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全处暑(秋季)养生攻略 拿走不谢!

 Wsz6868 2018-08-24

饮食篇:处暑后饮食宜酸补忌辛辣

每年进入处暑这个时节之后,夏日的暑热将从极盛逐渐消退,有些地方已进入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广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群雄指出,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将随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发生转换,所以这个时节养生治未病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饮食宜酸补,忌辛辣。可适当多吃些酸味果蔬,如芝麻、糯米、蜂蜜、枇杷、秋梨、菠萝、莲藕等,而银耳、百合、莲子、麦冬、玉竹、海蜇等食物则有助清热、润燥、安神。陈群雄给出的以下几个应节食养方,有兴趣的街坊可以试一试:

1.秋梨白藕汁:梨500克,藕500克,白糖适量。藕梨洗净,压榨取汁喝,视个人口味可选择加或不加白糖。

这里有最全的处暑(秋季)养生攻略 拿走不谢!

秋梨白藕汁

2.麦冬粥:麦冬30克,粳米100克, 冰糖适量。麦冬加水300毫升,煎取药汁150毫升,药汁加适量水与粳米同煮成粥,加冰糖调味。

这里有最全的处暑(秋季)养生攻略 拿走不谢!

麦冬粥

3.菠萝炒鸭:菠萝300克,鸭肉750克,调味品适量。鸭肉性甘咸平,入胃肾经,滋阴补血。

这里有最全的处暑(秋季)养生攻略 拿走不谢!

菠萝炒鸭

4.芝麻黑豆煲泥鳅:泥鳅500克,黑豆50克,黑芝麻50克。陈皮1/4个,盐适量。泥鳅用盐腌一腌,开水烫过,沥干水分后煎至微黄,然后加入备好的芝麻、黑豆、陈皮,用砂锅煲至软烂。

这里有最全的处暑(秋季)养生攻略 拿走不谢!

芝麻黑豆煲泥鳅

5.黄精煨肘:黄精9克,党参9克,大枣5枚,猪肘500克,生姜15克,葱适量。黄精切薄片,党参切短节,装纱布袋内扎好口,大枣洗净待用;姜、葱洗净拍破待用;猪肘刮洗干净后入沸水锅内焯去血水,捞出后加入备好的其他食材,先武火后改文火煨至软烂。

这里有最全的处暑(秋季)养生攻略 拿走不谢!

生活篇:秋风送爽处暑至 需注意四方面

立秋已过,早晚天气渐凉,风吹在身上有了清爽和阵阵的凉意,伴随着清爽的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到来了。已然立秋,怎么还有“暑”呢?您可别忘了“处”这个定语,《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录:“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即“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这个时期的气候特点是气温下降、秋高气爽,当然有些地区还要经历秋老虎的袭击。

这里有最全的处暑(秋季)养生攻略 拿走不谢!

而在这种天气特点下,人体皮肤可能会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天气早晚温差大而多风,常使某些疾病在此时复发或加重,如喘憋、过敏性鼻炎等;有些人在这个时节容易发生感冒的症状;季节的变换还容易让人出现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在应该贴秋膘的日子却变的不知道该吃还是不该吃了;还有一部分人在这个时节会觉得异常疲劳,怎么也打不起精神,真是应了那一句“春困秋乏”。

这样的天气下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整自己,以防病强身,安度岁月。

一、据天气,增减衣物

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气候特征明显。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这个时候不要急于增加衣服,顺应的是“春捂秋冻”之意,目的是为了让人体体表温度不要过高,这样有助于人体毛孔的闭合,以利于卫表的固涩和阳气的收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早晚气温低、多风而且光照强烈就要适度的增加衣物做好保暖、防风、防晒,以避免受凉、受风和日光性皮炎的发生。

二、重清补,调理脾胃

这是因为在炎热的夏季,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负担增加,身体过度消耗了能量,天气渐冷,人体食欲改善,到了补充能量的时节,但是饮食应该避免马上肥甘厚味的填充,而应该徐徐图之,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适度温补但是要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物,包括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因为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危害;不吃油腻食物,因为油腻食物会在体内产生易使人困倦的酸性物质。此时的饮食应以清补和调理脾胃为主,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等,以补充能量;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有利于体内垃圾的代谢,和维生素、膳食纤维的补充;还可以根据身体情况进食些红枣、桂圆、枸杞、羊肉等食物进行温补。

三、改习惯,充足睡眠

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入睡困难,早晨时天亮较早也影响了人体的睡眠时长,经过一夏,很多人都出现了睡眠不足的情况。处暑后天气变凉,白天逐渐变短,夜间逐渐延长,人们就该改变夏季晚睡早起的习惯,尽量争取晚上11时前入睡,并且适度的推迟起床时间,使睡眠时间延长,保障睡眠的时长和质量,有条件或必要时还可以睡个小午觉,以帮助精力的恢复,化解困顿的情绪。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夜间睡眠时就应该关好门窗,注意盖被保暖,防止秋风侵袭使脾胃受凉而诱发疾病。

这里有最全的处暑(秋季)养生攻略 拿走不谢!

四、看体力,加强锻炼

虽然我们不用“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我们的健康是及其重要的。锻炼要根据自己的体力来,循序渐进,逐渐增强,调动全身的机能和振奋人体的阳气,有助于在季节变化时的自我调节,以避免季节变化对身体侧冲击。运动的方法不要局限,只要在体能合适的情况下,散步、跑步、做操、瑜伽、登山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心肺功能的耐受度,避免过度运动后造成身体的不适反应,产生不良作用就不妙了。

季节的变化是自然的规律,冷然的交替需要我们去耐受,从衣食住行的角度,做好防护,助我们安度四季。

养生篇:处暑时节调整起居 揉穴位预防感冒

合理运动

运动也应顺应此时节,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切忌出汗过多,加重秋燥。

调整起居

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每天早睡早起。此外,还要适当午睡。充足的睡眠,可消除人体的疲劳,使人的大脑及肢体得到充分的休息。睡眠还能使人体产生更多的抗原抗体,会有效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另外,注意根据气温适时添减衣服,避免早晚受凉。这里介绍两种简便易行、有助于补养肺气、预防感冒的方法。

按揉穴位

背部按摩:坐位或俯卧位,揉按脊背中央及两侧的督脉及膀胱经,每次10~15分钟,这种方法可以畅胸中之气,通脊背经脉,同时有健肺养肺之功效。

这里有最全的处暑(秋季)养生攻略 拿走不谢!

揉按迎香穴:迎香穴位于鼻翼旁正中鼻唇沟内。可预防感冒的发生及缓解鼻炎的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