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四章 理气解郁行滞消胀类

 陈氏藏书阁 2018-08-24

  (一)青皮 橘皮

  【单味功用】青皮味苦、辛,性温。入肝、胆、胃经。本品色青气烈,行肝胆气分,以辛温升散,苦温降下,

  可引诸药达于厥阴气分,它既能疏肝和胃、消积化滞、行气止痛,用于治疗各种肝气郁滞所引起的胁肋胀痛(类

  似慢性肝炎之肝区痛,肋间神经痛,胸膜炎等)、食积气滞、消化不良、胃脘痞满、疼痛等症;又能消痈散结,

  用于治疗乳痈(乳腺炎)、乳房结块(类似乳腺增生等),以及肝硬化、肝脾肿大。橘皮(见第前)。

  【伍用功能】青皮与橘皮,同为橘果实,幼果为青皮,成熟的果皮为橘皮。因老嫩不同,而功效有异。橘皮

  辛散升浮,偏理脾肺气分,长于行气健胃,燥湿化痰;青皮苦辛酸烈,沉降下行,偏于疏肝胆气分,兼能消积化

  滞。二药伍用,青皮行气于左,橘皮理气于右,左右兼顾,升降调和,共奏舒肝和胃、理气止痛、调中快膈之功。

  【主治】1.肝郁气滞,胃气不和,两胁胀痛,胸腹满闷,胃脘胀痛等症;2.肋间神经痛,急、慢性肝炎表现

  为胸胁胀痛等症。

  【常用量】青皮 5-6 克。橘皮 6-10 克。

  【经验】施老临证处方,习以青陈皮并书伍用。亦常取青陈皮炭入药,其作用有三:一是去其辛烈伤气之弊,

  二是保护胃肠黏膜,三是止血、制酸。

  古人谓:左升右降。盖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行气于左;肺为娇脏,性喜肃降,行气于右。然青皮入于

  肝、胆,行气于左;陈皮入于脾、肺,行气于右。二药参合,升降协调,共收舒肝和胃、理气止痛、调中快膈之

  功。故凡肝气为病,累及脾胃,症见肝胃不和,胁肋疼痛,胃脘胀痛等均宜使用。笔者每遇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肋间神经痛等疾,凡表现为胁肋胀痛、胃脘不适者,用之均有良效。

  (二)枳壳 郁金

  【单味功用】枳壳味辛、苦,性微温。入脾、胃经。本品辛散苦降,善走肺胃气分,功专下气开胸、利肺开

  胃、行气消胀、宽胸快膈,用于治疗胸膈皮毛之疾,脾胃心腹之病,如咳嗽胸满、胁肋胀痛、脘腹痞闷、胀痛、

  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等症。

  郁金味辛、苦,性微寒。入心、肺、肝、胆经。本品体轻气窜,其气先上行而微下达。入于气分以行气解郁,

  达于血分以凉血破瘀,故为疏肝解郁、行气消胀、祛瘀止痛的要药。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引起的胸闷、胁痛、胃

  痛、腹痛、痛经、经闭以及癥瘕痞块等症;又能凉血清心、行气开郁,用于治疗湿温病浊邪蒙闭清窍所引起的胸

  脘痞闷、神志不清,以及惊痫、癫狂等病症;还能凉血止血、祛瘀生新,用于治疗热邪伤于络脉而引起的吐血、

  衄血、尿血等症,而兼有瘀滞证候者。另外,还能利胆退黄、利尿清热,用于治疗黄疸、胆结石、肾结石等。

  【伍用功能】枳壳行气消胀,宽胸快膈;郁金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凉血清心,利胆退黄。枳壳行于气分,

  以理气消胀为主;郁金既入气分,又走血分,以行气解郁,凉血散瘀为要。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并治,行

  气活血、解郁止痛的力量增强。

  【主治】1.肝郁气滞,气血不和,以致胁肋胀痛、刺痛,心下逆满,食后不消等症;2.慢性肝炎、肝硬化所

  引起的肝区疼痛(右胁肋胀痛、刺痛)等症;3.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所引起的胁肋疼痛等症。

