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道几内亚风俗习惯

 世界s风俗s网 2020-07-24

赤道几内亚(西班牙语:República de Guinea Ecuatorial),位于非洲中西部,西临大西洋,北邻喀麦隆,东、南与加蓬接壤。由大陆上的木尼河地区和几内亚湾内的比奥科、安诺本、科里斯科等岛屿组成。木尼河地区西濒大西洋,北接喀麦隆,东、南与加蓬交界。面积28051.46平方公里(其中大陆部分26017.46平方公里,岛屿2034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22万(2016年统计),主要部族有分布在大陆的芳族(约占人口的75%)和居住在比奥科岛的布比族(约占人口的15%)。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法语为第二官方语言,民族语言主要为芳语和布比语。

赤道几内亚海岸线长482公里。沿海为狭长平原,岸线平直,少港湾。内陆为高原,一般海拔500-1000米。中部山脉把木尼河地区分成北面贝尼托河和南部乌塔姆博尼河流域。各岛都是火山岛,为喀麦隆火山在几内亚湾的延伸。比奥科岛多死火山,中部的斯蒂贝尔峰海拔3,007米,为全国最高点。各岛皆由火山形成,地势崎岖,最高点3,007米;大陆部分沿海有15-25公里宽的平原,内陆为海拔600-900米的高原山地。

赤道几内亚属赤道雨林气候,潮湿,多雨多云,年平均气温24~26℃。大陆沿海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2112.6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152天,日最大降雨量144毫米,小时暴雨强度为23.5毫米;年气温变化在摄氏15度和32度之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8.8%;年平均日照5小时,一、二月份平均日照最长,在6小时以上;九、十月份平均日照最短,在4小时以内。

全国共划为7个省,18个区和30个市。7省名称分别为:海岸(Litoral)、中南(Centro-Sur)、基埃-恩特姆(Kie-Ntem)、维勒-恩萨斯(Wele-Nzas)、北比奥科(Bioko Norte)、南比奥科(Bioko Sur)和安诺本(Annobón)。重要的城市有首都马拉博,卢巴,帕莱巴塔爱,埃维拉荣,坎贝比因,蒙戈莫等。首都马拉博,位于比奥科岛北部,南依巴希莱峰,北临几内亚湾。该市建于1827年,曾被英国人命名为克拉伦斯。西班牙人占领后将该市以西班牙女王伊萨贝尔二世的名字命名为圣伊萨贝尔。1968年10月赤道几内亚独立后,被定为首都,改称马拉博。于2011年6月启用的西波波(SIPOPO)新城,为非洲联盟第17届和23届首脑会议的举办地,成为赤几一处新的国际会议和旅游胜地。

第二首都巴塔,是赤道几内亚最大的商埠和经济重镇,位于赤几大陆地区西海岸。巴塔曾是黑奴交易中心,20世纪初还只是一个200多人的军事哨卡,后主要进行林业开发。巴塔的城市风貌保留着西班牙殖民时期政治和社会演变的痕迹。自由广场(旧称钟楼广场)是群众大型集会游行中心,周围是殖民时期旧建筑。广场中央矗立着推翻马西埃政权阵亡将士纪念碑,后面有巴塔中央大市场。

赤道几内亚的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的出口产品是可可,其次为咖啡。该国长期以来被列入世界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但是1996年在赤道几内亚领海内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此后该国经济快速增长,但是,绝大多数石油收入被政府要员及执政集团掌握,因此该国国民总体经济收入仍然处于贫困状态。

赤道几内亚人热情好客,对异国他乡的客人极为友善,稍稍熟悉,往往邀请客人到家中做客,用富于地方风味的食物招待客人。他们称外来客人为先生、夫人、女士、小姐,见面行握手礼。赤道几内亚人在进餐时有一些风俗习惯,客人要注意了解,遵守习惯做法。城市里居民吃饭时多使用刀叉,乡下人多用手抓饭。赤道几内亚人忌吃鹿肉,尤其是对女子,她们是绝对不可违反的,而对男子,要求则不那么严格,年轻人到了人教年龄并通过神秘的入教仪式后才可以食用鹿肉。

赤道几内亚人讲究礼节,公共场合不允许穿短裤、背心及赤膊。赤几传统服装称“袍袍”,为宽大连体大摆裙子,颜色鲜艳,一般在节庆期间穿着。82%的赤道几内亚居民信奉天主教,15%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实行一夫多妻制。按当地习俗,人死后一律实行土葬。

赤道几内亚主要节假日包括:1月1日元旦;5月1日国际劳动节;复活节;6月5日奥比昂总统生日;8月3日“自由政变日”(纪念奥比昂上校于1979年8月3日发动政变推翻马西埃政权);8月15日宪法日;10月12日独立日(国庆节);11月17日马拉博保护神节;12月8日赤几保护神节;12月25日圣诞节。


 每天多了解一点 让自己不再无知 

 我们的网站网址:www.sjfsw.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