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虹桥是以桥为名的古镇

 天读夜看书馆 2018-08-24

虹桥

 虹桥是以桥为名的古镇。那长虹卧波的虹桥,虽经多次修葺、重建,仍是古镇骄傲的地标。每当我站在高高的桥上,望龙山巍峨,虹河荡漾,两岸新楼鳞次栉比,车来人往,让人回忆着她的久远和沧桑。

 据《虹桥镇志》记载:宋开禧元年(1205),在新市河(虹河)上用赭石重建石桥,远望“秀丽之若虹”,名“虹桥”,后以桥名镇。八百多年来,虹桥承载着古镇繁华兴盛,记录了一代代人的跫音。重建的虹桥在水泥中伴着红色,熠熠生辉,延续她的美妙。因桥当初砌有别致的石栏杆,俗名栏杆桥。

 在虹桥南北相距一百多米,另有文星貌桥横跨虹河,玲珑剔透,别具特色。文星桥建于清嘉庆二年(1815),三额石桥,因河中有文昌阁,故名。一九九七年改建为宽十八米、长二十米的水泥桥,桥堍蹲坐汉白玉石狮,威风凛凛,卫桥守望。貌桥建于宋元符己卯年(1099),比虹桥早一百十六年。新桥位于貌桥北,又名瑞安桥,贡生倪世开建。解放前温杭公路(现104国道)从镇中穿过,建了木质马路桥。解放初期,这五座桥把虹河两岸连在一起。古典和现代相融,大大方便出行,促进集市贸易。

 虽时代变迁,城镇扩大,桥作为道路的延伸,虹河上的桥与日俱增。五座新桥飞架东西。镇边水网也架起了二十多做桥梁。过去以船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时代被快捷的汽车所替代,这不说不是一大进步。虹桥有句俗话:倪宅人起虹桥也一日。倪宅同虹桥镇仅相隔一条宽十______二十米的河道,近在咫尺,然而人赴虹桥镇上买卖、探亲、访友绕殿前桥走了一大圈。解放后,住倪宅的归国华侨倪丕柳先生造了一只像稻桶般的渡船,两头以绳索系住,下船后自行拉牵过河,到达彼岸。遇暴风骤雨,洪水猛涨,仍要转大圈。现河面上已有了三座大桥,往来自如。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桥造就了人们的爽气。新丰路、飞虹路、振兴路等新开辟的街道,都建有别致新颖的水泥大桥,车水马龙,为水乡古镇增景添色。

 虹桥的桥有着美丽优雅的传说,古代一位员外,生了四位美如天仙的女儿,员外五十大寿时,分别要求四位女婿各造一桥,桥造好后,女婿请老丈人为桥命名。老人早已胸有成竹,以“美貌相同”四字以桥名。今美桥坐落在淡溪镇湖边外,貌桥、相桥、洞(同)桥都在虹桥镇上。但建的年代不同,相桥又名蒋公桥,建于一七四四年。同桥又名洞河桥,建于一五五七至一五七三年间。传说归传说,许多桥是民间集资或个人出资而建,传说是颂扬这些贤人的功德,让后人敬重和怀念。明朝初年,严宅村里有一富裕人家,此人讳纪进,号耕隐,别号廿八郎。该郎平生秉承父志、光大先业,拥粮田千亩、房构四厅,时称乐邑巨富。他为人慷慨尚义,乐做善事,遇贫者皆布施,蒙惠者以千计,深得村人敬重,官府赞扬,后例授福建同知。

 这廿八郎的别号是父母给的,因其父母爱子心切,在他呱呱落地后,为求其永葆青春,故称之廿八郎。由于廿八郎的家境富裕,他平日出门皆骑马代步。一日,他去虹桥上市,骑马过瑶岙村时,曾有几个调皮捣蛋见其如此威风凛凛,便以柴草挡路,引发一出戏弄于他的恶作剧,迫其下马步行。后廿八郎返家思忖,如在自己严宅村前的河中建一石桥,可改道瑶岙直达虹桥。廿八郎说干就干,便出资鸠工伐石建桥。历年余,在严宅经连桥之西处的河面上建起了一座七间石桥,犹如长虹卧波。当时在虹桥地区的石桥一般是三间或五间,七间是罕见的,可谓是宏伟的大工程。此后,严宅人去虹桥都从此桥经过,快捷省力,并尊称此桥为“廿八郎桥”。后该桥在清间遭特大洪水冲毁,因无人重修,仅留残柱在风雨中屹立逾百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兴修水利时拔去。

 东街的镇安桥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清光绪七年(1881)重建,至今仍原貌挺立。此外连桥、郭家桥、河深桥都是以桥名村,分别建于北宋和清朝。在幸福西路的公路桥两旁。每日上午都集聚着一批求职的务工者,久而久之,人们把这桥自行称为“打工桥”。他们为虹桥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打工桥”将留下一个时代的印记。另一些桥以地名、路名所取,如倪昌桥、金沙桥、八村桥、沙河桥等。

 虹桥的桥桥面两侧都设有座椅,是老人休闲扎堆之处,冬日享受温暖阳光,夏日清风轻拂,桥旁讲古论今,笑谈人生。夏天逢集市,骄阳似火,行人热汗涔涔,虹桥许多好心老翁老妪在桥头设摊,免费供应茶水。但老人们也不会忘记在哪阴霾密布、血雨腥风的年月,桥是清冷恐怖的。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四日,浙南游击队的地下党员、虹桥区委常委金哲海,被虹桥联防大队长翁碧如捕杀后,头颅就悬挂在栏杆桥头,说是“杀匪”,以儆效尤。那一幕,至今仍在人们谈论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