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训过8W 老师的微课大神告诉你:优秀微课全靠技术?不存在的

 heitudi 2018-08-23

当今“互联网+”下的信息化教育,已经衍生出翻转课堂、微课、MOOC等多种新教育技术应用。其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契合了网络时代的个性化学习、碎片化学习、移动学习等需求,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但由于微课需要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加上设计制作的难度,成为了老师们面前难以逾越,甚至望而却步的高峰。

本期名师说嘉宾,是来自广西师范学院的微课专家杨上影老师。有关于微课制作的种种疑虑,看杨老师怎么说吧。

培训过8W+老师的微课大神告诉你:优秀微课全靠技术?不存在的

杨上影

高级工程师,国家网络规划师,广西师范学院教师,教育技术系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华为认证讲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TITT培训讲师、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微课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为网络规划、在线教育与教育媒体设计与制作。

主持的慕课课程有:

《微课设计与制作》

《'互联网+'教师个人知识管理》

《教学动画制作与实战》

Part1

互联网技术发展之快速,带来的变化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这十几年来,教育方式的改变可以说是天翻地覆。

2009年,杨老师的工作从网络技术转型为教育技术,他回忆道:“我们以前做教育技术的话,主要是大量传统的课堂实录。”课堂实录的内容亢长、形式简单、体验平淡,几百节的录课下来,学生不看、不买账,效果不尽人意。

但很快,随着信息数字化、快餐化,“微”的概念出现并逐渐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博客到微博,短信到微信,商店到微店……“微”不仅仅代表的是内容和形式,更是成为了人们推崇的生活方式。“微课”也是“微时代”下必然的产物。

“微课”的出现,抓住了杨老师的眼球。“传统的课堂实录,仅仅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记录方式,而微课是真真正正为学习者服务的。”微课虽“微”,但却能小中见大,见微知著。杨老师强调,制作微课的要点在于教师把知识消化以后,将自己的隐形知识及个人情感融入到课件的展现中。“微课是个性化的,草根化的,是活生生的。微课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每个人做的微课都不一样。也可以说,微课需要教师不光要成为教学演员,也需要变成教学导演。它对于未来教育教学资源的多样化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形式。”

培训过8W+老师的微课大神告诉你:优秀微课全靠技术?不存在的

杨老师在为老师们做信息化培训

2013年,杨上影老师开始钻研微课制作,同时将相关理念在教师信息化培训进行应用。很快,便得到了老师们的热烈反响。2015年底,他萌生了一个念头:如果把微课的内容体系化,形成一系列资源或者课程,不就能服务更多一线老师了吗?

培训过8W+老师的微课大神告诉你:优秀微课全靠技术?不存在的

慕课课程:《微课设计与制作》

2016年,杨老师和本校4位研究教育技术方向的老师,带领着自己的研究生,仅仅花了3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中国大学慕课网站上《微课设计与制作》的课程制作。慕课课程“以微课讲解微课”,更是身体力行地展示了微课的魅力。

培训过8W+老师的微课大神告诉你:优秀微课全靠技术?不存在的

慕课课程制作花絮

这门课程开设到现在,已完成了五期教学,并正在进行第六次开课。第一期上线就吸引了1.5万人学习,截止目前服务了全国超过8万名学员……这个数字也是杨上影的慕课团队没有想到的。

Part2

采访前,我们在101教育PPT用户老师里做了一个问卷小调查。结果表明,在有过微课教学经历的老师里,超过半数的老师认为自己以往的微课教学效果一般。

“为什么做出的微课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想要表达的很多,但是做不出来。”

……

心有余而力不足,是大部分老师在微课制作实操环节里遇到的难题。

培训过8W+老师的微课大神告诉你:优秀微课全靠技术?不存在的

工作中的杨上影老师

对于这些困难点,杨老师提出了两个要点:

一是需要进行大量的案例分析与动手创作。

微课制作需要一定的技术门槛,所以想要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微课,一定要付出一定的财力、精力成本。“一定程度上讲,微课算是一种新鲜事物。掌握任何工作,了解任何新鲜事物,都需要遵循’一万小时定律’。”看优秀案例、学习工具使用、思考创作……这些都是必要的成本投入。总而言之,做微课没有捷径,靠的更多的是思路的拓展和技术的积累。此外想到了就要开始去动手做,光看不练是不行的,真正找到志同道合之士共同来践行微课制作与微课教学应用才是王道。

培训过8W+老师的微课大神告诉你:优秀微课全靠技术?不存在的

二是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微课制作通常由选题、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拍摄、后期等步骤组成。而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微课的教学设计。“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比什么都重要。有的老师讲故事能力强,就可以用手机拍摄短视频;有的老师喜欢画画,可以制作画图、动画……都是OK的。好比当下流行的“抖音”,操作门槛并不高,却能够充分展示个人特色。老师们重点应该多去思考,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展现教学内容,你的表达方式如何去贴合年轻人的喜好。”

前面提到过,微课是一种创新型,带有个人色彩的作品创作。在没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前,杨老师建议多看看他人的优秀案例,消化后加上自己的理解再进行创作。零基础弱基础的老师,别急着一开始就使用高深的工具和授课方式,建议从最简单的“PPT+录屏”的方式入手。当然要避免传统“对着ppt念”的说课方式,学生很难对这种念材料的微课提起兴趣。完成微课成品之后,应再进行反复思考、反复迭代、反复优化,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一步步实现自我提升。当你的微课资源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微课的魅力所在了。

Part3

这些年在国家的政策鼓励和不断推进下,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整体来说,老师的信息化能力差异性较大。对于微课,大部分老师还是表态:“想说爱你不容易”。

“……现状就是老师们制作微课的压力和动力主要来源于比赛,但是真正要把微课跟教学结合起来,这就涉及到制度、激励机制、(适合中小学的)资源平台、网络支持、专业技术培训等等问题。目前看来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杨上影老师继续补充到:“不过对于教育,究根到底关键因素还是‘人’。人没跟上,那么落后是必然。

接下来的两三年里,杨老师还会继续将重点放在慕课课程上,用微课的形式服务更多老师。同时也期待着,改变更多老师。

“……确实有部分老师通过我们的课程培训,在微课大赛里获得了奖项。但要说回报什么的,我认为还不算多。不过我相信,这个方向是对的……”杨老师笑着说。

Part4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收集了老师们对于微课关心的问题,下面请杨老师一一解答吧~

Q:微课制作投入大,产出小,太耗时,作品如何很大范围地提升价值?

A:必须依靠互联网去做更大范围的传播、影响。微课需要每年的反复迭代,反复使用。一定程度上微课能做到一次投入多次产出。

此外在比赛、个别项目的激励上,有关部门将微课资源推送偏向偏远地区的农村老师们去应用,这对农村老师们的引导、制作效果会有很大帮助。

Q:如何拓展微课没计思路?

A:这个只能是多去看了。挖掘相关的资源并反思,通过内容情景化、故事化、案例化、问题化、任务化等等方式,进行设计上的创新,才会有所突破。

因为微课不能照本宣科,也不是书本搬家。我的建议是老师们以团队的方式,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思想在讨论中去碰撞,然后形成一些可操作、可执行的设计方案。

Q:对于微课,还是喜欢“拿来主义”,你支持这种方式吗?

A:我觉得拿来主义也是一个很好的事。让每个老师都去做微课,在目前我觉得不太可能。资源也不一定都需要每个人都去生产,把别人的资源先拿来用也能促成这个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我个人是赞成。

Q:能推荐一些学习微课的平台或者方式么?

A:百度搜索还是蛮好用的,可以百度搜索一些专门针对K12的平台。网易公开课、清华大学爱学堂,上面也有很好资源。

顺便说下,我们的慕课课程也是一个相对比较体系的微课学习课程,且在持续更新,老师们有需要欢迎来学习。

文 | prepre

图源 | 杨上影老师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