  【常用量】枳壳 5-10 克。郁金 9-15 克。

  【经验】青皮、陈皮,枳壳、郁金伍用,同可治疗肝气犯胃,两胁胀痛。前者以气滞为主,后者兼见血瘀,

  临证宜审。治疗急慢性胆囊炎,二药重用,30-50 克均可。治胆结石时,宜与鱼枕骨 30 ,金钱草 30 克为宜,尚

  有溶石、排石之功。

  笔者每遇慢性肝炎,除见有胁肋疼痛,以刺痛为主,胃脘不适之症外,尚有瘀血指征(如面色青暗,舌质紫,

  且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瘀滞等)者,用之甚宜。

  (三)枳实 枳壳

  【单味功用】枳实(见前)。枳壳(见前)。

  【伍用功能】枳实、枳壳,同系一物二种。未成熟的果实为枳实,成熟的果实为枳壳。枳实破气消积,泻痰

  除痞;枳壳理气消胀,开胸快膈。枳壳性缓,枳实性烈。枳壳性浮,枳实性沉。枳壳主上,枳实主下。髙者主气,

  下者主血。枳壳行气于胸,枳实行气于腹。二药伍用,气血双调,直通上下,行气消胀、消积除满益彰。药理研

  究,枳实、枳壳对处于不同状态的肠胃平滑肌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降低处于紧张状态的胃肠平衡剂的张力,消

  除痞满之功,又可兴奋松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提高张力,促进其蠕动,故可治疗胃下垂、便秘等症。

  【主治】1.纳食不消,气机失调,胸腹胀满、疼痛,大便不畅等症;胃扩张,胃下垂,子宫下垂,产后子宫

  复归不全,脱肛诸症。

  【常用量】枳实 6-10 克。积壳 6-10 克。

  【经验】施老临证之际,习以炒枳实、炒枳壳并书。取炒品入药的用意有二:一则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二

  则能增强治疗效果。

  枳壳、枳实伍用,善行胸腹之气。明·李士材说:“自东垣分枳壳治高,枳实治下;好古分枳壳治气,枳实

  治血。”二药参合,气血双调,直通上下,利气之力倍增。笔者临证之际,除用于治疗气机不调,胸腹胀满者外,

  尚多用于治疗各种内脏下垂,证属气虚者,伍以黄芪、升麻、桔梗等药,其效更著。  - 57 -

  (四)香附 紫苏梗

  【单味功用】香附(见前)。紫苏梗又名苏梗。味辛、甘,性温。入脾、胃、肺经。本品香气浓郁,善于舒

  肝解郁、行气消胀、理气安胎、和血止痛,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脾胃不和、胸膈痞闷、脘腹疼痛、食滞不消、恶

  心呕吐、胎气不和、胎动不安等症。苏梗入药,以 6-8 月采收的嫩苏梗为佳。

  【伍用功能】香附疏肝解郁,理气活血,调经止痛;紫苏梗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香附入血分,

  行血中之气;苏梗走气分,以行气宽中。二药伍用,一血一气,气血双调,理气解郁、行气止痛、消胀除满的力

  量增强。

  【主治】1.气血不调,脘腹胀满不舒等症;2.妊娠呕吐、腹胀等症。

  【常用量】香附 6-10 克。紫苏梗 6-10 克。

  【经验】紫苏入药者有苏子、苏叶、苏梗三个部分。苏子降气平喘,苏叶发表散寒,苏梗行气宽中。施老以

  香附入血分而散瘀,以苏梗走气分而散滞。二药参合,行气活血、理气消胀甚妙。

  香附、苏梗伍用,不寒不热,不腻不燥,流畅气机甚妙。偏寒者,与高良姜、荜澄茄伍用;胁胀者,与柴胡、

  白芍参合;食滞者,与鸡内金、焦槟榔参合;阴虚者,与沙参、麦冬伍用;血瘀者,与川楝子、元胡参合。

  (五)青橘叶 郁金

  【单味功用】青橘叶为橘子树的叶子。味苦、辛,性平。入肝经。本品能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消肿散毒、

  化痰止咳,以治肝气郁结、胸胁疼痛、乳头疼痛、乳痈、肺痈、咳嗽、胸膈痞满、疝气。郁金(见前)。

  【伍用功能】青橘叶入足厥阴肝经气分,功专疏肝解郁,行气散结,消肿止痛;郁金偏走足厥阴血分,长于

  行气解郁,祛瘀止痛,凉血清心,利胆退黄。橘叶行气于左,郁金行气于右。二药伍用,一气一血,—左一右,

  理气血、调升降,行气消胀、活血怯瘀、通络止痛益彰。

  【主治】1.肝郁气滞,气机不畅,两胁胀痛,或肝气犯胃,心下逆满,纳谷不消等症;2.肋间神经痛,胸膜

  炎诸症。

  【常用量】青橘叶 6-10 克。郁金 6-12 克。

  【经验】青橘叶、郁金伍用,尝治一男性罹渗出性胸膜炎,参合冬瓜子、冬葵子、甜瓜子各 30 克,药服十

  余剂,水消病愈。

  (六)薤白 瓜蒌

  【单味功用】薤白又名野蒜、小蒜、薤白头。味辛、苦,性温。入肺、胃、大肠经。本品辛散苦降,温通滑

  利,能宣通胸中之阳,以散阴寒之结,为治胸痹之要药。对胸阳不振,阴邪痰浊停留胸中,以致阳气不得流通,

  胸痹刺痛、痰饮胁痛、喘息咳唾、心痛彻背、短气、不得卧等症均有良效。另外,又能下气行滞,以治痢疾之里

  急后重等症。《重庆堂随笔》:“栝楼实润燥开结,荡热涤痰,夫人知之。二知其疏肝解郁,润肝燥,平肝逆,

  缓肝急之功有独擅也。”瓜蒌(见前)。

  【伍用功能】薤白温中通阳,行气散结,活血止痛;瓜蒌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薤白辛散苦降,温通

