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生读经典 | 怎样读《老子》

 砥砺前驱 2018-08-23

语文清话

语文的边界

就是世界的边界 


编者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下去?引导青少年学生走进经典、直接阅读古代文化典籍是最直接的方法。当下,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大行其道,将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 将是一条既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又能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大路。2018年1月, 商务印书馆将民国时期出版的“学生国学丛书”激活,出版了由王宁教授主持、顾德希老师做顾问的“学生国学丛书新编”。基于这套丛书的导言,本号特推出“教学生读经典”专栏。本期推送的内容是,如何阅读高中语文课标推荐课外读物、不朽经典《老子》。


“学生国学丛书新编”

商务印书馆2018年1月出版

怎样教学生读《老子》


特约编写 | 杨志刚


《老子》是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几千年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它虽只五千余字,却富含哲理,充满智慧,让人常读常新。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说,老子是春秋时期楚人,姓李,名耳,字聃,曾作过“周守藏室之史”——国家图书馆、档案馆的史官。老子与孔子同时代,或年长于孔子,孔子曾问礼于他。


《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道经”,后四十四章为下篇“德经”。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有段总论“道家”的话: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攘,《易》之嗛嗛,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这段话完全适用于对“道家”代表作《老子》的评价。以之与《老子》一书相印证,我们不难看到:一,《老子》有强烈现实感。书中无论是有所批判,还是表述对“小国寡民”理想社会的期望,或是提出“无为而无不为”的策略,都是总结了历代“成败存亡祸福”的经验教训,希望给混乱的社会开出治疗的药方。二,《老子》的基本内容,确乎是谈修身和治国。“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是修身之道,也是所谓“君人南面之术”。此外,还可知道《老子》一书遭到的非议。西汉初期以黄老之术治国,道家思想被高度推崇。而班固则批评道家“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显然,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老子》便一直遭到这样的非议。


下面,谈几点阅读《老子》的建议。


一、积累语言

1.积累成语。《老子》中历久弥新的成语比比皆是,如哀兵必胜、宠辱若惊、大器晚成、功遂身退、和光同尘、涣然冰释、知雄守雌、知止不殆、天网恢恢、慎终如始等等等。建议浏览全书,摘录成语,自行分类整理。

2.积累名言。《老子》中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俯拾皆是,也可加以摘录整理。如顺便做些笔记,效果会更好。下面试把名言警句分为六类,每类各举一例,可自行加以补充。

①品格修养。比如: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六十七章)

②求学问道。比如: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二十七章)

③人生经验。比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三十三章)

④辩证思维。比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

⑤治理国家。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六十章)

⑥军事战争。比如: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三十一章)


二、章节精读

《老子》属于说理性文字,陌生概念多,阅读难度大。不妨先选若干章节精读,有所感悟,再行拓展。精读时宜注意以下问题。


1. 分清主次 

某些章节宜注意分清主次,抓住核心。比如“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此章内容的核心是“故”和“是以”后面的部分,而“人之生”四句是引出上述观点的“连类譬喻”,属于“枝叶”。阅读时分清主干和枝叶,则事半功倍。《老子》如此行文的章节很多,如五、六、八、十、十一、二十八、六十一、六十四、六十六、七十七、七十八等章。我们可试用此种方法去读。


2.合并提炼

《老子》行文惯用铺排,阅读时宜注意合并提炼,如“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句排比要表达什么呢?要合并提炼一下:“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畋猎”“难得之货”,均指超越生存基本需求的奢欲;“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行妨”,均指人受到的伤害。所以合起来,意思就是说“奢欲伤人”。《老子》中如此行文的章节也很多,如三、十五、二十、二十一、二十五、二十八、三十六、三十九、四十一、四十五、五十五、五十六、七十五等章。我们可试用此种方法去读。


3.思考追问

“学而不思则罔”。阅读时还要就自己感兴趣、有疑惑之处勤于思考,多追问几个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比如“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小国寡民”是怎样的社会?这可作为第一层追问。据此再读这段文字,可大致看出:从物质层面说,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人们“朴素”到极点;从精神层面说,他们对“食”“服”“居”“俗”感到满意,内心富足。


“小国寡民”是进步的还是倒退的?这可作为第二层追问。可能多数人不难感到:“小国寡民”肯定是一种社会倒退。在一个物质匮乏的社会里,有何进步可谈?


但我们还可以有第三层追问:评判一个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又是什么?评判一种社会的进步与否,百姓“幸福指数”是重要指标。面对“民多利器,国家滋昏”的社会现状,《老子》将“幸福指数”或说“满足感”作为理想社会的第一指标,无疑有进步意义。陈鼓应先生说:“老子是个朴素的自然主义者。他所关心的是如何消除人类社会的争纷,如何使人们生活幸福安宁。”


但我们还可以有第四层追问:难道“小国寡民”的理想就没有问题么?“小国寡民”社会中的人尽管“幸福指数”不低,但那却不是现代人追求的理想。


还可以继续追问下去,比如《老子》书中对“奇物”“难得之货”“利器”的观点应当怎么看,以现代社会发展的眼光又应怎么看,等等。这样,我们的精读,就会有更多收获。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读书最终还是要跳出来,形成自己的见解。


再如读“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

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个“柔弱”胜“刚强”之说,就可引发一系列追问。《老子》主张“贵柔”,也可引发深入讨论。


三、恰当归类

《老子》八十一章的排序没什么规律,同一主题的章节散见于书中。如想把握《老子》思想的精深之处,须将书中论及的关键“主题”穿珠成串——进行分类归纳。比如关于“道”这一主题,就可从不同方面加以归纳。下面试分四类加以归纳。


1.“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比如“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


