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生期:妊娠28周到出生后7天,发病率、死亡率最高。 2、衡量一个国家地区 医疗水平高低的指标。 2、新生儿期:生后28天内(新鲜一个月),发病率及死亡率高 3、婴儿期:称乳儿期,出生后至一周岁之前,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意外事故较多见,营养障碍性疾病及腹泻病亦较多见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入小学前,智能发育增快,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6、青春期:是第二个体格生长高峰;第二性征及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逐渐成熟,性别差异明显 7、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 8、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9、体重:近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10、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3~4日内,至7~10日体重逐渐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一切都好、双10原则) 11、正常新生儿初生体重平均为3kg 12、3个月时体重可达出生时的2倍(约6kg),1岁时达3倍(约9kg),2岁时达4倍(约12kg),2~12岁:体重(kg)=年龄(岁)×2+8 13、身高(长):远期营养状况的指标 14、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身长约50cm 15、1岁时达75cm,2岁时达87cm 16、2~12岁儿童平均身高:身高(cm)=年龄×7+75 17、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18、正常新生儿初生时头围约34cm,3个月40cm,1岁46cm 19、胸围1周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20、前囟闭合时间:1~2岁,后囟:6~8周,骨缝:3~4个月 21、3个月小儿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小儿能坐时出现胸椎后凸;1岁小儿站立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 22、长骨骨化中心:左手腕X片,10岁出齐,共10个 23、乳牙多于生后4~10个月开始萌出,超过13个月尚未萌出为异常,3岁出齐 24、恒牙的骨化从新生儿时开始,6岁开始萌出第一磨牙(六龄齿) 25、运动发育: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刚出现 26、语言发育阶段——发音、理解、表达 Ø 3~4个月咿呀发音 Ø 5~6个月 会发单音 Ø 7~8个月 无意识发复音,如“爸爸”、“妈妈” Ø 9个月 能听懂“再见” Ø 2岁 会说2~3个字的短语,用简单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对人、事有喜乐之分; Ø 3岁 会数数,说短歌谣 27、五苗防七病 ☆ 出生乙肝、卡介苗 ☆ 1月乙肝疫苗(0、1、6方案) ☆ 2、3、4月脊髓灰质炎(脊灰) ☆ 3、4、5月百白破 ☆ 8月麻疹疫苗 ☆ 2岁乙脑疫苗(不属于计划免疫的范畴) 28、能量:生长发育所需:小儿特有 29、婴儿期平均需要量为150ml/(kg·d) 30、母乳喂养:白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较多,乙型乳糖(β-双糖)含量丰富,有利于促进肠道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生长,铁吸收率达49%,钙磷比例适宜(2:1),母乳含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物质 31、母乳喂养唯一缺点:VK含量低,注射VK,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维生素D含量低。 32、牛乳缺乏各种免疫因子是与人乳的最大区别 33、婴儿配方奶粉:为0~6个月婴儿人工喂养和婴儿断母乳时的首选 34、婴儿每日能量需要量为100kcal/kg 35、100ml含8%糖的全牛奶供能约100kcal 36、辅食添加顺序:一年四季,汁泥末碎—支离破碎 3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原因——冬季出生 38、初期(早期):非特异性的神经兴奋性增高症状:激惹、烦躁、夜惊、多汗、枕秃 39、活动期(激期):骨骼改变 Ø 3~6个月:颅骨软化,7月~8个月:方颅 Ø 胸廓:肋骨串珠、肋膈沟、鸡胸、漏斗胸(1岁) Ø 四肢:手镯、脚镯(6个月以上),X、O形腿(1岁) Ø X线:骨骺端钙化带消失,严重时呈杯口、毛刷状 Ø 血钙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 40、25-(OH)D3和1,25-(OH)2D3在初期就已明显降低,为可靠的早期诊断指标 41、预防:多晒太阳——简单、有效,足月儿出生2周始补VD 400 IU 4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搦症病因:甲状旁腺反应迟钝 43、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搦症典型临床表现:惊厥(最常见):多为无热惊厥,醒后活泼如常。手足抽搐。喉痉挛 4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搦症隐匿型发作: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Trousseau征,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 45、治疗:先治“标”,后治“本”,不可颠倒。急救处理:迅速控制惊厥和喉痉挛:苯巴比妥(新生儿)、地西泮(大孩子) 46、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病因:消化系统疾病或先天畸形 47、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最早体重不增,皮下脂肪减少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部 48、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最常见,死亡原因:自发性低血糖 49、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治疗:轻度:80~100kcal/kg/天,中度:60~80kcal/kg/天,重度:40~60kcal/kg/天 50、足月儿:37周≤胎龄<42周 51、早产儿:28周≤胎龄<37周 52、过期儿:胎龄≥42周 53、正常出生体重儿:2500g≤出生体重≤4000g 54、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g 55、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g 56、胎儿肺内液体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内毛细血管和淋57、巴管吸收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由Ⅱ型肺泡上皮产生,妊娠28周时出现,35周时迅速增加,早产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及肺不张。 58、新生儿生后24h内排出胎便 59、腰椎穿刺应在L4~5腰椎间隙进针 60、体温调节:产热依靠棕色脂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