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勿谄富 勿骄贫

 E观澜 2018-08-24

                       勿谄富  勿骄贫
   

     孔子说:“君子不巴结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不瞧不起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易经·系辞下》 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渎:轻慢,亵渎。)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老师:“虽然自己很贫穷,但不谄媚;虽然自己很富有,但不傲慢。能做到这些怎么样?”孔子说:“还行。但是不如进一步做到:虽然自己很贫穷,但内心依然快乐;虽然自己很富有,但依然对人谦逊有礼。”

    (《论语·学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勿谄富
    【注释】谄:巴结,谄媚,奉承。

    【解读】不要巴结富人。

    《中庸》中说:“君子按照自己所处的身份地位行事,不愿意超出其外。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人应该做的事;处在偏远的地方,就做在偏远地方人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之时,就做患难之时应该做的事。所以君子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处境都能悠然自得,随遇而安。”

   (《中庸·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素:平素,平时。夷:古代对东方民族的统称。狄:泛指居住在北方的部族。)

    人对于富贵、贫穷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不要以为生在富人家是三生有幸的事,生在穷人家是三生不幸的事。富与穷并非一成不变的,富人可能变成曾经的富人,穷人也可能成为日后的富人。人应该在安分守己的基础上自强不息。古人说:“人应该既安分守己,又寻求改变。”(《礼记·曲礼上》 安安而能迁。)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地位时,既不要怨天尤人,又要努力改变贫穷的处境;但改变贫穷处境绝不能靠自矮三分,奴颜卑骨去改变。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们向往的,但不用正当方法实现,给我都不要;贫与贱,是人们厌恶的,但不用正当方法抛却,我情愿过贫贱的生活。”(《论语·里仁》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处:享有,据有。得:实现,达到。)

    《红楼梦》中的贾芸家境不太好,为了能到贾府谋个事做,起先巴结贾琏,一看巴结错了,转而巴结贾府实力派人物凤姐。他深知凤姐是喜欢奉承的,便乖巧地夸奖凤姐能干,事务繁忙却样样料理的周全。凤姐能干也喜欢被人捧着,贾芸一番话,捧到凤姐心窝里了,直捧得原本正眼都不看他,只顾往前走的凤姐“满脸是笑,不由的便止了步”。他还打肿脸充胖子,借钱买来冰片、麝香冒充朋友送的巴结凤姐,说什么“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糟蹋这东西”,美得凤姐“心下又是得意又是欢喜”,终于派他一个大观园里监种花木工程的职位。偶遇宝玉时,只因宝玉一句玩笑话“你倒比先越发出挑了,倒象我的儿子”,比宝玉还大的他便毫不害臊地顺杆爬说:“如若宝叔不嫌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贾芸后来送宝玉两盆白海棠花,随花附了一封信,信中又是“不肖男芸”,又是“父亲大人”,又是“男芸跪书”的,宝玉才十四五岁啊,贾芸都十八了!真个是“满纸荒唐言”“谁解其中味”啊!

    值得注意的是:“谄”虽说是“言”字旁,但不仅指以言语巴结讨好,还包括一切巴结手段。

    “勿谄富”也同样适用于“勿谄贵”,即不要巴结达官显贵。

     有的人真是服了,啥功都不练,专练巴结功!那可是往上爬的真功夫!


   

