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都无权责怪在书店掏出手机比价的读者

 竹子直 2018-08-25

“巴诺书店总以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是亚马逊或者其他销售书籍的公司,但在当今这个时代,星巴克才是巴诺书店的竞争对手。”

——Peter Fader

十来年前,晚饭后和家人晃步在街边,会忽然有人高举着手机走到人行道正中间,仰头对着夜空下手机摁键块上方那片微茫的屏幕亮光区,似宣告般嚷嚷着,

“这手机上说明天会下雨,跟刚刚电视上讲的一模一样”。

再过了些年,在菜市场入口抱着鲜鸡蛋等母亲时,看到坐在摩的后座的靓姐用糖葫芦串的木棍尾端划弄着那时很少见的触屏手机,我只觉得新奇极了,踮脚巴巴地望着,

以致不小心摔碎了整袋鸡蛋,惹得母亲好一顿骂。

回想这一晃而过的数十载日月,竟如上个世代般遥远而无知觉,顺带着几分陌生的可爱。从藏着一条黑白贪吃蛇的诺基亚,到不知被谁偷咬了一口的苹果——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书店也是如此。

除了学校周边堆满盗版教材、考试习题卷,小门脸里间总偷藏着一层杂乱阁楼的书店还每日按点拉着卷帘门;

老板掐烟站在夜宵摊前一边等着打包带走的炒粉,一边逮着欠书食客加息的租书店早已不见了踪影;

路口摆满最新版故事会、都市报、漫画书(还有彩票),且标配着手摇蒲扇 + 裤衩大爷的铁皮报亭,在“违反文明城市街道建设条例”的公告中被一一取缔。

甚至有着无数拆封可阅的大本图书、光亮木地板、冷气和台湾热狗肠,每逢节假日和开学季便人满为患的市区图书中心,也已把店面纷纷转给了肯德基或麦当劳。



“星巴克成了书店的竞争对手。”

—— Peter Fader这一看似无厘头的言论,却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下书店生存的最大困境:

人们的消费习惯正在改变。

 

面对同一本书实体店总是高于亚马逊类网商的售价,“没人能怪读者,在能够拥有更经济选择的前提下,即便是书店,也没有权力用情怀和努力程度去绑架读者的同情”。

而当人们选择售价更高的书店时,人们对书店的期望就已经不再单是买本书那般纯粹了。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定价: 59元

开本: 16开

页数: 224页

出版日期: 2018年8月

作者: 赵慧 主编(《第一财经周刊》“未来预想图”)


  • Know What

《下一代书店》是《第一财经周刊》旗下“未来预想图”出品的MOOK主题书系列最新册。

这本以“书店”为主题的MOOK沿承了“杂志书”这一读本形式在内容版式上的惯常风格,文字在大面积的影像图画和跳离常规的排版设计之中游曳。



在《下一代书店》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非常熟悉的身影,比如巴诺、诚品、季风、蔦屋、PageOne、城市之光;

也会遇见许多意想之外的惊喜,比如Village Vanguard、森冈、亚马逊线下书店、UTRECHT、MANDARAKE、Strand。

来自全球各地的它们,都在独立与商业的忖度之间不遗余力地亲身试验着书店现在以及未来生存的可行之道。

《下一代书店》在详细介绍这些书店扎根本土且各具特色的品牌理念、经营模式之外,更将谈论点引伸至深刻影响着书店发展的行业态势、社会背景之中。

近如出版、文创,远如商圈、地产;

《下一代书店》试图在更广阔的视域格局内,培育感性情怀之外理性的商业思考。


  • Know Why

因此,在《下一代书店》中,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远不止如蔦屋从租碟店到生活方式复合店的进化历程这般简单。



从A6寸方脊平装“文库本”、专业知识普及读物“新书”推动下的书籍平民大众化,到二十世纪末亚马逊线上售卖、Kindle电子阅读对实体书店的大肆冲击,再到日本出版界借以坚挺书价、维持利润的“再贩卖维持制度”……

每一家书店存亡的背后都关联着整个时代的变迁。



又如从幕后走至台前的出版社。

民营出版从见不得光的“作坊经营”到步入正规公司化运作,从专注于书籍出版到逐步涉足于影视行业、知识服务、社群运营,

这之间除了经济收益的吸引,更牵涉着书籍电子化、有声化的技术变革,商圈、资本、服务在出版界的多方渗透。

行业壁垒在业态多元化中被消解,出版界所面对的早已不再是出一本书就完成任务的时代了。


  • Know How

正如诚品创始人吴清友所言,“没有商业,诚品不能活;没有文化,诚品不想活”。

无论书店的发展业态如何多元化,空间体验如何精妙绝伦,书店的最终价值仍要回归“书”的本质。



在全面熟悉整个行业的大背景后,《下一代书店》转身将视线巨细无遗地投注于书店运营的细节之中。

比如日本“选书咨询师”福允孝先生所强调的“通过‘选书力’制造读者与书的惊喜相遇,在有需要的地方做出最棒的书架展示”。

福允孝先生曾将日本著名作家宫泽贤治的童话集《风又三郎》放置在日本羽田机场旅游杂货售卖区,那次摆设行为直接创造了《风又三郎》最高销量的奇迹。

这种看似随意实则别具匠心的“选书”细节,或许正是只顾着耗资扩规、增开连锁的国内书店所需要正视的。

还有傲娇到没朋友的森冈书店,借着“樱花的赏花季(一周)”独创了“一册一室”—— 即一周只卖一本书,每周依据书本内容灵活更换店内摆设的经营理念;

亚马逊则直接将数据库运用到了线下实体书店运营的每一细节中,在亚马逊书店,数据决定读者将在书架上看到什么书并以怎样的顺序看到这些书



在获知如此丰富的示例、线索之后,当我们再回到这本MOOK关于“未来书店”这一最初设问时,心情更加复杂。

 

我们没有资格要求《下一代书店》为我们指明未来书店发展的确切方向,每条可行之路都是经由一个又一个时代的人在不停地试错、改正、再试中摸索出来的。

未来书店无法永远借力于外界的政策支持,更不可能依靠着一声虚无缥缈的“情怀”存活。

在算不上明朗的行业气象里,面对未来书店究竟何去何从的犹疑,我们所期待的绝不是几声欢呼的“书店不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