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吐血、衄血、便血***

 FyssqzhOk 2018-08-23
■张晨雨老师:【治吐血三法】明·缪仲醇治吐血三法,脍炙人口,几成不刊之论,殊不知缪氏之说乃纠偏之说,久吐不止之论,非谓初起之证也。吐血证其起病急骤者多,血随火升,肝阳冲逆,而止血,清热,折肝为治吐血不易之法,但是时日稍久或体气素虚,病情一变,治法也随之变,用缪仲醇治肝三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降气不宜降火,宜养肝不宜伐肝。因久用止血必致生瘀,久用寒凉必致伤胃,久用伐肝必伤正气。假若火逆气升出血甚急之时釆用缪仲醇三法未有不败者。

衄血鼻衄,齿衄,为热在上而出血

治疗肝病引起的吐血(出自《伤寒杂病论》-麻黄升麻汤方) 麻黄10克、 知母5克石膏10克、 芍药5克、升麻10克、 黄芩5克、白朮5克、桂枝5克、 当归 10克、 玉竹 5克干姜 5克、 茯苓 5克、 炙甘草 5克、 天门冬 5克 

★吐血、衄血、便血:
​​1小建中汤证手足烦热、虚劳、里急、悸
​​
2三黄泻心汤证心悸不安,面色赤
​​
3麻黄汤证发热,恶寒,身疼痛,脉浮紧
​​
4柏叶汤证手足厥冷;
5桃核承气汤少腹急结
6栀子豉汤证若心中懊侬
7黄土汤证左关脉弦者
8黄连阿胶汤证烦,不能眠
9人参汤证脉腹虚弱无力,手足冷,心下痞满,胸痹,面色晦暗

吐血不止,比如胃或食道出血等(出自《伤寒杂病论》--柏叶汤) 柏叶 干姜 艾叶

问曰:吐血后,头眩晕不止者,何故?
答曰:此血虚而不能荣于上也
夫头晕一症,有上实下虚者,有上虚下实者,有清阳不升者,有浊阴上干者,有挟虚风者,有挟虚火者,有脏腑偏盛而致者,种种不一,括其旨归,总不出阴、阳两字
凡治此病,察其人面白无神,饮食减少,二便自利,困倦欲卧,喜热畏冷,或气短而心悸不宁,或饱闷而腹痛泄泻,或遗尿不禁而自汗频添,脉浮无力而空,诸如此类,都属阳虚,清气不充所作,法宜辛甘扶阳之品,按定上、中、下病情消息以斟酌之便了。
察其人精神不衰,舌黄、喜冷,饮食易消,二便短少,或心烦热而咳吐黄痰,或饱食而即刻昏晕,或晕数刻而依旧如常,脉实有力而长,诸如此类,都属阴虚火旺,上干所作,法宜苦甘化阴之品,按定上、中、下病情消息以酌量之便了。
此病既由吐血而后眩晕,明明阴血暴虚,不能上荣于巅,血虚亦能风生,故作眩,法宜养血为主。方用补血汤主之,加味随机而施。如外感六淫之气,只作痛不作眩,学者须知。 

有不从劳嗽,而吐血先之者,心火、肝木之为病主也。然又有煎厥、薄厥之分。煎厥者,从为火,火热为风,风火相薄,厥逆上冲,血遂菀乱涌出,其势较急。煎厥单动于心火,不得风助,故无势而缓。薄厥兼动于肝火,火得风助,故有势而急。大抵性急多盛怒者,往往成薄厥。且是症也,又当防其瘀血渗入肺系,郁而不散,以至积阳为热,积阴为疰,喘嗽交加,病日以深而成劳嗽也。大凡治吐血,宜以清金保肺为主,金令既肃,肝木得其平,而火自不敢肆。至于骨蒸之久,煎灼真阴,火炎伤肺,亦宜急化其源,庶乎水得所养,而火渐熄,不至为劳嗽之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