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道几内亚在非洲大陆有领土,为何首都却定在远离本土的岛上?

 环球情报员 2020-12-25


赤道几内亚首都
作者|雄鹰
责编|Thomas

首都是一个国家的“心脏”,在一些国土横跨大陆本土和海岛的国家里,首都往往选择在国家的大陆主体部分。

但也不乏一些特殊的国家,例如丹麦,其国土一半位于欧洲大陆的日德兰半岛,另一半则包括诸多海岛,其首都却位于与瑞典隔海相望的西兰岛上。

▲丹麦地图哥本哈根处在“边缘地带”

非洲的赤道几内亚也把首都设置在岛上,在其2.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里,2.6万在非洲大陆(木尼河地区),剩余的2034平方公里则由比奥科、安诺本、科里斯科等诸多岛屿组成。该国总人口大约130万,大部分集中在非洲本土。

▲赤道几内亚首都距离喀麦隆和尼日利亚更近

然而,首都马拉博却在比奥科岛上。马拉博距离该国本土十分遥远,有将近200公里,而马拉博距离外国喀麦隆只有45公里,距离尼日利亚90公里。

赤道几内亚为什么把首都放在距离大陆那么远的岛上呢?



一、葡西争夺几内亚湾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包括几内亚湾沿岸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主要是俾格米人和班图人等黑人部落的势力范围。而撒哈拉以北的非洲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阿拉伯人的一支)的范围。

由于撒哈拉沙漠的阻挡,摩尔人从未真正南下征服过撒哈拉以南非洲。黑人部落和摩尔人之间的贸易方式主要是以物换物的方式,他们彼此之间相互孤立。

但摩尔人曾经向北,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地区。

▲阿拉伯化的摩尔人主要居住在北非

12世纪,葡萄牙赶走了摩尔人。从15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开启了从海洋寻找新航路的进程。1471年,葡萄牙航海家费尔南多在几内亚湾附近发现了一座小岛(今天的比奥科岛),并将其命名为“福尔摩萨岛”,意为美丽岛。

此后,葡萄牙陆续在几内亚湾附近占据殖民据点,几内亚湾附近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但葡萄牙的殖民活动面临着同样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的挑战。

▲葡萄牙人绘制的几内亚湾

同样的,1492年西班牙赶走了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一个摩尔人国家,完成了国家统一。随即西班牙王室赞助哥伦布的船队向西航行抵达“东方”,然而哥伦布的船队意外地发现了美洲大陆。

美洲大陆的发现让西班牙、葡萄牙对于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为了平息两国的矛盾,作为当时天主教首领的教皇承担了调停人的角色。

▲葡萄牙和西班牙早期的势力范围,葡萄牙主要在亚非,西班牙主要在美洲

1493年,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以佛得角为基准,划分出一条从南极到北极的子午线,即“教皇子午线”。根据此子午线,葡萄牙在美洲没有领地。葡萄牙强烈反对这一划分。

1494年,在教皇的主持下,两国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以另一条子午线为准划分美洲势力范围。葡萄牙拥有美洲大陆东部的一小部分以及非洲、亚洲的殖民据点,西班牙拥有美洲大部分地区。

▲两次教皇子午线的划分

但此后葡萄牙越过了教皇子午线,向西继续占据了亚马逊平原和巴西高原,引起了西班牙的敌视,双方在美洲大陆的争夺越来越激烈。

西葡等欧洲列强在美洲殖民地建立了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园,发展热带种植园经济。热带作物种植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欧洲在美洲的争夺以及天花等传染病的传播,导致土著人大量死亡。美洲大陆出现了严重的劳动力短缺。

从非洲大陆掠夺黑奴,成为了补充美洲劳动力短缺的主要方式。其中,葡萄牙以占据的非洲殖民据点为基地,通过挑起部落战争的方式,将黑奴贩卖到美洲的种植园获取暴利。

▲三角贸易,几内亚湾沿岸是非洲奴隶贸易的核心

葡萄牙对黑奴贸易的垄断无一不让西班牙眼红。根据教皇子午线的划分,西班牙没有获得非洲的土地,因此,西班牙也需要在几内亚湾地区占据殖民地,方便奴隶贸易。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非洲西海岸,尤其是几内亚湾沿岸展开了新一轮的争夺。1778年,两国最终达成了妥协,葡萄牙将福尔摩萨岛(比奥科岛)割让给西班牙,作为交换条件,西班牙承认了葡萄牙对于亚马逊平原和巴西高原(葡属巴西)的占领。
  