  滑利,以辛散温通为主,散阴结而开胸痹;瓜蒌甘寒滑润,以清降为要,宽胸利膈而通闭。二药伍用,一散一收,

  一通一降,通阳行气、清肺祛痰、散结止痛、润肠通便益彰。

  【主治】1.阴邪痰浊,停留胸中,阳气闭阻,气血循行不畅,以致胸脘痞闷、咳喘痰多、胸痞刺痛、心痛彻

  背、短气、不得卧等症;冠心病心绞痛诸症;3.中老年人,气滞血瘀,血脂偏高者。

  【常用量】薤白 6-10 克。瓜萎 10-20 克。

  【经验】瓜蒌、薤白伍用,出自《金匮要略》括蒌薤白白酒汤。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

  瓜蒌、薤白伍用,古人善治胸痹。然胸痹一证,以痰浊、血瘀二者较为常见。属痰浊者,参合二陈汤(半夏、

  茯苓、陈皮、甘草)治之。属血疲者,常伍以紫丹参、葛根、降香为治。若辨证准确,用药配伍恰当,均可收到

  事半功倍之效矣。

  胸痹,即冠心病心绞痛。瓜蒌利气降浊,宽胸止痛,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

  血脂;薤白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通胸中之阳气,散阴寒之凝结,抑制血小板凝聚,为治胸痹刺痛之要药。二

  药合用,通阳散结,豁痰化瘀,俾胸中阳气宣畅布达则清阳盛,浊阴退,痞满闷胀疼痛自消矣。

  (七)橘皮 枳实

  【单味功用】橘皮(见前)。枳实(见前)。

  【伍用功能】橘皮味辛善散、故能开气,味苦善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善于通达,故能理气、调中、燥

  湿、化痰;枳实辛散苦降,破气消积,泻痰消积。橘皮升多降少,以升为主;枳实降多升少,以降为要。二药合

  用,一升一降,直通上下,相互'促进,相互为用,行气和中,消胀止痛之力增强。

  【主治】1.脾胃不健,消化不良,气机失调,脘腹胀满、疼痛等症;2.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

  球部溃疡,凡表现有上述症状者均宜使用;3.急性肠炎,慢性肠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常用量】橘皮 6-10 克。枳实 6-10 克。

  【经验】陈皮、枳实伍用,施老习惯以炒炭入药,主要适用于胃肠系统的急性炎症、慢性炎症,以及胃肠粘

  膜有损害之病变。二药炒炭入药的机理有二:一则去其挥发油,减少对胃肠刺激的副作用;二则尚有解毒作用,

  其炭末还可吸附于胃肠道之粘膜,从而起到保护粘膜,以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损伤的迅速愈合。

  (八)橘皮 沉香  - 58 -

  【单味功用】橘皮(见前)。沉香(见前)。

  【伍用功能】橘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沉香降气调中,温肾助阳,温中止呕,行气止痛。橘皮

  能升能降,升多降少;沉香既升又降,降多升少。二药参合,相互为用,升降协合,行气消胀、和中止痛的力量

  增强。

  【主治】1.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疼痛等症;2.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等所引起的腹胀等症。

  【常用量】橘皮 6-10 克。沉香 3-10 克。

  【经验】陈皮炭、沉香伍用,以消胀为主,不论是胃胀、还是腹胀,均有良效。若腹胀甚者,伍以香附米、

  台乌药,其效更著。

  (九)旋覆花 代赭石

  【单味功用】旋覆花(见前)。代赭石味苦,性寒。入肝、心经。本品苦寒体重,以苦清热,以寒泻火,以

  重镇降。善走肝、心血分。它既能镇胃降气而止呕止噫,用于治疗胃气虚弱、气机失调、胃气上逆,以致呕吐、

  呃逆、噫气、胃脘满实,以及噎膈、咽食时觉有梗阻而不下者(类似贲门痉挛等);又能平肝熄风、镇肝降压,

  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头痛脑胀,耳鸣等症,以及上述诸症的高血压病而又兼见心悸、足面虚浮、

