藏爱好者直接向顾绣技师定制绣品。这样的模式不会再让顾绣变得粗制滥造,反而会保护它“画绣”的真谛,使顾绣能在艺术品市场上长足发展。

      2006年,松江岳阳街道成立顾绣研究所,由顾绣代表性传承人之一钱月芳女士亲自带教,已教出一批优秀的绣娘,使松江这种特有的技法得以传承。2016年,顾绣走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传承与创新应用有了更广阔天地。

      顾绣是古代松江地区经济、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得到“松江书派”“松江画派”的长期浸润滋养,是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当之无愧的经典成果之一。其蕴含的独立个性、追求卓越、创新求变等诸多精神特质,与上海这座城市特有的人文精神息息相通。顾绣,在松江的土地上,历经兴衰沉浮,却依然守望传统,坚持特色。它的沉稳并没有让它销声匿迹,而是散发出更为惊艳世人的魅力。

编制:乔志远

审校:杨    婧

签发:吴一峻


来源:“上海通志馆”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