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画派#【 明 周臣 《流民图》① 】卷,纸本设色,31.9×244.5cm,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此图周臣创作于1516年,是有明一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少有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该作品用写实手法反映民间疾苦,描绘了12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乞丐,其饥寒疲病之态令人顿生怜悯,尤其是怀中抱一婴儿、皮肤异常松弛的妇人和匍匐于地的老太太。人物写实生动,我们不仅可以从作者所表现的人物形象、神态、表情、动作、服装、道具等看到,这些形形色色的流民在颠簸流离中各尽其态,苦海求生时所经受的深重苦难,而且,更感受到了画家对自己笔下所描绘的众多流民所寄予的深切关注与同情。 此卷原为册页,作为一套册页,周臣的画作推测应有至少30个人物,可惜在一段坎坷流亡中残缺了。清代中期,此画被改装成长卷,清末又被拆分成至少两卷,散于海外。前半部现藏于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艺术学院;此图为后半部分,藏于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再看画作,上下卷仅各有12个人物。周臣没有为画作设名,但在它诞生数十年后,便却得到一个名字——《乞儿图》。这出自一位晚辈文人张凤翼(1527-1613年)的画后题跋。张在题跋中还解释:画笔下流离失所的乞丐与残疾人,乃是继承北宋郑侠《流民图》的政治讽喻。郑侠的画隐喻皇帝听信王安石变法后的景象,而周臣的画隐喻的是正德年间宦官刘瑾、钱宁、江彬等混乱朝政造成的民生凋敝的惨景。后来,张凤翼将这则题跋收入其文集,并将此画命名为《乞儿》。 下接②… #国画冷知识# #最美中国画# @微博国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