  手足震颤、烦躁失眠、大便不畅者;还能凉血止血、降气止血,用于治疗血分有热,伤其阳络,以致妞血、吐血、

  尿血、大便下血、崩漏、带下诸症。另外,还能降气平喘,用于治疗实证气喘。

  【伍用功能】旋覆花下气,消痰平喘,降气止呕,宣肺利水;代赭石重坠降逆,平肝泻热,镇降肺胃逆气,

  凉血止血。旋覆花以宣为主,代赭石以降为要。二药伍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共奏镇逆降压、镇静止痛、下

  气平喘、化痰消痞之功。

  【主治】1.痰浊内阻,气机升降失常,以致心下痞硬、嗳气频频、呃逆不止、恶心呕吐等症;2.急慢性胃炎,

  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梗阻,幽门不全梗阻,神经性呕吐等;3.咳嗽痰喘(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

  张可用);4.吐血,衄血诸症;5.眩晕(高血压、梅尼埃综合症);6.妊娠恶阻。

  【常用量】旋覆花 4.5-6 克。布包煎服。代赭石 10-15 克。打碎煎服。

  【经验】旋覆花、代赭石伍用,出自《伤寒论》旋覆花代赭石汤。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鞭,

  噫气不除者。

  元代医学家罗谦甫曰:“汗、吐、下解后,邪虽去而胃气已亏矣。胃气既亏,三焦因之失职,清无所归而不

  升,浊无所纳而不降,是以邪气留滞,伏饮为逆,故心下痞鞭,噫气不除。”又说:“以代赭石之重,使之敛浮

  镇逆,旋覆花之辛,用以宣气涤饮。”此即“浊降痞鞭可消,清升噫气可除”是也。按:代赭石用量以 6 克为宜,

  不可过量,否则药力直奔下焦,未中靶点(中焦脾胃病所)。

  古人谓:“气下则痰喘止”。故可用于治疗咳嗽痰喘,也可治疗肺心病之咳喘。

  据气为血之帅,气升血亦升,气降血亦降之理,旋覆花、代赭石伍用,可用于治疗气血并走于上,以致面红

  耳赤,头晕目眩(类似高血压病),以及吐血、衄血诸症。

  (十)紫苏梗 桔梗

  【单味功用】紫苏梗(见前)。桔梗(见前)。

  【伍用功能】紫苏梗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桔梗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升提利水。紫

  苏梗偏于下降理气,桔梗长于升提上行。二药伍用,一上一下,开胸顺气、消胀除满益彰。

  【主治】一切气机不畅,以致胸闷不舒、气逆等症。

  【常用量】紫苏梗 6-10 克。桔梗 6-10 克。

  【经验】气机不畅有气滞血瘀者,有痰湿阻络者,有升降失和者,有气虚血弱者种种。在治疗上,气滞血瘀

  者,与桃仁、红花伍用;痰湿阻络者,与半夏、陈皮参合;升降失和者,与炒枳实、炒枳壳伍用;气虚血弱者,

  与黄芪、当归参合,其效更著。

  (十一)紫苏梗 藿香梗

  【单味功用】紫苏梗(见前)。藿香梗即藿香的茎。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本品气味芳香,善于

