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二年,这一年是苏东坡人生的转折点。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苏东坡正是处于事件中心主要人物,这见大事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案子的起因并不复杂,苏这一年被调任为湖州知州,按照惯例,他需要给皇上写一封到任文章以示感谢。但他没想到文章之中所写的句子竟然被新党曲解,他们认为苏东坡是对皇上不忠,还从他之前所写的诗作中找出了许多他们认为是在讥讽皇上的句子。皇上因此勃然大怒,下令逮捕了他。不仅如此,他的许多朋友也受到牵连,好友王巩就是其中之一。那段日子是苏东坡人生中最为艰难的日子,他想要解释却根本没有用,没人听他解释。 这段日子里他几次可以说是九死一生,皇上和新党都想要杀了,也有许多人纷纷上书为他求情。因为有众人的求情,再加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立下祖训:不可以杀士大夫。苏轼因此逃过一劫,皇上一道圣旨把他贬到了远离京城的黄州,好友王巩更是被贬到了比他还遥远的岭南宾州。 苏东坡心胸旷达,对于自己被贬只是一笑而过,但是连累了好友王巩却使他内心难安。他曾经愧疚地和王巩说:“都是因为我连累了你”。苏王两人是相识多年的好朋友,而且彼此都才华横溢,相互赏识,是莫逆之交。王自然没有因此而埋怨苏轼,反而劝他不要太过在意,在两人分开的时候更是和他畅饮一番。 当时的岭南还是一片蛮荒之地,生活条件艰苦,王巩的日子过得自然也不太好。好在四年后,皇上想起了他,便下了一道旨意让他回京做官。于是王巩便带着小妾柔奴开始了赶回京城旅程。 当年王巩被贬遥远的宾州,只有柔奴不离不弃,一直跟着他。在回京的途中,王巩想起了苏轼正在黄州,于是便去看望一下已经多年未见的兄弟。苏东坡见到阔别多年的好友十分高兴,亲自下厨准备了一桌佳肴。席间王巩让柔奴敬酒,苏喝了很多杯,然后问了柔奴一个问题:“跟着王兄在岭南,一定很苦吧,你当初后悔跟着他吗?”柔奴笑了笑,只说了8工字:“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对于她的回答十分钦佩,颇有感触。于是苏东坡大笔一挥写下了那首千古名词。 像柔奴这样有情有义的女子真是不多,面对困境不离不弃,两人携手相依,只要能在一起,不管在何地,都犹如身处故乡,这或许就是爱情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