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各种指标考核教师,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18-08-22
用各种指标考核教师,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

众所周知,职称是影响教师收入的关键因素。由于现行的职称评审机制,有不少长期在一线辛勤耕耘的教师无法取得较高职称。尤其是在乡村小学工作的教师,有些人已有三十年左右的教龄,每月才三千元左右的收入。经济待遇较低让不少教师疲于应付生活,而且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用各种指标考核教师,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

某市辖区一所初级中学新录用了四名年轻教师。这四位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新人通过了笔试、面试等重重考验,终于成功获得了教职。市区中小学教师岗位的激励程度并不小,他们算是过五关斩六将。然而拿到第一份工资时,他们有点懵,扣掉保险等费用,每月到手仅两千元。看看身边工作十几年的同事,也就三千出头的薪水。刚就职时的那份荣誉感荡然无存。

近些年,国家在教育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大,各地对校园建设不可谓不重视。先进的教学设备、大气的校园广场,不少学校被建设成豪华学校。不过,在教师待遇的投入却很一般般,甚至显得有些抠门。以前我们说大学不应该只有大楼没有大师,现在也可以套用在中小学校上。教育学者熊博士认为,再豪华的校舍、再先进的设备,离开了教师,都只是摆设。他还建议,应该重点投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让教师安于从教。

用各种指标考核教师,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

为了让教师们“好好教书”,各地、各校都出台了很多考核办法,把教师待遇与显性的教育成果捆绑在一起。比如说,写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会有奖励、参加职业技能比赛获得奖项会有奖励、申请到省级或市级课题会有奖励、学生竞赛获奖指导教师会有奖励、班上考取了985高校大学生会有奖励、考取211高校学生越多奖励越多……在这种机制和评价体系下,教育的功利性越来越强,看似教科研成果很丰硕,实际上与教育初衷已严重背离。

教育的本质是为了育人、是为了让学生的生活更美好,所以各种管理和考核应该引导一线教师做到认真投入、默默耕耘,而不是引导教师去追逐功利性的东西。为评职称准备大量材料,甚至还要动用很多关系;为应对考核,做很多跟教学不相干的“功课”。这些都是在分散教师的精力。

用各种指标考核教师,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

利用各种指标考核教师,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教师职业荣誉感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被逐渐淡化。一些教师对原本追求的价值观渐渐失去信心,教师职业倦怠感变得很严重。

“重成绩、重分数”依然是基础教育现状。学校和教师看重分数,家长和学生也看重分数。有些学校想降低分数的权重,在育人上多花些功夫,却被家长们否决。“教学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仍然是不变的真理。一个学校名气再大、师资再强、教育资源再优秀,学生考试成绩不行,都不会被人们认为是好学校。

有一所高中,为了响应号召,减少了知识性教学时间,增加了实践性、拓展性能力培养时间,社团活动搞得热火朝天。每次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成绩也不进行排名、评比,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少了很多,大家愉快的参与到学校的各种活动中去。此名曰“快乐教育”。不出所料,学生高考成绩出现了大滑坡。家长们不干了,纷纷指责学校。第二年招生,该校的生源质量大幅度下降,学校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

用各种指标考核教师,让教育变得急功近利

虽然人们很清楚,关注分数,就是关注很少的那群学生,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多数被忽略掉,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教育,但人们还是不经意的就重视成绩。而且大家还很赞同以显性的教育成果来评价教师,他们觉得这样会督促教师更专注教学成绩,培养出更多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甚至有人建议对教师进行合同制管理,那些教不出成绩优秀孩子的教师应该被辞退。

如果真的了解教育,他们会发现,动不动就淘汰教师的做法非常可笑。就算在特别注重效率的发达国家,都没有说随便淘汰教师。它们对教师实行的是年薪制加终身教职制度,从教年限决定年薪。刚入职的年轻教师会有比较严格的考核,经过几年的时间,会被聘为终身教职,以后接受教师同行评价。少了很多教学以外的繁琐,教师工作和生活变得单纯,教育的初衷得以实现,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变得很强。

当下社会对教师职业认同度不高,更别说有尊师氛围。很多人对教师管理机制的评价也很随性,做出的推论很不负责。此时非常有必要本着教育初衷做出一些变化,至少让教师本人认同、肯定自己的职业!总之,激发教师职业荣誉感刻不容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