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博览】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慈悲诚意 2018-08-23

二十一、实髋低于虚髋

前文说弓步的后髋高于前髋,为什么?有三个原因。

一是生理的。将弓步中“髋膝跟尖”四点同面的腿简化成杆件,前腿杆比后腿杆短,前腿杆和胯有一个夹角αs,后腿杆和胯有一个夹角αx,人体上部暂时近似为直线(图60~62)。两个夹角的度数依靠胯部肌肉的内力来调整,当两个夹角相等时(图60),内力最小,胯最松。图60中的影子表示上体理想的中正位置,为了靠近这个位置,人的上体会不自主地后仰,形成图中略微弯曲的虚线状。该虚线使腰椎、胸椎有一个附加的弧度,而这个弧度是要用内力来维持的。由此可见,图60的架势虽然松好了胯,但没有松好腰(腰以上的整条脊椎)。图62中的胯水平,上体因此而中正垂直。此时胯的内力较大,所以图62的架势虽然松好了腰但没有松好胯。图61中的后胯(虚胯)略高于前胯(实胯),整个上体有一个微量前倾,是个既注意松腰又注意松垮的中庸架势,整体放松效果最佳。

二是有关力学内力分布的。外力作用于上体,外力和重力将沿脊椎下传到胯的中点,通常有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图65的胯水平,比较适合于承受垂直分量。图63的胯多有倾斜,比较适合于承受水平分量。图64的胯略有倾斜,处于上述两者之间,是个中庸架,适合承受组合力。即内力分布合理,架势的极限强度高。

三是有关最大攻击力的。弓步后胯略高于前胯时导致重心前移。而重心前移可增加最大水平推力(弓步适合于发出推力)。

坐步则宜前髋高于后髋(见《太极拳的腰胯力学(上)》图17),为什么?也有三个原因。

一是生理的。将坐步中“髋膝跟尖”四点同面的腿简化成杆件,前腿杆比后腿杆长,前腿杆和胯有一个夹角αx,后腿杆和胯有一个夹角αs,人体上部暂时近似为直线(图66~68)。两个夹角的度数依靠胯部肌肉的内力来调整,当两个夹角相等时(图66),内力最小,胯最松。图66中的影子表示上体理想的中正位置,为了靠近这个位置,人的上体会不自主地前倾,形成图中略微弯曲的虚线状。该虚线使腰椎胸椎有一个附加的弧度,而这个弧度是要用内力来维持的。由此可见,图66的架势虽然松好了胯,但没有松好腰(腰以上的整条脊椎)。图68中的胯水平,上体因此而中正垂直。此时胯的内力较大,所以图68的架势虽然松好了腰但没有松好胯。图67中的前胯(虚胯)略高于后胯(实胯),整个上体有一个微量后仰,是个既注意松腰又注意松垮的中庸架势,整体放松效果最佳。

二是有关力学内力分布的。外力作用于上体,外力和重力将沿脊椎下传到胯的中点,通常有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图71的胯水平,比较适合于承受垂直分量。图69的胯多有倾斜,比较适合于承受水平分量。图70的胯略有倾斜,处于上述两者之间,是个中庸架,适合承受组合力。即内力分布合理,架势的极限强度高。

三是有关最大攻击力的。坐步前胯略高于后胯时导致重心后移。而重心后移可增加最大水平推力(坐步适合于发出拉力)。

弓步和坐步都是虚胯略高于实胯。虚步的两胯几乎没有前后之分,只有左右之分。而胯有绕胯横线的翻转功能。因此上体可以前倾,目的是让重心居于两脚之间但大部在于实腿上。一般来说,虚步架势越低,前倾就越多。虚步的虚胯略高于实胯。前面说横跨步时虚胯略高于实胯。独立步时虚胯略高于实胯。其实运步时都是虚胯略高于实胯。总之,虚胯略高于实胯这个结论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步型和运步。

二十二、胸、胯、脚的方向

打太极拳时上体(胸)要转向各个方向,上体通过胯,再由脚将力传于地。胸的方向和两脚的方向构成一个自然状态。例如,起势定式两脚尖和胸都向南(图72);左搂膝拗步定式左脚尖向东,右脚尖向东南,胸向东。胸与脚之间有腰、髋、膝、和踝关节。膝关节主弯曲.几乎没有旋转功能,踝关节的旋转功能也不大。胸方向和两脚方向间的夹角大小主要取决于腰椎和髋关节的旋转角度。盆骨由左右髋关节连于两腿和脚,胯腿的方向取决于两脚的位置和方向。胸通过腰椎连于盆骨,由于腰具有旋转功能,所以定式或运动中胸的方向不一定和胯的方向完全一致。例如左搂膝拗步定式胯大约向东南,而胸向东。也就是说在太极拳动作中胯和胸在一定范围内可各有其位。

