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寿民《芦雁图》辨伪

 寄情山水之间 2018-08-23

边寿民《芦雁图》辨伪

  近读一篇名为《边寿民<芦雁图>鉴赏》的文章,发表于《文物鉴定与鉴赏》,作者郭艳萍、王小秋,提到尉氏县文物保护管理所收藏有一幅款识为边寿民的《芦雁图卷》(见下图)一直以来未定真伪,经作者辨析、赏鉴,认为真品。对此结论,笔者不敢苟同,持怀疑态度,在此提出几点疑问,讨教于方家。

 

史料记载,边寿民“性疏放,不拟俗事,画入逸品,尤工芦雁著称。”康熙末年,边寿民即以画艺享誉天下,有“边芦雁”之美誉,雍正皇帝就很喜爱他的芦雁画,在未做皇帝之前,即把边寿民的芦雁画悬挂王府,日夜欣赏。可想而知,能受到以艺术鉴赏力高而著称的雍正帝青睐,边氏芦雁图定非浪得虚名,必笔精墨妙,异于常人,我们看国内知名博物馆收藏的边氏芦雁图,也确是如此,其独创的大写意泼墨芦雁,用笔洗练娴熟,墨色深浅把握自如形态逼真、潇洒生动,飞鸣宿食,各得神趣

      我们把文中这幅《芦雁图卷》与博物馆所藏芦雁图对照来看,虽芦雁造型动态与边氏芦雁一般无二,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存在几处细微的差异,而这细微的差异正是判断真迹与仿品水平高下的关键所在,我们以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边寿民 芦雁图册十开》为例来对比分析:

一、芦雁

 
 图一 芦雁图册一

《芦雁图册》中的芦雁(见图一)是边氏芦雁的典型代表,其用笔精炼简洁而又清晰准确,由头至腹呈现由浓渐淡的墨色变化,浑然一体不见笔痕;头颈与背羽用一线留白予以区分,而雁的胸部与背羽的边际线虽因颈部相隔但看起来一脉相连,清晰准确,这是边氏用笔的精妙,令人赞叹!

      再看《芦雁图卷》中的芦雁(见图二): 

 图二芦雁图卷局部

左边这一只芦雁造型与图一中相同,但笔墨的精细处却有差异,头部墨色稍深但远非浓墨,颈部至腹部过渡不自然,可见多次复笔的笔痕,颈与背羽未加留白分界,漫漶不清,特别是背羽与腹部边线明显不在一条线上,高高隆起,显得臃肿笨拙,显然其用笔用墨的功力与边氏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芦苇

      芦苇的刻画在边氏的芦雁图中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重点表现的对象。《墨林今话》谓其“写芦疏而劲”、“皆墨竹法也”。以草书笔法挥洒自如地写出芦苇随风摇曳的飒飒风姿,其特色是密而不乱,疏而不断,浓淡相间,干湿搭配,精妙地表现出了芦苇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令人回味无穷。(见图三)

 

 图三 芦雁图册之一

而《芦雁图卷》中的芦苇则暴露了作者笔墨功力的不足。(见图四) 

 

图四 芦雁图卷局部

由图可见,芦叶画成了镰刀状,凡笔与笔交叉处都洇成一个黑疙瘩,这在书法中是一种被称为“鹤膝”的笔病,原因是画芦叶时下笔过重,而且在画完淡墨未干时又画浓墨,笔头含水量多便洇在一起,这说明该卷作者不善笔法亦不善墨法。

而这种笔病在边氏的芦雁图中不可能出现,其原因除了边氏笔精墨妙功力过人之外,还有个特别原因就是边氏在画芦雁图时墨中掺胶,甚至先在画纸上刷胶,这样方取得泼墨芦雁黑中留白的笔墨效果,防止笔墨在画纸上过分晕染。

仅从此点即可判断出此卷并非出于边寿民之手。

三、款识

该卷的款识、印章是做的最接近边寿民的地方,几可乱真。边氏的书法得钟繇、二王、苏轼遗风,结字朴茂,介于行草之间,用笔洒脱,飘逸自然。

   该卷的题款深得边氏书法之形,似有所本,但细观可辨,对笔与墨的控制仍存在把握不好的笔病,每一次蘸墨后,落笔必洇,这一笔病在边氏题款中是不会出现的。

现从《芦雁图册》中各页题诗中截取几个字与《芦雁图卷》做对比,可看出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芦雁图册》截选 
 
  《芦雁图卷》局部                                          

        至于印章,确如《鉴赏》一文中所说,“颐公”、“寿民”两印与边氏其他画作上的印章并无差别。我想这也许就是该卷迟迟未定真伪的缘由所在吧。但要知道,印章在书画鉴定中属于辅助证据,因为印章在民国时期就可以用先进的手段仿制成与原印一模一样,还有可能真印在作者去世后流散,为制赝者得。

      鉴定的辅助依据还包括著录、鉴藏记载,书画收藏讲究流传有绪。该卷“原是尉氏县的河南首富刘氏家族收藏”卷上未见收藏印,“尉氏刘家后来主要是经商,并不是收藏家,充其量也只是为了附庸文雅”,看来刘家的收藏经历也不能为该卷的真实性加分。

总之,书画鉴定时必以主要证据即书画本身的真伪为据,方不会被制赝高手所欺。

 

 

                                                                               赵冶

                                                                               2014-6-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