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权设计应避免的三个致命问题

 刘政人性本恶 2018-08-23



       股权设计是公司的顶层设计,关系到公司的控制权和公司的利益分配,是十分重要而又敏感的问题。作为公司的合伙股东,在股权分配上都想自己多分一些,别人少分一些,这是人性使然。如果达不成一致意见,结果往往有三个:一是平分股权;二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直接按照出资比例来分;三是合伙召集人利用自身强势地位,占有绝大部分股权,仅为其他合伙人象征性的分配一些股权。


       一、平分股权,看似公平,实则是散伙的根源


       对于绝大多数公司来讲,平分股权是最不可取的,这是一种没有人能说了算的股权结构,事实证明这样划分的股权结构很少能得到善终。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在公司初创的时候,大家还能抱团,一旦赚钱而且是赚大钱,就会刺激人的贪欲。股东之间只要心态不平衡了,诸侯割据、萧墙之祸的局面也就为期不远了。另外,在公司的经营方向、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公司合伙人不可能意见完全一致。一旦遇到分歧,如果没有控股股东,没有人说了算,公司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纠纷。一个纷争不断的公司是不可能走远的。举个例子,国内著名连锁企业“真功夫”的老板蔡达标和小舅子潘宇海共同创业,股权五五分成,最后因股权纷争,导致夫妻兄弟反目,兄弟式合伙,仇人式散伙,被自己的小舅子和前妻送进了监狱,最终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4年。


  

       二、按资分股,人力靠边,公司将很难走远

 

       不少创业者将股权分配简单理解成“单纯按出资比例”分配,虽然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公司采用的股权分配方式,但这种将“钱”作为最大变量的分配依据已经过时。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容易让“出钱不出力”的大股东控制公司,“外行领导内行”,这不仅会影响到公司的有效运作,还抑制了出资不多但努力参与公司经营的股东的积极性。二是影响后续融资。初创企业,往往有点子,有技术,但缺乏资金,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融资的时候,投资人有的是钱,如果单纯依据出资确定股权,那么投入巨额资金的投资机构将占有公司大部分股权,公司创始人将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沦为资本的奴隶。公司股东要明白,公司的价值主要是由全身心投入公司的股东创造的。换言之,“人”才是股权分配的最大变量,所以股权设计中一定要区分人力股和资金股,并给予我力股足够多的比例,以实现创业团队利益的均衡。逻辑思维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出资上罗振宇虽然是小股东,但整个公众号是他做起来的,他的贡献与其股权比例极不匹配。最初的股权架构完全按照出资比例分配,丝毫没有考虑人力资源的巨大贡献,这个曾经估值1个亿美元的“逻辑思维”项目,其散伙也就是必然的了。

 

 

       三、一股独大,老板累死,小股东袖手旁观

 

       有的合伙人认为,为了确保公司有人说了算,那就给公司设一个老大,分配绝大部分股权,这样就不会发生纠纷了。但这么安排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一股独大,控制权是有了,也有人说了算了,发生纠纷也不会扯皮了。但这样安排,牺牲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制衡,造成内部治理结构失效,第一大股东完全支配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形成一言堂,日常经营中一手遮天,达不到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作用。再伟大的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什么事情都是一个人说了算,那对公司发展极其不利,有人说了算和什么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还是有区别的。另外,一股独大的股权设计缺乏凝聚力,其他小股东会感到自己可有可无,产生为大股东打工的感觉,时间长了,就会离心离德、袖手旁观,甚至一走了之。曾经前途无量的“1号店”,自从平安集团控股80%后,创始合伙人于刚团队的身份也变成了小股东、职业经理人,没了当初的积极性,最终“1号店”不得不数易其主,而创始合伙人于刚则只有黯然离开。


 

       创业不易,股权为基。股定江山稳,股调事业兴。初创企业的股权设计,且行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