二十三、端胯

圆裆的动态理解是开髋端胯。胯的姿态有很多,如有松胯、坐胯、落胯、沉胯。本文把“松胯”理解为开髋,而把“坐胯、落胯、沉胯”统称为端胯。髋关节除能内外旋转外,还能前后弯曲和左右弯曲,所以胯能翻、旋、转,也称翻胯、旋胯、转胯。而端胯是指在打太极拳时让胯保持在一个水平面内的运动,即在行架过程中胯部高度基本不变,不能忽高忽低。“端胯”涵盖了“坐胯”,这里坐胯就是维持胯高不变。“端胯”涵盖了“落胯”,这里落胯不是把胯下降,而是把胯落入一定的高度。(下面会引入“升降胯”的词条来描述胯高度的变化。)“端胯”涵盖了“沉胯”,这里沉胯不是把胯沉下去,而鼓励放低拳架。这里沉是沉静、沉稳、沉得住气的意思。各人拳架高低应由具体情况而定。高度一旦定了下来,在行架过程中要基本稳定。

端胯的力学含义是将胯稳坐于支撑腿上,胯中线基本垂直于地面。这样能使上体的重量稳坐于胯上和有效地传给两腿,也有利于胯的高度稳定、上体中正、动作自如,腰的旋转灵活。发劲时胯的高度稳定,不软塌,能有效地将下盘的支撑力传给上盘。

前面定义胯中线与腿之间的夹角为胯腿夹角,这个夹角的大小随胯高及腿的位置而定。胯越高、大腿越垂直于地面,则胯腿夹角就越趋于180度。实腿(主要承重腿)的胯腿夹角由于步型不同,而有差别。例如:宽弓步实腿是前腿,其胯腿夹角如图76所示:侧弓步屈蹲的腿为实腿,其胯腿夹角如图78所示。比较图78和图76可知,尽管两种步型的胯高一致,但胯腿夹角可以不同。图77是图73左侧弓步的侧视图。左侧弓步左腿承重较多,是实腿,但在图77的坐标系中胯腿夹角不在“南上”平面内,而是构成一个复角。其胯腿夹角如图78所示,在南向偏西30度上方构成的平面内。

在运脚过程中容易出现胯时高时低的现象,要特别注意保持此时胯高度的稳定性。因为运脚过程中常是单腿承重,习练者常会因腿部力量不足而不由自主地将承重腿引直,致使胯升高和胯腿夹角变大;而在出脚时为了出得远一些,又将承重腿引弯,致使胯降低和重心下降,甚至出现夯脚、落脚沉重等不良现象。如能做到端胯,就能在运脚过程中保持胯腿夹角不变,就能在单腿承重时腿不引直、胯不提高、重心高度不变,就能在出脚时重心和胯不降低,落脚轻盈。

如:图73~76是从侧弓步运步到宽弓步的过程,胯的高度是一直保持不变的。图73到74,重心移到左脚,上体微左转;从图74到图75,单腿承重,出右脚.上体微右转,出脚转体时大腿要稳住,保持胯腿夹角不变,让胯绕通过髋关节的胯中线旋转;从图75到图76,重心移到两脚间近右脚处,右腿变为实腿,右腿的胯腿夹角由大变小,最后达到定式角度。

由上可见在运步过程中做到端胯有两个要点:(1)胯高不变:(2)单腿支撑时锁定胯腿夹角。

二十四、紧胯

紧胯是指实腿用意收紧胯腿夹角,涵盖通常所说的“收沉胯”。其具体运用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脚跟点地,抬起脚心脚掌,启动实腿髋关节的旋转功能。例如,在从左宽弓步(图79点划线脚印)前进一步变到右宽弓步(图中实线脚印)的实腿转动过程中(图79),需要以脚跟为轴将左腿和左脚在原地外撇(图中弧形箭头),撇脚前要把脚心脚掌翘起(图80、81),收紧胯腿夹角。脚一翘,夹角一紧,实腿就能轻松绕脚跟和髋连成的轴线转动,随之发生脚尖相对于胯(盆骨)的相对转动。

二是上体支于实腿的髋关节,收紧胯腿夹角,准备其后胯绕髋关节转动。例如,从左掤定式启动做右搠时,要先收紧左胯,提右脚同时上体左转。这里紧左胯并不运用翘脚来实现,而是有意识地收紧胯腿夹角,以准备接下来的腰胯转动。胯的转动依赖的就是实腿髋关节的旋转功能。

三是上体支于实腿的髋关节,在移动重心之始,收紧髋关节,以准备随之而来的胯腿夹角的变化。例如,“揽雀尾”中的按式,在启动时要先收紧右胯(图82),再移动重心和改变胯腿夹角。

