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翻开人类文明史,人们将会发现没有一个大思想家,他的人生不是穷困潦倒的。献身于思维这一绚丽宇宙的人,有着承受穷苦命运的特殊能力。 二 甘于生活的贫困,过澹泊的生活,是思想家们人生追求的时代必然。孔子曾赞美弟子颜回“身处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是真正深知穷困生活蕴藏着智慧之乐的灵魂大师,他对弟子的赞誉,实是对自己一生生于贫困,安于清贫的肯定。后世司马迁在遭受宫刑惨剧的悲怆心境中,曾以先贤的悲剧命运所显示的崇高力量自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足见孔子事迹对后世学者的影响。 三 安贫乐道,投身于哲学,为时代的苦难寻找慰籍,这是思想巨匠们获得人生永恒感知的途径。哲学家献身于沉思,以获得知识为生活的最高目标,这是他们战胜人生困苦的内驱力。在生活的赤贫和痛苦中,他们体验到了一种境界,一种在思想的汪洋中自由游弋的境界。
思想巨匠们的生活穷困与他们所处时代遭遇的政治迫害是互为因果的。一种卓越的思想,因其卓越而为时代所不容,这是文明史上常常发生的悲剧。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有许多时候,真正伟大的思想被围剿,思想家被迫害,而庸俗、肤浅的说教反而盛极一时,是层出不穷的现象。政治总是现实的政治,而思想则总是批判现实超越现实的思想。这种超越,并不是脱离现实,而是与现实、时代共命运,从而指向未来的。这种超越,以其深刻的现实批判精神,而为昏馈的时代所不容。
五 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的伟大思想,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时代乃至几个时代的验证,才能被社会认定其精神价值。这就意味着,献身于精神创造的思想家们不仅生活贫困,而且要忍受寂寞和不公平。因此,许多思想家在生前没有财富,没有荣耀,甚至受尽迫害。这使我想到了斯宾诺莎。这位荷兰哲学家,一生过着艰辛的生活,去世时除了书籍几乎没有什么世俗的财产。他活着时,他的主张和观点,他的品格受到谴责和诽谤。然而在他离开世界二百年后,他的思想和人格才为世人所公认,整个知识界才一致称颂他,树起了他的雕像。 六 思想巨匠人格的壮健,创造的激情,洋溢的才气,是苦难而艰涩的旅程摧熟的。 七 如果说柏拉图因他的导致而流亡异国它乡,亚历斯多德则因他的弟子亚历山大而身陷恶运。亚氏是柏拉图诸弟子中最富有才华的一个,被他的老师称为学园中的“灵性”。他一生探究了几乎所有的哲学科学问题,建造了宏大的知识与理论金字塔。然而他晚年的命运却是暗淡的,生活极为艰难,处于敌人的包围中。亚历斯多德的弟子亚历山大是自己的光荣与骄傲,也是他的巨大的异己力量。在亚历山大看来,哲学家的性命也置于他的全能掌握中,一切人都要尊崇亚历山大如神明。理性的哲人无法完整地守候自己的灵魂,处境艰难。然而更大的不幸还在后面。当三十三岁的亚历山大被刺身亡后,雅典人在狂喜中酝酿着对帝王导师的迫害。有了苏格拉底的悲剧,亚氏清楚地知道迎接自己的是什么命运。他出走祖国。然而与自己的老师流浪不同,他出走时是一个怀着忧愤、沮丧情绪的老人。几个月后,这位人类历史上的一代哲学与科学之师就辞世人间了。 八 大凡思想家,无不与政治相关联。他们热爱着人类,必从政治上关怀人类命运。因此,他们是以思想家面目出现的政治家。柏拉图在导师死后,长时期思考什么是最好的政府,亚历斯多德则教导一位天才亚历山大征服世界,都表明了思想家们的“政治情结”。所以,在思想家的一生中,总是在和平的哲学思考中不时袭来政治的风暴。他们的思想为政治提供养料,他们在政治斗争中实践思想。这种联结,形成了他们与政治大潮共起落的命运。 九 在今天,科学已经变成了全人类的信仰,科学家受到广泛的尊敬。然而在古代、在中世纪,科学与科学家的命运是极为不幸的。 这是一个悲剧的时代:追求科学真理需要付出一个科学家的命运乃至生命本身。无疑,布鲁诺也感受到了这一点。外在的环境内化为内在的恐惧,他的心灵无法平静。愈是无法平静愈是寻求平静。其现实的选择无非是两种--或放弃科学真理,使心灵彻底消融于当时教会规范的基督教信仰中;或是放弃信仰,完全使心灵投入科学。这两条道路,布鲁诺都不愿选择。这是一个割裂灵魂的世界。宇宙本是和谐的,可是现实的人生宇宙为什么不能和谐呢?对布鲁诺来说,信仰是达到灵魂平静的道路,知识也是达到灵魂平静的道路。信仰和知识,他都想要。世界割裂了。在那个时代,他无法统一精神信仰和科学真理,严格些说,是那个时代不让他有这种统一。 解决时代悲剧的唯一出路是时代的进步。然而时代是不能被超越的。三百年前的布鲁诺不能等待到一个尊崇科学的时代的来临。