  醒脾开胃、和中止呕、理气止痛,用于治疗脾胃气滞、中焦气机不畅、升降失调,以致胸腹满闷、腹痛吐泻、胃

  纳不佳、倦怠无力、舌苔垢腻等症。

  【伍用功能】紫苏梗辛香温通,长于行气宽中,温中止痛,理气安胎;藿香梗气味芳香,醒脾和胃,化湿止

  呕,行气止痛。二药伍用,相得益彰,理气宽中,消胀止痛的力量增强。

  【主治】1.脾胃不和,气机不畅,湿滞中阻,以致胸腹满闷、纳食不化、嗳气呕吐等症;2.夏日伤暑,呕吐

  泄泻等症;3.小儿泄泻。

  【常用量】紫苏梗 6-10 克。藿香梗 6-10 克。

  【经验】苏梗、桔梗,苏梗、藿梗伍用,均为理气消胀之品,前者疏理三焦气机,四季皆可使用;后-者调

  理中焦气滞,兼可芳香化浊,清解暑湿之邪,夏令时节尤为相宜。

  (十二)桔梗 枳壳 薤白 杏仁

  【单味功用】桔梗(见前)。枳壳(见前)。薤白(见前)。杏仁(见前)。

  【伍用功能】桔梗辛散,宣通肺气,祛痰排脓,清利咽喉,升提利水,以升提上行之力为最,故前人有“载

  药上行”之说;枳壳苦温,理气消胀,宽胸快膈,以下降行散为著。二药参合,一上一下,一升一降,相互制约, - 59 -

  相互为用,行气消胀散痞的力量增强。薤白辛温,行气于左,温中通阳,行气散结,活血止痛;杏仁入肺,行气

  于右,宣肺平喘,祛痰止咳,润肠通便。二药伍用,一左一右,升降调和,气机通畅,理气宽中,消胀除满益彰。

  综上所述,桔梗行上,枳壳下降,薤白行左,杏仁行右,四者相合,相得益彰。上、下、左、右,平调升降,

  燮理气机,开胸顺气、行气消胀、散结止痛之力增强。

  【主治】1.气机不调,胸膈胀闷,脘胀不适,甚则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利等症;2.急慢性气管炎,中焦

  胸膈满闷,痰气不畅者;3.冠心病心绞痛,症见胸闷憋气者;4.呃逆,证属气机不调者;5.功能性失语;6.梅核

  气诸症。

  【常用量】桔梗 6-10 克。松壳 6-10 克。薤白 6-10 克。杏仁 6-10 克。

  【经验】桔梗、枳壳伍用,载于明·孙一奎《赤水玄珠》活人桔梗枳壳汤。方由桔梗、枳壳组成。治伤寒痞

  气,胸满欲绝。孙一奎以桔梗,枳壳各 90 克,治诸气痞结满闷。《纲目》:“朱肱《活人书》用桔梗、枳壳治

  胸中痞满不痛,取其通肺利膈下气也。”治梅核气,宜与威灵仙、射干参合,亦可与海浮石、山豆根伍用。

  施师再伍以薤白、杏仁,谓之上、下、左、右,祝师订名为调气汤,共奏行气消胀、散结止痛之功,以治胸

  膈满闷,脘腹胀痛等症。笔者用于治疗梅核气,功能性失语,冠心病心绞痛以胸闷憋气为主者,均有良效。

  (十三)砂仁 白豆蔻

  【单味功用】砂仁又名缩砂仁。味辛、性温。入脾、胃经。本品辛散温通、芳香理气,醒脾消食、开胃止呕、

  行气止痛、温脾止泻,治脾胃虚寒,气机阻滞、脘腹胀痛、纳呆食少、食积不消、恶心呕吐、寒湿泻痢等症,又

  能理气安胎,治妊娠气滞、胎动不安等症。

  豆蔻又叫白蔻仁。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本品味辛香燥,其气清爽,上行入肺,以宣发理气、行气

  止痛;中入脾胃,以化浊散寒、开胃消食,治上、中二焦一切寒湿气滞、胸闷不舒、脘腹胀痛、呕吐、呃逆等症;

  又治湿温病(类似肠伤寒)初起,头重胸闷、体倦无力、小便短赤、大便溏泄、舌苔白腻等症。

  【伍用功能】砂仁辛散温通,醒脾和胃,行气止痛,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白豆蔻辛温香燥,温中化湿,健

