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用多种史观看问题

 流沙河 2018-08-23

所谓“历史史观”,就是人们从某个角度对历史的总的看法和观点。

1、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考查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特征:分散——整体;封闭——交流

2、文明史观   人类历史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历史的基本内容是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     

特征: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大河文明——海洋文明

领域: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地区: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过程: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3、现代化史观    也称近代化史观。它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主要指从社会的角度观察历史,着重研究历史的结构和进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等所有问题。

    关注“小人物”的衣、食、住、用、行、思等等。

5、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具有辩证的观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革命史观   亦称“阶级斗争史观”或“反帝反封建史观”。

    持“阶级斗争史观”的学者通常认为:近代中国各种灾难的基本根源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拯救中国的基本途径是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了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和分期标志。因为它们是把中国拉出半殖民地半封建泥沼的过程,是进步的过程。

7、生态史观    认为,历史演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主旨。

   人地关系;近代以来的资源、能源、环境、粮食、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问题)这些都是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