他的心灵悲剧必然历史地被一个更大的悲剧所取代:为真理而死。 十 人类的思想家们,在其一生中都与贫困为伴,受迫害、被放逐、去流浪,几乎是他们的共同命运。为真理而献身,则是他们共同的坚定信念。 十一 爱因斯坦出生在令人焦虑和动荡不定的时代。两次世界大战给他的一生染上悲苦的基调。当他在反战宣言《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孤独的姓名时,他也就不得不走上远离自己灾难深重的祖国的孤独旅途。况且他是犹太人。犹太民族的苦难历史及其精神遗传,犹太民族在希特勒法西斯统治时代的悲惨命运,不能不令爱因斯坦陷入永生心灵创痛中。他深感民族的苦难,也深味作为一个流浪的科学家的本质孤独。他将自己称作是一个“孤独的旅客”。而且这种孤独感与年俱增,成为他刻骨铭心的生命体验,既高贵又损磨心灵。 但是,爱因斯坦并没有局限于个个和民族的苦难,并没有沉溺于个人的孤独心灵。他是把时代的苦难,人类的苦难视为自己的苦难的人。他以美丽的博爱心灵,以全部生命热诚去尽一个世界公民的责任,去为促进全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他的心底回荡着神圣的真理的声音,独立支撑着去争取人类自由事业。他成为反战运动的代言人,成为保卫言论自由和教学自由的自由斗士。在这个过程中,他把自己的悲苦人生深深刻下了崇高。 十二 贝多芬,这位人类灵魂的琴师,一生同样受尽各种磨难。但他却始终高扬着人类崇高的悲剧精神。 十三 别忘了,上帝在与你开玩笑。他要你追逐和得到太多的东西,是想有朝一日叫你一无所有。 十四 人的自我束缚与自我解放是一个悲壮的历程。人永远也不会安然于上帝安排好了的必然命运。 十五 能够驾驭矛盾、超脱矛盾的人是智慧的;总在矛盾中浮沉的人是可怜的;对矛盾浑然不觉的人是麻木的。 包容矛盾与冲突的人生,包容善与恶的世界,包容毁灭与创生的宇宙。我们再也无法找到这样不完善而美好的世界;我们再也无从过着如此荒诞而正常的生活。 十六 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理由绝望。绝望不是生命的品质,而是思想的陷井。 十七 人生往往有遇到绝望的时候,深切感到生活走到了绝境。绝境其实是人生更高境界的新的机缘。面临绝望,人在痛苦中只需忍受那么一些艰难的时刻:几时、几天、几月,最多不过几年,便能穿越于仿佛是绝境的难关。 十八 人的精神往往是在看似绝望的绝境中蝉脱出来的,那时,一个更广阔、更浩大的人生图景将展示在一个新生了的灵魂面前。 十九 命运之神降临的一切艰难困厄,都是为着磨炼人的一颗柔弱的“心”。 二十 有的伟大人物以他一生的不幸,换来人类的幸运,从而也荣耀了他们的自我人生。面对他们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我们既因之敬畏,也为之叹息。 二十一 也许人生是宿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消沉。人生的瑰丽在于同命运抗争,以此成就波澜壮阔的人生。 二十二 生活不是一连串的烦恼,也不是永远的吉星高照。在阴郁的日子里,请坚信必有朗然的明朝。 二十三 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都要承受;人无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也都能够承受。 二十四 在那些最难的日子里,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人生打开一条通道。 二十五 贝多芬的耳聋或许是上帝为他的天才预设的,对他来说,大地是无声的,这样他才可能在寂静之中捕捉到天堂的和声。 二十六 容入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微小事件,极有可能促成人的命运的重大转折。因为事件过于细微,人不易察觉,而使微小事件微妙地左右了人的命运。其实,一个人如果能够警省,对那决定命运的微尘般的因果链条不难看清,从而趋吉避凶。问题是,谁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警省呢? 二十七 上帝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件只能用一回的礼物,这就是生命。至于命运,他老人家并没有预先支付给我们。 二十八 太过要强的人一般命运都不好。人心劲过高容易伤及自己恬淡自足的一颗心灵,也易破坏人际环境的和谐。如此,命运的作弄便不可避免了。问题是,人能不要强吗?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