  胃止呕,行气止痛。砂仁香窜而气浊,功专于中、下二焦;白豆蔻芳香而气清,功专于中、上二焦。二药伍用,

  宣通上、中、下三焦之气机,以开胸顺气,行气止痛,芳香化浊,醒脾开胃,和中消食。

  【主治】1.脾胃虚寒,运化失职,湿浊内蕴,气机不得宣畅,以致纳呆食少、胸闷不舒、脘腹胀痛、反胃、

  呕逆等症;2.小儿胃寒消化不良、吐乳等症;3.鼻鼽、鼻渊,症见病程日久,体质虚弱,鼻粘膜肿胀,色淡红或

  苍白,或黯淡且湿润者。

  【常用量】砂仁 3-6 克。白豆蔻 3-10 克。同捣后下。

  【经验】砂仁、白豆蔻同为辛散温通、芳香化浊之品,故二药常常相须而行。又因其内含挥发油,故宜研为

  细末冲服。一般用量:每服 1 克,日服 2-3 次,白开水送下。若入煎剂者,亦宜后下,否则影响治疗效果。笔者

  尝治一虚寒胃痛的老人,自觉心下逆满,继则恶心呕吐,疼痛难忍,水谷不入,曾拟理中汤、温脾汤调治,但药

  病格拒,药后即吐,故改为砂仁、蔻仁各 30 克,共研细末,每服 1 克,日服 3 次。脤药 1 次,疼痛少安,连服

  3 次,疼痛顿除,亦未见呕吐。

  (十四)瓜蒌 枳实

  【单味功用】瓜蒌(见前)。枳实(见前)。

  【伍用功能】瓜萎甘寒滑润,既能上清肺胃之热、涤痰导滞,又能宽中下气、开胸散结,还能下滑大肠、润

  肠以通便;枳实苦温降气,善于破滞气、行痰湿、消积滞、除痞塞,为中焦脾胃之要药。瓜蒌以守为主,枳实以

  散为要。二药参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共奏破气消积、宽胸散结、润燥通便之功。

  【主治】1.心下(胃脘)痞满、胀痛,食欲不振,大便不利、便秘等症;2.冠心病心绞痛。

  【常用量】瓜蒌 10-25 克。枳实 6-10 克。

  【经验】瓜萎质体油润粘腻,能行善守,守多行少,以守为主,易于助湿碍胃(即腻膈)恋邪;枳实气味辛

  散,能行善走,破气行滞,以走为要,易于耗气伤正。故以瓜寨之粘腻制枳实之行散,又以枳实之行散制瓜蒌之

  粘腻。二药参合,亦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以增疗效,可谓施师用药如神,疗效高之经验所在也。

  瓜蒌、枳实伍用,亦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诸症,证属痰浊阻滞,胸阳不振,以致胸脘痞闷,时而憋气等症。

  (十五)香附 乌药

  【单味功用】香附(见前)。乌药(见前)。

  【伍用功能】香附辛散苦降,不寒不热,善于理气开郁,为妇科调经之良药。它又能入于血分,故有人称本

  品为“血中气药”。本品善于宣散,能通行十二经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乌药辛开温通,顺气降逆,散寒止

  痛,温下元,调下焦冷气。香附以行血分为主,乌药专走气分为要。香附偏于疏肝理气,乌药长于顺气散寒。二

  药伍用,直奔下焦,共奏行气消胀、散寒止痛之效。

  【主治】1.心腹胀满、疼痛,寒疝腹痛等症;2.急、慢性肝炎,午后腹胀者;3.急、慢性痢疾,里急后重者;

  4.妇人头痛,经闭。

  【常用量】香附 10-15 克。乌药 6-10 克。

  【经验】香附、乌药伍用,出自《韩氏医通》青囊丸。方由香附、乌药组成,治一切气痛。局方加入甘草一

  味,名曰小乌沉汤,治气逆便血不止。

  香附行血中之气,乌药调下焦冷气。二药合用,行气除胀力增。根据临床观察,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内积气, - 60 -

  胀满不适,甚则疼痛,用之均易排除气体,消胀止痛。对于急、慢性肝炎,表现为午后腹胀者,用之颇效。笔者

  曾尝治急性痢疾,症见里急后重者,用之亦效。清代张璐云:气利则后重除也。即是此意。

  (十六)延胡索 川楝子

  【单味功用】延胡索又叫元胡索。味辛、苦,性温。入心、肝、脾经。本品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

  既能行血中之气,又能行气中之血,专于活血散瘀、利气止痛,善治一身上下诸痛,症属气滞血瘀者,如脘腹胁

  痛、胸闷胸痛、妇女经闭、痛经、腹中肿块、产后腹痛、跌打损伤、疝气腹痛等症。

  川棟子又叫金铃子、苦楝子。味苦,性寒。入肝、胃、小肠、膀胱经。本品苦能胜湿,寒可泄热,它既能疏

  肝泄热、解郁止痛,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肝胆火旺所引起的两胁胀痛、闷痛、脘腹疼痛,以及疝气疼痛,甚则痛

  引腰腹;又能杀虫、行气止痛,用于治疗肠道寄生虫病引起的腹痛等症。

  【伍用功能】川楝子苦寒降泻,清肝火、除湿热、止疼痛;延胡索辛散温通,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二药伍

  用,相得益彰,清热除湿、行气活血、理气止痛甚效。

  【主治】1.肝郁气滞,肝胆火旺,心、胸、腹、胁诸痛;2.疝气疼痛;3.妇女月经不调,经行腹痛等症;4.

  胃、十二指肠溃疡;5.胃肠炎;6.肝炎,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胁肋疼痛者;7.冠心病心绞痛。

  【常用量】延胡索 6-10 克。川楝子 6-10 克。

  【经验】川楝子、延胡索伍用,名曰金铃子散。出自《活法机要》。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近

  代医者用于治疗肝郁气滞,气郁化火所引起的胸腹胁肋疼痛,或痛经,疝气痛,时发时止,食热物则疼痛增剧,

  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笔者体会,它的治疗范围很广,不论肝、胆、脾、胃、心、腹疾患,还是妇女痛经,以及疝气疼痛等症,凡

