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烟台台海集团对德国目标公司Leifeld的拟议收购,德国政府首次作出了禁止外商对德国目标公司进行收购的决定。该项禁止决定是否标志着德国对外商投资的监管态度已发生根本性转变,目前尚待观察。 本文主要讨论以下要点: — 德国对外商投资强化监管的政策导向在其首项禁止交易的决定中彰显无遗 — 德国外商投资的股权收购申报门槛拟由25%下调至15% — 德国外商投资审查程序愈发呈现政治化色彩 — 更长的审查期和负担更重的申报要求将影响交易时间表和交易成本 — 未来的合同条款需将救济措施及禁止交易的风险考虑在内 政府的禁止决定 本月初,德国政府授权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Bundeswirtschaftsministerium,“BMWi”)禁止中国企业烟台台海集团对德国目标公司Leifeld Metal Spinning(“Leifeld”)的收购。在德国政府对外商投资(即非欧盟收购方投资)正逐渐加强监管这一政策转向的背景下,该禁止决定很可能具有里程碑意义。尽管德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收紧态度已有时日,但在此之前并未对任何外商投资实施禁止。此前的一些外商投资,例如Osram/Ledvance案及Cotesa案,虽历经旷日持久的谈判并最终受制于特定承诺,但仍获得了德国政府的批准。而此次德国政府对Leifeld案的禁止决定则似乎是其监管收紧态势的巅峰之举,这一态势在此前几项针对中国企业的决定中已初露端倪——在爱思强(Aixtron)案中,德国政府撤回了其对该交易已发出的批准证书;在50Hertz案中,德国政府对中国投资者未触发申报门槛的少数股权收购进行干涉;均旨在对中资企业在德投资加强管控。 决定的背景 烟台台海集团是一家中国民营企业,拟收购位于德国西北部Westphalia乡村地区的德国目标公司Leifeld。Leifeld是一家在德国生产用于汽车、航天领域并未来可能用于核工业领域的机械工程产品的领先公司。在烟台台海集团向德国政府发出申请批准证书的请求后,BMWi启动了跨行业审查,并随后出于对向中国转让德国敏感技术秘密和科技并拟在中国用作军事目的的担忧,开启了进一步深入审查。尽管烟台台海集团已撤回其对批准证书的申请请求,德国政府仍授权BMWi正式禁止此项拟议交易。 德国政府的禁止决定是基于《德国对外贸易条例》(Außenwirtschaftsverordnung, “AWV”)做出的。根据AWV的规定,德国政府可以禁止任何由非欧盟收购方对德国企业的收购,只要德国政府认为该项收购危及德国的“国家公共秩序或安全”。当一项收购的目标企业为德国关键基础设施的运营商时,则这项交易很容易被认定为危及德国“国家公共秩序或安全”。 未来面临更加严格的监管 Leifeld案或可解读为德国拟对所有外商投资采取更严格的管控。据悉,BMWi部长Peter Altmaier可能正考虑将当前须申报交易的股权收购门槛从25%进一步下调至15%,从而将对德国敏感行业(特别是国防、关键基础设施以及与安全相关的民用技术)的投资纳入审查范围。这将导致申报交易数量的增加,并对外商投资造成更多障碍,更为重要的是,这表明德国政府有意对外商直接投资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管。鉴于该修订并不需要获得德国议会的通过,因此可能会被相对较快地提上日程,目前虽尚未生效,但很可能在今年晚些会生效。 除上述之外,德国政府此前针对中国对德投资数量不断增多还采取了其他政治手段加以干涉。例如,在50Hertz案中,中国国有企业国家电网拟对德国输电网运营商50Hertz 20%的股权进行收购,该交易并未达到25%的股权收购申报门槛。但德国政府仍阻止了该项交易,并由德国国有银行(德国复兴信贷银行)间接收购了拟出售股份。这表明,即便是未到达申报门槛的外商对德投资,特别是涉及德国的关键基础设施,也可能引发德国政府的警觉。 尽管如此,外商投资审查趋紧似乎已成为国际上的普遍现象——法国、英国和美国目前均已实行类似的审查程序。欧盟层面的外商投资审查制度也已有动议,但进一步详情仍有待观察。 对实践的影响及展望 由于中方投资者在对外投资中往往寻求通过取得多数股权而实现控制,因此德国的股权收购申报门槛拟从25%下调至15%这一设想对中国在德投资是否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仍有待观察。 尽管如此,近期案例仍在多重维度对中国企业具有借鉴意义: 首先,由于需申报的交易数量增加且可能进行深入审查,审查的期限将会被相应延长。鉴于此,在收购规划开启的早期应将此因素考虑在内,例如在股份购买协议中通过相关条款加以约定。 其次,在投资管控收紧的大背景下,某竞标方的要约可能会因受制于投资监管审查而处于劣势地位。为确保要约的竞争力,竞标方应将卖方为接受其要约而需额外承担的履行监管审查程序等负担考虑在内,并在此基础上对要约做出相应调整。 第三,近期获得批准的交易倾向于以公法合同的方式对收购方施加特定救济措施。因此,收购方在对德拟投资项目中需做好向德国政府提供救济方案的准备。 最后,需指出的是,针对外商投资的审查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审查的最终决定既不公开也无法寻求司法途径救济。因此,收购方需清晰认识到由此产生的风险,并在交易初期就将此不确定性考虑在内。 尽管德国政府近期的决定对于非欧盟投资者较为不利,但这也仅仅反映了当下的国际政治环境。因此,着眼未来,怀揣对德国政府不会过度实行保护主义的希冀,收购方应密切关注德国外商投资审查政策的今后走势。 (2018-08-22 来源:环球视野-走出去服务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