2.“道”的特性。比如“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


3.“道”是万物所应依循的法则。比如“二十五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得“道”之人的行事原则。比如“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倘若我们把“无为”“贵柔”“辩证”“治国”“论兵”等主题也如此进行归纳,或者把《老子》取譬设喻的某些意象,比如“水”“谷(谷神)”“朴”“母(雌、玄牝)”“婴儿”选出来,把相关的论证分别加以归纳,那么对《老子》的阅读便会进一步深入。


四、比较阅读

《老子》言简意赅,如果在阅读时与其他作品进行参照比较,也可获得更深的认识。


比如与《庄子》参照。《庄子》与《老子》一脉相承,其中的一些寓言故事,对理解《老子》很有帮助:


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庄子·天道》)


轮扁制作车轮的高超技艺“口不能言”,只能“得之于手而应于心”。意即“道”是难以言说的,能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道”,都是不全面的。这则“轮扁斫轮”寓言,形象地解释了“道可道,非常道”两句的内蕴。


再如《庄子》中“道在屎溺”一节(《知北游》)可视为“大道泛兮”的形象解说,《盗跖》篇可视为“绝圣弃智”的“小说化”演绎,《齐物论》一篇与《老子》的“辩证”相通,只是庄子走得更远。


此外,一些熟知的名篇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老子》。比如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有助于理解“小国寡民”,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有助于理解“无为而治”,读苏轼《赤壁赋》有助于理解“辩证”,等等。


当然,还可与儒家经典比较阅读。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在很多观念上是相左的,比如对仁义的看法,对理想社会的期待,甚至对学习的看法,等等。如果我们将《老子》与《论语》进行一番比较阅读,相信也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为“学生国学丛书新编”《老子·新编导言》,题目为本号所加。经编写者授权推送。特约编写杨志刚,北京四中语文教师,西城区骨干教师。)

《老子》简介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被誉为“万经之王”。本书成于20世纪初期,是近代著名学者陈柱专为当时的中学生而作,注解紧扣要义,深入浅出,并结合当时自然科学和西方哲学种种新知阐释《老子》思想,为传统老学赋予了新的时代气息。本次校订又参考当代老学研究成果,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注释进行了增改完善。书前有分别写于民国和当代的两篇绪言导读,从中可见学脉传承、古今共性。五千余言何以有数千之年的生命力,其答案尽在书中。

《老子》注者、校订者介绍

    注者陈柱(1890—1944),著名史学家、国学家,师从国学大师唐文治。曾任教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分部。陈柱一生勤于国学,博闻强记,根基厚实,尤其精于子学,五十余年著述九十余种,议论遍及经、史、子、集四部,很受学术界的推崇和赞赏,其师唐文治评论其著作云:“阐发宏深,切中时弊,针砭未俗,激动人心,入著述之林,是为吾道光。”代表著作有《守玄阁文字学》《小学考据》《公羊家哲学》《墨子间诂补正》《三书堂丛书》《文心雕龙校注》《墨子十论》《诸子概论》《中国散文史》。

    校订者冯玉,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简牍学方向在读博士生,师从秦汉史专家张德芳先生,曾开设“《老子》导读”课,在文字学、老学方面有深入的学习研究。

“学生国学丛书新编”概况


  • 导读:名师指点阅读门径

  • 选文:名家甄选名篇名文

  • 注释:大家斟酌历代精注

  • 目标:在阅读中走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生国学丛书新编”,以商务印书馆 1926年至1948年期间陆续出版的“学生国学丛书”为基础新编而成。新编主持人为北师大教授王宁老师,新编顾问为著名特级教师顾德希老师。丛书原主编为王云五、朱经农,选注者多为当时教育界、学术界知名学者,如胡怀琛、叶绍钧、沈德鸿、傅东华、庄适等。

      丛书提倡有指导的自学。丛书从“经、史、子、集”中甄选了在思想内容和语言艺术上均最有价值的著作,采辑足以表见其书、其作家之思想精神、文学艺术的精要篇章,并于历代先贤注释中择其精要者随书附注,又加以长篇绪言,有的还有著者传略,无论是选目、选篇还是注释、导读,都堪称经典,具有永恒的阅读价值。

     新编本秉承原丛书的编选理念,在充分尊重原选注者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当下读者需要,对原丛书从以下五方面进行了编订,以求为当代中学生提供国文课外阅读、自立攻求之用。

      第一,为了今天在校学生和普通读者阅读的方便,改竖排为横排,标点符号也随之改为现代横排的规范样式。

      第二,变繁体字为简化字,在繁简转换的过程中,对在文言文语境中有可能产生意义混淆的用字,做了合理的处理。

      第三,采用今天所见较好的古籍版本对原书的选文进行了审校,订正了文句的错、讹、脱、衍。

     第四,对原书的注释进行了修改、加工、调整,使注释更加准确、易懂,对地名和名物词的解释,也补充了最新的资料。

      第五,撰写了新编导言,放在原书绪言的前面。原编者和新编者对同一部书和同一篇文的看法,或所见略同,或相辅相成,或角度各异,或存在分歧,都能促进阅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引发延展性学习,带动更多篇目和整本书的阅读。





读者互动


 你如何读经典?

这篇文章给出了如何读《老子》的很好的建议,对你有启发吗?你读过《老子》么?有怎样的收获?欢迎你将读《老子》的心得、方法,或你的学生读《老子》的成果用留言的方式与我们分享。我们将综合留言的质量热度,选出两位读者赠送商务印书馆2018年1月出版的《老子》一书。


书名:老子 

 陈 柱  注;冯 玉  校订

ISBN:978-7-100-15326-3

定价:20.00元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18年1月版

装帧设计:精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