  属气滞血瘀,兼见热象者,用之均宜。若与乳香、没药参合,其效更彰。

  (十七)高良姜 香附

  【单味功用】高良姜又叫良姜。味辛,性热。入脾、胃经。本品辛散之极,故能行气止痛、温胃散寒、温中

  止呕,用于治疗胃脘寒痛,凡胃、十二指肠溃瘍病,慢性胃炎等表现为胃脘疼痛、口吐清涎、喜温喜按者,均可

  选用;还可治疗食积不消、绞痛殊甚、恶心呕吐、胃寒呃逆、噎膈反胃等症。香附(见前)。

  【伍用功能】香附辛散苦降,药性缓和,为理气之良药。能通行三焦,疏肝解郁,善行血中之气而理气活血,

  调经止痛;高良姜辛辣芳香,温热行散,功专温胃散寒,行气止痛,健胃消食。二药伍用,相得益彰,温中散寒、

  理气止痛甚效。

  【主治】1.肝郁气滞,胃寒脘痛,胸闷不舒,喜温喜按等症;2.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

  于寒凝气滞者均可使用。

  【常用量】高良姜 6-10 克。香附 6-10 克。

  【经验】高良姜、香附伍用,谓之良附丸,出自《良方集腋》。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

  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不瘥。明·孙一奎以高良姜、香附各等分,名曰立应散。每服 6 克,治寒痛气痛腹痛皆

  效。笔者体会,二药相合,善治胃脘疼痛。凡属寒凝气滞者,均有良效。二者取舍多少,应随证化裁之。寒甚者

  多取良姜,少用香附;反之,以气滞为主者,则重用香附,少取良姜;寒凝气滞等同者,二者各半。

  (十八)莱菔子 莱菔缨

  【单味功用】莱菔子(见前)。莱菔缨又叫莱菔叶、萝卜缨。味辛、苦,性温。本品能行气消胀、和胃消食、

  清咽止痛,治胸膈痞满、消化不良、痢下赤白、喉痛、妇女乳肿、乳汁不通。

  【伍用功能】莱菔子消食化积,行滞通便,祛痰下气;莱菔缨行气消胀,和胃消食,清咽。二药伍用,行气

  消胀、化滞通便的力量增强。

  【主治】脾胃不和,消化不良,嗳气食臭,腹胀、腹痛等症。

  【常用量】莱菔子 6-10 克。莱菔缨 10-15 克。

  【经验】莱菔子、莱菔缨伍用,功专消食化滞,行气消胀,善治脾胃不和,气机失调,胃肠功能紊乱,以致

  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症。若胀甚者,伍以香附、乌药,其效更著。

  李时珍曰:“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生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疱疹;降则定痰喘咳嗽,

  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故。”利气者,即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是也。莱菔缨为白萝卜的杆叶,长于理

  气消食。《滇南本草》云:“白萝卜杆叶,治脾胃不和,宿食不消,胸膈胀满,噎嗝,打呃,呕吐酸水,赤白痢

  疾,妇人如结、乳肿,经闭。”二药相须为用,理气、利气、消食,除满之力益彰。

  (十九)木香 槟榔

  【单味功用】木香(见前)。槟榔又名大腹子。味辛、苦,性温。入胃、大肠经。本品辛温通散,苦温下降,

  既能消积导滞、下气平喘、行气利水,用于治疗食积气滞、胸腹胀闷、脘腹疼痛、大便不畅、下痢后重、食积痰

  滞、气粗喘急以及脚气水肿;又能化湿杀虫,用于治疗痰湿作疟,以及肠道寄生虫病。其杀虫、驱虫机理,现代

  医药研究证明,槟榔子中含有挥发性生物碱、槟榔碱,为有效驱虫成分,该成分以生槟榔含量最高。据实验表明,

  槟榔能使绦虫体引起驰缓性麻痹,触之则虫体伸长而不易断,所以能把全虫驱除。槟榔的麻痹作用,可能在绦虫

  的神经系统而不在肌肉。槟榔对绦虫的瘫痪作用,主要在绦虫的头和未成熟节片,也就是绦虫的前段。槟榔为驱

  绦虫佳品,对猪肉绦虫,短小绦虫,疗效较好,对姜片虫、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等亦有驱除作用。

  【伍用功能】木香辛温香散,行气止痛,健胃消食;槟榔辛通苦降,下气通便,利水消肿,杀虫消积。二药 - 61 -

  伍用,行气止痛、消积导滞之力增强。

  【主治】1.胃肠积滞,脘腹胀满、疼痛,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甚或大便干燥等症;2.痢疾;3.截瘫大便秘

