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诉你疾病真相101——学医成否就看推磨扫地

 widlinhua3180 2018-08-23

们看古人学技艺,基本上前三年都是跟师父砍柴挑水,练武是这样,学医是这样,画画、写字也是这样,为何绝技的传承都要经历这些生活小事的磨炼呢?主要可以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就是心态。很多好高骛远的人,最终都一事无成,因为他们不能从点滴小事做起,凡是大事必作于细小,这是《道德经》的教诲,如果一个人连扫地这些小事都没法用心、安心去做,那将来真正行医,这救济众生的大事又怎么可能做好。

古代有个典故,有一个聪明的孩童,志高天下,谈玄说妙,但就是不能安下心来在家里做些杂活,扫扫地什么的。有一次来了一个高人,这聪明的孩子就谈他的远大抱负,要扫天下。这位高人就笑眯眯地跟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小娃子被说得很惭愧,于是才开始醒悟,扎扎实实地搞基础。

可见什么都要有安心当下、石上坐三天的心态。


第二看动机。学医或学其他绝技,要问他是冲着名利来的,还是冲着传承医道来的?

讲个故事。两个建筑工人,他们同时在一个工地干活,人们问第一个工人在干什么?他说,我在赚钱养家糊口。当问第二个工人在干什么时,他说,我在建造美丽的城市。结果十年后第一个工人还是为养家糊口而愁眉,而第二个建筑工人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设计师、城市设计策划者。

可见你有什么样的学习动机决定了你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你如果是为了虚名浮利去干,就为了混口饭吃,那你可能就是应付着去做事,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就连扫地推磨都干不好。如果你是为了建造一个美丽的蓝图,那你再去干,所有的一切都不同了,你可能会带着一种虔诚的心态,倾注所有的激情去做活,在最平常的日常小事里面,做出不平凡之处。

第三点就是推磨扫地的真正意义。为什么双寸脉太亢盛、心性太浮躁的人不适合学医,因为学医要活到老、学到老,没有一分平常的心态,不可能坚持下去。《黄帝内经》称“非其人勿授”就是这个道理。

学医者惑于名利,不仅有负医家之责,更会造成一生遗憾。所以学任何大道法,首重心性功夫。这推磨是有表法的,它磨的是心性。这扫地也是有道法的,它扫的是心地。你只有道心增,利心减,慈心起,名心灭,才能得天地师父道法之悟。

所以当时罗天益(元代医家)就向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学医,第一次见面时,李东垣就直接问他,你来学医是为钱还是来学传道救人的?

罗天益诚恳地说,为传道尔。李东垣才收他做弟子。

后来罗天益因为家贫,很难坚持下去,李东垣就拿钱资助他。古代只闻徒弟给师父送礼物,很少师父给徒弟传道,还帮他解决生活困难的。

李东垣对罗天益说,你安心学吧。然后把自己一辈子的经验总结传给他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你罗天益,也不是为了我李东垣,而是为了我岐黄道统。

后来罗天益果不负李东垣所望,成为一代名医。

现在很多人抱怨医道难学,明师难遇,而很多明师却在到处找徒弟,因为适合传道资质的徒弟太少了,所以归根结底不是没医道,不是没明师,而是心性功夫没做好,心地学问火候不到。这就是为何古人所说,能否成事,就看推磨扫地。只有要求学者从最平常的小事做起,才可以传授真正济世活人之道


一下吧:

真人之心若珠在渊,常人之心若瓢在水。心若浮躁,当安心当下。学医之人不仅学习知识技巧,同时更是在修炼心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