二十五、开胯合胯

开胯是外旋髋关节(图84),合胯是内旋髋关节(图85)。胯分左右,左、右胯可以独立开合,也可以同时开合。这里开合是动词,表示旋转的过程和方向。开合又是名词,表示胯的开合程度。

膝关节几乎没有旋转功能。踝关节主上下转动功能。踝关节的旋转功能不是很强,建议在开合胯时不运用这个功能。而且开合胯时同时旋踝,将使腿的自身有一个扭度,这对功架的内应力分布不利。所以开合胯时建议只旋髋,而膝和踝顺随。

开胯时,膝盖和脚踝跟着外旋,脚尖随之外摆(图86)。合胯时,膝盖和脚踝跟着内旋,脚尖随之内扣(图88)。图87是胯的不开不合状态,顺其自然,即当两腿站立时脚尖向前,这时髋关节韧带和肌肉都没有扭度。胯部的髋关节的旋转在外形上显示很不明显,脚尖的随转却很明显。如果两腿都做到“四点同面”,就可以用两脚尖间的夹角来描述胯的开合程度。图87的胯开(合)了0度,图86的胯大约开了90度,图88的胯合了大约90度。

因为髋关节能左右弯曲,所以,当两腿伸直时,两脚的横向间距可大可小,却仍以脚尖向前为自然状态(图87和图89)。杨式太极拳“起势”的姿势是肩宽步,两脚间距一肩宽(图87),尽管两腿有一点向两侧的斜度(因为肩宽大于盆骨宽),脚尖仍然向前为马步的跨距较大时大腿的侧斜度也大,两脚尖的斜度也大。要领还是“髋、膝、跟、尖四点同面”。所以马步时要开一点胯,开胯的程度和马步的高度及跨度有关。马步越低,跨度越大,则胯开得越多,脚尖随之外斜。

宽弓步两脚尖夹角45度,开胯也是45度,见图56。窄弓步两脚尖夹角60度,开胯也是60度。虚弓步两脚尖夹角45度,开胯也是45度,见图90。

在训练中可以将两脚尖形成的夹角用于检验和衡量开胯或合胯的程度。如:杨式传统太极拳在从“揽雀尾”中的“按”变换到“单鞭”的过程中,右脚内扣,两脚尖形成45度内夹角,合胯是45度(图91)。

图92“玉女穿梭”中有一个承转步型,其两脚尖的内夹角为90度,合胯也是90度。图93是其后视图。

玉女穿梭中有一个承转步型的两脚尖的外夹角为135度,开胯就是135度,见图94。

可见杨式传统套路中胯的开合范围是合90度到开135度,角度变动范围是225度。

通常人在直腿站立时能将两脚尖外摆至夹角120度左右(图95)。芭蕾舞演员经过训练,能将两脚尖外摆成一字。对通常人来说这个夹角限度是120度左右。如果两脚弯曲一点,两脚尖的外摆夹角略有增加,但增加量有限(图96)。杨式传统套路中有几个动作(例如玉女穿梭)需要开胯135度,已超出了日常范围。杨式传统套路中有几个动作需要合胯90度。这个限度也超出了日常范围。需要经过训练来实现这些开合角度。

训练的方法是适度地拉伸髋关节的韧带。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站内外八字;二是两腿分开趴在地上,再臀部下压;三是交掌相对盘腿而坐,两手上下提按两膝。

这里介绍一种开胯和合胯同时训练的简易的方法:人体中正,双手扶墙,单腿独立,另一腿屈膝上提,小腿垂直向下,脚尖下垂(图98);将提起之腿向内摆动到最大角度,将韧带向合胯方向拉伸(图97):将腿向外摆动到最大角度,将韧带向开胯方向拉伸(图99):来回摆动数次;换一条腿(髋)训练。

这个训练方法可以循序渐进,不会拉伤韧带。

二十六、升胯降胯

升胯是在垂直方向提高胯的高度,降胯是在垂直方向降低胯的高度。例如“金鸡独立”一式:先把重心移到并保持在左脚,然后伸直左腿提起右腿(图102、103),这是升胯;重心保持在左脚,然后屈左腿,准备过渡到下一个动作(图103、104),这是降胯。

二十七、运胯

运胯包括端胯和升降胯,是指胯的移动。运胯的过程通常要求将端胯动作与升降胯动作分开,以利于做到迈步如猫行。例如“金鸡独立”一式:先做端胯,在等高面内将重心移到左脚,并且稳定住(图100~102):然后做升胯,在垂线上将重心提高(图102、103)。

二十八、胯的刚体运动

在运动学中,胯可简化为一个有6个自由度的刚体。胯的刚体运动包括运胯和转胯。运胯包括端胯和升降胯,转胯包括立转、翻转和旋转,见下表。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全文完)

(编辑/张震)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太极拳中腰胯的力学(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