  结者;4.脚气冲心,烦闷,上气喘急。

  【常用量】木香 5-10 克。后下煎服。槟榔 10-12 克。

  【经验】木香、槟榔伍用,出自《卫生宝鉴》木香槟榔丸。治下痢腹痛。

  木香与槟榔伍用,善治泻痢腹痛,里急后重诸症。古人谓:气行则后重自除,即是此意。若后重甚者,再伍

  以香附、乌药,其效更佳。

  二药伍用,行气消滞力增,顾客治疗消化不良,脘腹胀满疼痛等症。若积滞甚者,可与谷麦芽、焦山楂伍用,

  其效益彰。

  《本草约言》:“槟榔能调诸药下行,逐水攻脚气,治利取其坠也。非取其破也,故兼木香用之,然后可耳。”

  (二十)川楝子 泽兰

  【单味功用】川楝子(见前)。泽兰味苦、辛,性微温。入肝、脾经。本品行而不峻,散不伤正,既能舒肝

  解郁,通经活血,祛瘀散结,用于治疗妇女经行不畅,经闭瘊瘕,产后瘀阻,跌打损伤,疮疡肿痛;又能芳香舒

  脾,行水消肿,用于治疗产后水肿、血虚水肿等。

  【伍用功能】川楝子苦寒,入于气分,疏肝泻热,解郁止痛;泽兰叶辛温,入于血分,活血利水,通经化瘀。

  二药伍用,一气一血,一寒一温,相互制约,相互为用,苦寒清热、辛温止痛之力益彰。

  【主治】1.肝郁不舒,胁肋疼痛等症;2.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癥瘕诸症。

  【常用量】川楝子 6-10 克。泽兰叶 6-10 克。

  【经验】川楝子、泽兰叶伍用,为祝师独创。每遇妇人卵巢囊肿、术后肠粘连、腹部炎性包块诸症,祝师多

  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加川棟子、泽兰叶、桔核、荔枝核、生薏仁为治,每获良效。曾治朱某,女性,44 岁,因

  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手术后 3 个月,左下腹牵拉性隐痛,活动、久站后加重,伴有口干思饮,心烦易急,纳差,

  舌暗红,脉弦细。B 超提示:左侧卵巢囊肿。上方连服 14 剂,腹痛大减,又服 14 剂,诸症消失,B 超复查,未

  见异常。

  (二十一)月季花 代代花

  【单味功用】月季花又名四季花、月月红、月月开。为蔷薇科常绿小灌木月季的花蕾或微开放的花。味甘,

  性温。入肝、脾经。本品气味清香,甘温通利,长于活血调经。多用于治疗肝气不舒、经脉阻滞,月经不调、胸

  腹胀痛等症;又能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瘰疬未溃、疮疖肿毒等症。代代花(见前)。

  【伍用功能】月季花甘温通利,活血调经,消肿止痛;代代花甘平行散,理气宽胸,开胃止呕。月季花重在

  活血,代代花偏于行气。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双调,调经活血、行气止痛甚效。

  【主治】妇女肝气不舒,气血失调,经脉瘀阻不畅,以致月经不调、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甚或恶心呕吐等

  症;月经不调,不孕等症。

  【常用量】月季花 3-6 克。代代花 3-6 克。后下煎服。

  【经验】月季花、代代花伍用,为施老所习用。盖二花入药,气味芬芳,疏调气机,疏肝和胃,解郁调经之

  力益彰。花类入药,宜选鲜品,入煎剂时亦宜后下,不可久煎,否则影响疗效。

  (二十二)艾叶 香附

  【单味功用】艾叶味苦、辛,性温。入肝、脾、肾经。本品苦燥辛散,芳香而温。专入足三阴经,以温气血、

  通经脉、逐寒湿、止冷痛,用于治疗下焦虚寒、腹中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本品炒用,尚有止血之功,

  用于治疗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以及吐、艇、下血等症。香附(见前)。

  【伍用功能】艾叶温经止血,暖胞散寒止痛;香附开郁调经,行气止痛。艾叶除沉寒痼冷为主,香附开郁散

  气为要。二药参合,温开并举,调经散寒、理血利气、通经止痛的力量增强。

  【主治】1.下焦虚寒,肝郁气滞,以致月经不调、少腹冷痛、宫冷不孕、带下绵绵等症;2.心腹诸症。

  【常用量】艾叶 6-10 克。香附 6-12 克。

  【经验】艾叶、香附伍用,出自《寿世保元》艾附暖宫丸。治子宫虚寒不孕,月经不调,肚腹时痛,胸膈胀

  闷,肢怠食减,腰酸带下等。

  艾叶、香附与四物汤参合,用于治疗妇女下焦虚寒,宫寒宫冷,少腹冷痛,经前为甚,或宫寒不孕均有良效。

  艾叶、香附伍用,《陈素庵妇科补解》名曰艾附丸,治妇人气血两虚。盖艾叶温经散寒而止痛,香附理气活

  血而调经,相辅为用,共奏温经散寒,行气止血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