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似不似妙在自然 2018-08-24

湖北黄宾虹艺术研究会 推荐阅读

黄宾虹先生山水画,从表面上看十分地复杂纷繁,“黑、密、厚、重”,对景物进行表现的时候,不追求具象,用不似来真似。从远处来看画面气象万千,景物瑰然。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黄宾虹对笔墨运用的技巧十分高超,具有一套十分完整的法度,主张以书入画,以一波三折的书法用笔来对画中的情景进行书写。其浓厚黑密的画面上,依然洋溢着勃勃的生机,让人享受到美的画面与奋发的精神。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从黄宾虹先生黑密的绘画当中,虚白与黑密构成的强烈对比,其用白计黑、用实运虚的体现,这种比较复杂的笔墨关系使得浑厚又华滋的完美境界层层积染并得以体现。密而不乱、浑厚华兹的绘画面貌,能够在其中看到其潇洒简远的理念。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黄宾虹认为:从“笔”“墨”之间来看,“笔”是主要的,“墨”则处于次要地位。一幅绘画作品是否可以让人体验到和谐,就要对笔墨之间的配合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在画中用笔凸显主题,再用墨把画面当中的每个个体融成一体,所以,是否具有高超的笔墨水平直接影响着整幅画面的格调气韵。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黄宾虹其用笔的丰富经验(“平”“圆”“留”“重”和 “变”)和熟练的笔法为其绘画的格调奠定了基础。其用笔非常的细致。“平”上看,用笔要像锥画沙一样,笔笔送到,不能有柔弱之处。从“圆”来看,要在绘画时应用书法用笔方法的圆转。用画笔进行勾勒时要像写字那样横直,起笔用锋,收笔回转,首尾做好衔接。要做到自然纯任,笔法线条中带有刚劲,润丽圆滑且不流于柔媚。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从“留”来看,用笔要能收得住,控制得力,积点而成线,不疾不徐,笔有回顾,上下映带,起止无痕,线条沉着而质厚,力能扛鼎。从“重”来看,在纸上运行的笔要入木三分,沙沙有声。从“变”上来看,要在以上四个方面的基础上相互混用,综合变化,在变化中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表达。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除了在用笔上非常精良,黄宾虹在用墨上也是独具匠心。对笔墨的重视深受道家精神的影响,并将道家精神融入到了绘画作品当中,尤其应用了道家的太极哲学思想。将对立统一和阴阳调和等思想应用到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他长期的用墨实践及对于传统墨法的研究,创造出了独到的用墨规范,总结出“浓、淡、破、积、焦、宿墨以及泼墨”七种墨法,并把绘画当中可能应用到的所有墨色变化都归属其中。此外,为了可以使整幅画面宁静和谐之感得以体现,黄宾虹先生有机地结合了破墨、积墨以及淡墨等方法,实现了色彩的交融。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从上墨来看,黄宾虹先生在勾勒的基础上,把每座山和每块石都分得十分清楚,不仅能够分清山形和石块的大小,还能够分清楚山水树石之间的空间远近。

上墨时要分干淡墨和湿淡墨。如在近山处可以使用干淡墨,在远山处则可以使用湿淡墨。如果在画山石坡脚时使用的是湿淡墨,那么在画水时就可以使用干淡墨。相反,如果在画山地坡脚时使用的是干淡墨,那么在画水时则可以使用湿淡墨。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在点墨或点色上,黄宾虹的“点”是其山水画的奇妙之处。打点,宜虚不宜实,还应起到作皴和补气的作用。在补笔以后,黄宾虹先生从全局画面出发,对其进行仔细地观察,等心中明确了,再进行点色或点墨。黄宾虹在“墨团团”里,交错使用圆点、尖点、扁点、梅花点以及胡椒点,千点万点,铺天盖地,好像在纸上跳舞,使一局山水分外爽朗同时又韵味无穷。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泼墨(彩)铺水上,呈现出干、湿,淡、浓,远、近,以及虚、实等对立统一。为了使画面的整体感更强,利用泼墨的方式,不仅起到了强化之效,同时还起到了调节和组织的功效。例如,通过泼墨实现了山川的氤氲之气、江南的苍润之效。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利用焦墨、宿墨来强骨、理次。焦墨,笔渴而浓,用焦墨枯笔,同时善于润湿出之,因此会得到“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的妙处。然而假如使用不当,未能把干、润统一起来,就会使画面因为墨太枯而没有气韵,墨太润导致没有文理层次的弊病。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黄宾虹在对水墨进行创作时,不但应用了大量的浓墨,并且用淡色进行了补充,使得画作增添了水墨气韵。在黄宾虹画作中见到很多淡雅的色彩搭配,特别是石绿和朱磦的相互使用和浓墨当中所使用的淡淡花青都尤为独特,使得整幅作品的清韵得以被很好地烘托。黄宾虹的作品当中,尽管他把墨做为主要方面,然而在其中依然会使用淡淡的色彩,利用局部所应用的淡淡的色彩,让整个画作蒙上了一层淡雅的色调。黄宾虹先生的笔下,色和墨可以非常完美地融成一体,使人能够在绚烂的色彩当中感受到墨色的淡雅,也可以在厚重的墨色中体验到色彩的灵动。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黄宾虹用墨设色,把彩色用点擢的方式点上去,因此被叫做“点色”。其认为,点色既可以用三五点,也可以用千万点,然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点色时宜虚不宜实。点和点之间应该凸显出灵空,即使是密点,也应该凸显灵空。点存在很多种,不仅有“钻点”,点上以后会拔不出来;也存在“浮点”,点上去以后可以灵活松动;还存在“方位点”,点上去以后使得气势凸显。总的来说,点黛施朱,应该不失轻重,千万不能“点不逮意”,不能与实际的画面相脱离,所有的都应该为了使得山川的特色更好地凸显出来。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墨破色和色破墨。通过破色、破墨进行创作,需要精炼的技术,并要适当地进行应用。黄宾虹认为,墨点冲破彩色和彩色渗破墨两者具有不同的感觉,墨点冲破彩色性和, 而相比之下彩色渗破墨则比较性烈。有时,黄宾虹先生把墨破色和色破墨进行混合运用,看上去无法进行分辨。从其所创作的某些作品当中,很难去别处到底哪些属于墨破色,哪些属于色破墨,已经做到了浑然一体,似无法则。然而,如果对其仔细体味,就能够从中分辨出其作品看似无法实际上是有法。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作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集大成者,黄宾虹的山水画表面看似乎是杂乱无章,然而却可以在纷乱复杂的画面当中看出其人生体悟的表达,这不但使其绘画的观点得以陈述,也使其老庄哲学的精髓得以体现。其山水画艺术所达到的高度为新时期的绘画艺术提供了无法估量的促进力量。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黄宾虹把笔墨观作为艺术发展的基本点,通过其表现能够见到其“笔墨”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同时还从其“笔墨”基点上发现其对传统进行发展的契机。其笔墨形式的高超境界,不但吸收了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同时也倡导“民族性”。为我国的国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的山水画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根据网文编辑)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韵味

黄宾虹谈临摹与写生

黄宾虹对积墨表现技法的极致追求

正能堂欢聚花朝河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