▲葡萄牙将福尔摩萨岛转让给西班牙人



二、以比奥科岛为核心,建立殖民地

西班牙占据了福尔摩萨岛(比奥科岛)之后,以其发现者的名称将岛屿命名为“费尔南多岛”。这是西班牙在非洲建立的第一个土地,因此占据该岛对于西班牙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了比奥科岛作为基地的西班牙,开始在非洲进行奴隶贸易。然而,因为该地区黄热病盛行,西班牙只是把这里作为中转站,没有在岛上真正建立殖民基地。

1810年,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西属美洲地区爆发了独立运动。西班牙虽全力镇压美洲独立运动,却无法阻挡美洲的独立浪潮。1825年,西班牙在阿亚库乔战役遭遇惨败。除了古巴、波多黎各、海地岛之外,西属美洲的大陆地区完成独立,陆陆续续建立其独立国家。

▲拉美独立战争后,美洲只有少数岛屿属于西班牙

西属美洲地区的独立,使得作为奴隶贸易中转站的比奥科岛逐渐衰落。此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发起了废奴运动。

几内亚湾沿岸是黑奴贸易的“重灾区”,为了遏制非洲的奴隶贸易,英国需要派驻军队大量监督几内亚湾地带。由于黄热病盛行和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纷纷独立,西班牙殖民比奥科岛的计划失败,并撤出了比奥科岛。

1827年,西班牙将该岛租借给英国作为英国巡察舰队的停泊基地。英国在该岛北部建立克拉伦斯港(今天马拉博),作为释放奴隶的港口。

▲英国租借比奥科岛(红色方框)后,把它作为释放奴隶的地方

1840年之后,英国将反奴运动的基地从该岛迁至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弗里敦(今天塞拉利昂首都),西班牙重新控制了该岛。

1844年,西班牙以当时的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将克拉伦斯港命名为圣伊莎贝拉市。

▲英国将释放奴隶中心迁至塞拉利昂首都

比奥科岛的面积仅有2017平方公里,面积狭小,可容纳的人口较少。此时,西班牙在美洲大陆的殖民地已经独立成功,西班牙需要在几内亚湾沿岸的非洲大陆寻找土地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尽管葡萄牙在之前一直声称非洲是根据教皇子午线而获得的势力范围,但随着葡萄牙国力下降,对非洲的经营越来越力不从心,众多欧洲列强赶来分一杯羹。

1844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尚未被占领的木尼河沿岸。在西班牙的坚船利炮的打击下,木尼河地区酋长们被迫同西班牙签署协议,承认木尼河地区归西班牙保护。1858年,西班牙开始向比奥科岛和木尼河地区派驻总督。西班牙成为了这里事实上的统治者。

▲帝国主义瓜分非洲,西班牙获得几内亚湾里的一小部分

英法等欧洲列强也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列强之间因为势力范围的冲突导致彼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1884年,在德国的主持下,他们召开了重新划分非洲的柏林会议。虽然英法德之间的冲突龃龉不断,但都没有能力独霸包括几内亚湾在内的非洲大陆。西班牙在几内亚湾的统治得到了列强的承认。

▲柏林会议,承认了西班牙对其占领

确立了殖民统治之后,西班牙利用几内亚湾热带雨林气候,雨热充足的特点,发展咖啡、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曾经因奴隶贸易而繁荣的比奥科岛地理位置优越,是重要的补给站。西班牙通过引进契约工人的方式大力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1879年之后,西班牙利用比奥科岛远离大陆的特点,将这里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流放犯人带来的劳动力,使得比奥科岛的开发程度高于非洲大陆的木尼河地区。

相比之下,位于木尼河地区民族众多,木尼河上游地区地形较为复杂,开发难度较大。西班牙在木尼河地区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几内亚湾沿岸一带,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1904年,西班牙将大陆部分的木尼河地区和比奥科岛等海岛地区组成西班牙属地。1926年,西班牙将该地合并为“西属几内亚”。

