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晏几道的词比老爹晏殊写的好。尤其是男女爱情方面的词作,清鲜自然,这也难怪,老爹是当时词坛领袖,又是北宋宰相,他有得天独厚的家学遗传和生活条件,少年锦衣玉食的公子哥生活,应该给他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素材。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象极纳兰。 彩袖殷勤捧玉钟 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 忆相逢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賸把银红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 彩袖:指歌女。玉钟:酒杯美称,即玉制酒杯。拚(pàn)却:甘愿,不顾惜,顾不得。犹今言豁出去了。却:语气助词。桃花扇:绘有桃花的歌扇,歌妓手执作掩口弄姿之用。魂梦:魂系梦萦。同:聚在一起。.賸同“剩”,通“尽(jǐn)”,只管、尽管。把:持,握。银釭(gāng):银质的灯台,泛指灯烛。 这首是他的代表作,先写往昔宴上与歌女相会的欢乐情景,这四句的意思是:你手捧酒杯殷勤劝酒,我却甘愿,也顾不得脸红酩酊大醉。“舞低”二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低”字为使动用法,使······低。 接着写别后相忆苦思,几回魂梦与君同,同既有“在一起”,又有“相同”的意思,也就是说,可以说多次梦见和她在一起,也可以说是两人作了相同的梦。 最后两句写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与杜甫《羌邨》“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是一样的意思。意外惊喜,如同作梦一般,故戴叔伦“翻疑梦里逢”、司空曙亦有“乍见翻疑梦”之句,后来陈师道有《示三子》写他与子女相见:喜极不得语,泪尽方一哂,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和老杜小晏情景相仿,真切深挚。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二月以富弼为宰相,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朝中政治风云突变。而早在仁宗至和二年(1055)晏殊就已亡故,欧阳修则因反对新法,逐渐失势,后于熙宁五年(1072)病故,这些亲人或父执的亡故或失势,使晏几道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兼之个性耿介、不愿阿附新贵,故仕途坎坷,陆沉下位,生活景况日趋恶化。在这段与先前富贵雍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日子里,晏几道采用忆昔思今对比手法写下了许多追溯当年回忆的词作,《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便是这其中的佼佼之作。 |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 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 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 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 夜寒空替人垂泪 春梦秋云:来自白居易《花非花》: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秋云无觅处。比喻易散易消。吴山:在西湖边。 写只记得西楼与友饮酒,离开的情景却怎么也记不起来了,好象做了一个梦,梦里与人相聚(喝酒),醒来正值夜深人净,却是独自一人面对冷月含窗,画屏闲展。衣上酒味未消,酒会上的诗作,让人产生狂欢后的寂寞之情(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杜牧《赠别》诗云: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情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正是人走茶凉的哀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