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社恐患者,我是如何踏上人生巅峰的

 whd991 2018-08-25

我有轻微社恐。

作为社恐患者,我是如何踏上人生巅峰的

中学的时候埋头学习,不需要社交,再加上每天都在同一个教室里接触同一班同学,比较熟悉彼此,也就不存在社不社恐。

到了大学,突然自由了很多,没有任何限制。我是在国外读大学,不像国内的大学还会有班级的概念,国外的大学就算读同一个专业可能一周最多也就见面两三次,而宿舍又是双人甚至单人间,所以突然之间我没有了中学那种亲密无间的同学,所有朋友都需要我主动去结交。

这时的我开始发觉自己极不擅长社交,甚至在面对一群人的社交场合时,经常会紧张到手心出汗,躲在角落,害怕和人四目接触,更惧怕别人主动来找我聊天,因为我通常不知道如何回应,只能尴尬地笑。

作为社恐患者,我是如何踏上人生巅峰的

那时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我逼着自己报名了toastmaster,是一个类似英语演讲的活动,现在想来,那真是与陌生人尬聊的一个场合。好多人都和我一样抱着锻炼自己社交能力的目的来参加,看得出他们也很紧张,而最紧张的莫过于被抽中当众演讲。我参加的为数不多的几次活动中,我很幸运都没有被抽中,但每次等待叫号的那一刻真的紧张到浑身冷汗,我想如果真的抽中了我,我估计会当场跑掉,然后一个人躲在角落哭吧。

逼着自己去社交反而加深了我的社恐症状,于是我不再想要改变,在大学的后两年,我几乎都是独来独往,住单人间宿舍,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上课、去图书馆、外出看电影、看话剧、看演唱会……不需要与人社交之后,我变得轻松快乐了很多,沉浸在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里,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我最快乐的两年。

作为社恐患者,我是如何踏上人生巅峰的

后来也不是完全没有尝试过社交,我去竞选了学校的话剧社团,去尝试过参加各种活动认识新朋友,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虽然人在异国,社交时难免会有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但我深知就算在纯中文环境我也还是会这么社恐。

毕业后我找了份可以在家soho的工作,刚开始的一年做的很开心,没有老板天天管着我,更没有话不投机的同事,天天睡到自然醒,自己安排工作节奏。然而后来我才知道,刚毕业就在家soho其实无论对职场能力还是个人发展来说都不是很好的选择,而且长时间不与人交流,我也会觉得特别孤独、无聊。

那个时候是与两位室友合租,我甚至都害怕在客厅遇到她们,白天她们不在家我可以开着房门自由进出,但晚上她们一旦回来后,我就会关上房门避免任何接触。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有一天晚上我想确认厕所是否有人用,但我感觉到室友好像就站在我的门外,我小心翼翼地把门打开了一条缝来观察外面,结果正好被室友看到,我们俩四目相对后都愣在了那里……

作为社恐患者,我是如何踏上人生巅峰的

这么社恐的我,恋爱路上也几经坎坷。第一次恋爱时在大学时和高中同学谈的一段跨国恋,后来的三段恋爱可以说都是网恋认识的,每段也都是异地恋。我从来没有在线下面对面社交时遇到我喜欢的或者喜欢我的男生。

再后来,我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了一点小成就,慢慢有了自己的事业后,我把我的兴趣和事业当成了与人社交时的谈资,在聊天时也就自信了很多。我甚至还上台做过好几次公开演讲,我也学习了公开演讲时防止过度紧张的一些小技巧,更重要的是,每一次演讲后全场响起的热烈掌声,给了我莫大的欣慰,也激励我下一次更好地演讲。

作为社恐患者,我是如何踏上人生巅峰的

我现在依旧会不接除快递外卖之外的任何电话、害怕收到微信语音、尽量减少面对面交谈、几乎不参加一群人的聚会,但我现在不再为此感到特别的焦虑和恐慌,因为我充分了解了自己的性格,也知道我所擅长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就算社恐也可以有优秀的、发挥自我价值的一面,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社交达人。

之前网上有个段子,说社恐者最高兴的瞬间,包括了:

- 对方取消了你一直想找借口取消的聚会

- 当一件事可以线上解决的时候

- 整个周末不出门,一天不用和人说话

- 超市有自动结账机、银行有自动取款机的时候

其实,社恐的出现和流行离不开现代文明和科技的发展。正是由于科技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社恐才得以存在,否则的话,在古代社会,连电话都没有,人人都需要面对面才能沟通,社恐又如何存活呢?

作为社恐患者,我是如何踏上人生巅峰的

但也正是由于如今的社会对人们的社交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普遍青睐比较外向开朗的人,如果是社交达人更是能赢得大家喜爱,在职场、生活、人生中的道路都会走得顺利很多。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 · 津巴多博士在为《害羞与社交焦虑症——CBT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一书做序时写道:“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当下这样,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人们要想在当下社会立足,就需要娴熟的社交技能,这样才能和他人建立联系并成为朋友,为自己编织牢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然而内向者其实在人群中占比并不少,约为30-50%,而正是由于社会推崇外向的性格、优秀的社交能力,不少内向者因此而强迫自己变得外向、融入群体中。社恐者都是极其内向的一群人,而科学早就证明,内向者有自身的优势,他们思维缜密、心思细腻,如果说社交达人能够活跃气氛、加固人与人的关系,那么社恐者则可能在大家看不到的时候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一番成就。

作为社恐患者,我是如何踏上人生巅峰的

当然,严重的社恐也是一种精神疾病。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2013)里,对社交恐惧症有以下几个诊断标准

  • 个体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和焦虑;
  • 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
  • 社交情况几乎总是能够促发害怕或焦虑;
  • 主动回避社交情况,或是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
  • 这种害怕或焦虑与社交情况、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威胁不相称,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引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损害;

仅根据诊断标准也不能确认自己是否罹患了社交恐惧症,还必须依赖医生和检测手段的帮助。

我这几年的经验告诉我:轻微的社恐并不一定是坏事,它只是告诉你,你不擅长线下社交、与人建立关系,但每个人的价值还有很多,你可以做自己擅长的事并做到最好,就像《头号玩家》里面那个一手创造了Oasis虚拟游戏世界的James Halliday。

作为社恐患者,我是如何踏上人生巅峰的

社会不仅需要口才出众的社交达人,同时也需要很多专注于某个领域的改变世界的人。外向内向只是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必因为内向或社恐就感到自卑,相信自己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