                             勿骄贫
    【注释】骄:轻视,对……傲慢无礼。

    【解读】不要看不起穷人。

    某君开了家小公司,照现在的说法,有钱就是成功,就是成功人士。一天他回父亲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高中同学邀请他参加同学聚会的事。放下电话,他就跟父亲嘟囔道:“一堆穷光蛋,懒得跟他们聚会!跟做生意的人在一起吃吃饭还能有点收获,多挣点钱,跟他们在一起吃饭简直是浪费时间!”父亲一听,严肃地说:“同学聚会是同学情。同学情是你们当年在一起读书时培养出来的真感情,跟生意场上那种情不是一回事!我对你说:越是不如你的人,你越应该对他们好。因为比你强的人你对他再好,人家也不差你一个,也不会在乎你;比你差的人,你只要对他好那么一点点,人家就能记住你的好,有时可能是记住你一辈子、两辈子的好。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可能会告诉他的孩子,当年多亏得到你的帮助,让孩子记住你的恩。人得意不要忘形,不要说谁有用谁没用,谁都有用得着的时候。你看《红楼梦》里王熙凤那么一个大富大贵人,最后还是她帮助过的穷老婆刘姥姥救了她闺女!再说了,你以为你有钱,比你有钱的多的是,人家能看得起你吗?”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从“打秋风”到救巧姐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是一介村妇,正穷得没办法时,忽然想起了城里还有家略有些瓜葛但已常年不大走动的显赫亲戚——贾府。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走动走动,去拔根比她家腰粗的寒毛。进了贾府后,凤姐接待了她。凤姐虽然强势、自私、贪财,但对待“打秋风”的穷老婆刘姥姥并无嫌弃之心,反而安慰自觉卑微的刘姥姥道,“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知道刘姥姥没吃早饭,命快传饭来与刘姥姥吃,临走又送她二十两银子。别小看这二十两银子,够当时庄家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带来些新鲜的瓜果蔬菜。凤姐体念她扛了些沉东西来,又怕天晚她出不去城,就留她住了下来。在逗留贾府期间,这个富裕显贵的家庭从上到下并没有嫌弃这个穷老婆——从贾母,到凤姐,到平儿,再到鸳鸯等一系列人都对她挺好的。虽说大观园家宴中,凤姐领头让刘姥姥拿一双沉甸甸的筷子夹小鸽子蛋等开心取乐,但也只是哄贾母、太太小姐们高兴而已,后又对她说明了,“你别多心,才刚大家不过取笑儿”。刘姥姥浏览了大观园,是没吃过的也吃过了,没见过的也见过了,临走时凤姐等人还送了她不少银子、绫罗绸缎、各样点心果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开心又快乐,且满载而归。

    世事难料,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贾府烈火烹油般的繁华烟消云散了。此时,昔日泼辣能干的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临终之际将唯一的女儿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就在巧姐差点被卖掉之际,亏得刘姥姥及时赶来,把巧姐悄悄转移到乡下藏了起来,躲过一劫。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功名富贵就如同天上的太阳,有如日中天之时,也有日薄西山之时,当然还有日全食——一下就黑了天了!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从“打秋风”到救了凤姐的女儿,这也多亏了凤姐当时没有看不起贫妇刘姥姥,才有了日后女儿的被救。所以说,谁也不要看不起谁,再穷的人,也有可能在关键时刻帮富人一把,或者帮曾经的富人一把。

    现在有的人,在城里不过是个普通人家,可农村来个亲戚,你看他那难受样!

    

    富贵之初本贫贱——李存审以镞戒子 

    五代时期后唐大将李存审出身寒微,他曾经告诫孩子们说:“你们的父亲年轻时提着一把剑离开家乡,四十年间,位极将相,期间不止一次万死一生,破骨取出的箭头大概有一百多。”说完,把箭头交给孩子们,令他们收藏起来,说:“你们生于富贵,应当知道父亲就是如此起家的。”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七十三》 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富贵半从苦中来”。达官贵人究其原本并不高贵,也是所谓的“草民”。有些高官可能是提着脑袋用命换来的;有些高官可能是十年寒窗苦读读来的。富人究其原本并不是富人,起家之初也是穷人,也是经历了一番苦难挣扎起来的。你眼前的“草民”、穷人就是你的过去,或是你父辈、祖辈的过去,你有什么理由看不起呢?


    富贵与贫贱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增广贤文》中说:“数不清的豪门贵族发生饿死的人,多少贫寒家庭出现达官显贵。”

    (《增广贤文》 无限朱门生饿殍,几多白屋出公卿。)(朱门:古代王公贵族的大门漆成红色,因称豪门贵族为朱门。殍[piǎo]:饿死的人。白屋:用茅草覆盖的房屋。指贫苦平民的住所。公卿:三公九卿。泛指高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社会就是在一次又一次洗牌的过程中向前推动,向前发展的。

    谁都会说“想当年”,谁都会“叹当年”,可曾经的富人想当年、叹当年与曾经的穷人想当年、叹当年是不一样的。

    谁也不要看不起谁。贵与贱,富与穷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曾经的达官显贵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日落西山;曾经的平民百姓因自身努力,会日出东方。


    某君在领导面前很会点头哈腰,可当收废品的上门时,那个厉害劲啊,调真高、音真粗!人家不过是上门挣些脚力钱罢了,轮到你咋呼了吗?你当哪门子爷?!

    见不得有些人既会软又会硬:一见到有权有势有钱人,腰杆立马软下来;一见到没权没势没钱人,腰杆立马硬起来。

    有些人不过是一条狗罢了,是哈巴狗还是狼狗,就看对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