在当时的西属几内亚,比奥科岛是西班牙最早占据的地方,加上当地居民以契约工人和流放犯人为主、开发程度高,经济较为发达,西班牙将总督府设置在比奥科岛的圣伊萨贝拉。

▲西属几内亚的纪念邮票

然而,比奥科岛人口仅占西属几内亚人口的15%,人口大多数集中在大陆的木尼河地区。为了维系木尼河地区的统治,西班牙将几内亚湾沿岸的巴塔设置为副总督和行政部门所在地。

▲巴塔是目前赤道几内亚人口最多的城市



三、赤道几内亚独立后定都的选择

比奥科岛和木尼河地区合并后,西班牙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政策。西班牙从尼日利亚引进的契约工人,在当地主要发展橡胶、咖啡等种植业。西属几内亚地区的财富流入到了西班牙的腰包,当地则日益贫困。

二战前,当地部落首领马拉博曾经组织义军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但因为实力相差悬殊而败下阵来。二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被严重削弱。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的浪潮。英法等列强纷纷选择“去殖民化”道路,承认了殖民地独立。

然而西班牙却反其道而行之,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1959年,西班牙干脆宣布比奥科岛和木尼河地区和西班牙本土地位一样,属于西班牙的两个海外省。

▲二战后非洲政治地图

此举遭到了西属几内亚人民的反对,在马西埃的带领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西班牙斗争。西班牙“倒行逆施”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谴责。

在双重压力下,1963年,西班牙给予了西属几内亚自治的权利。1968年12月,西属几内亚脱离西班牙独立,成立了“赤道几内亚共和国”。

▲马西埃带领下,赤道几内亚反对西班牙的殖民斗争

赤道几内亚独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首都的选择。在西班牙统治时期,比奥科岛的圣伊萨贝拉就是总督府所在地,经过了西班牙的开发,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大陆地区。因此,圣伊萨贝拉具备成为首都的条件。

赤道几内亚经济以农业为主,工业化水平低。1968年,马西埃总统在执政后为了巩固个人权威,强制“国有化”政策,驱逐西班牙庄园主和外籍工人,这使得独立后的赤道几内亚经济更加雪上加霜。赤道几内亚重新选择首都的成本太高。

▲马拉博总统府

然而,原西属几内亚的首府-圣伊萨贝拉,是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的名字命名,带有极强的殖民色彩。赤道几内亚为了脱离西班牙的殖民色彩,将该城命名为马拉博,以纪念带领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英雄。

由于赤道几内亚经济结构单一,加上曾经历过强制国有化导致的经济衰退,国内经济持续低迷,一度被列为最不发达国家的行列。20世纪90年代,在比奥科岛附近发现了大量的石油资源,赤道几内亚的经济实现了增长。

▲石油的发现,带动了赤道几内亚经济发展

从1996年开始,赤道几内亚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石油为重点,促进木材加工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从1997-2001年,赤道几内亚的经济增速达到每年40%。在2008年,该国人均GDP一度达到22000美元,是非洲地区人均GDP最高的国家。

虽然石油带动了赤道几内亚的经济,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该国的经济主要掌握在政治精英手里,经济高速发展让那些政治精英获利,普通民众的生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虽然人均GDP高,但赤道几内亚的贫富差距十分大

较高的人均GDP,让赤道几内亚海岛和大陆之间的矛盾更加凸显。赤道几内亚人口80%集中在大陆,海岛仅占15%。

首都建在远离大陆的比奥科岛上,无法带动大陆地区经济发展,反而使得海岛与大陆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赤道几内亚有了迁都的打算。

新首都的选址中集中在大陆地区的两个城市,一个是原西属时期的副总督和滨海行政部门所在地-巴塔(该国的最大城市),另一个是位于大陆内部的欧亚拉。相比于经济更加发达的巴塔,赤道几内亚认为地处大陆地区中心地带的欧亚拉更具备成为新首都的条件。

▲欧亚拉(红色方框),赤道几内亚计划中的新首都位置

因为欧亚拉可以利用首都的地位带动赤道几内亚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然而,迁都成本过高导致反对派的抗议声此起彼伏。

加上在比奥科岛附近发现的石油资源,容易引起喀麦隆、尼日利亚的觊觎,而首都马拉博离喀麦隆和尼日利亚过于接近,威胁赤道几内亚的安全,因此这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赤道几内亚迁都的进程。

首都继续留在比奥科岛上,颇有“天子守国门”的意味,而迁都势必又要平衡国际和国内的各方势力,对赤道几内亚来说,迁都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