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

 鉴益堂 2018-08-25
原文: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100)

增广补正:伤寒,阳脉涩(一是轻按时似有似无、不甚明显实在,即不属浮脉;二是寸部脉按之无力)、阴脉弦(一是重按脉弦、细而有弹性但不实硬;二是关、尺部脉按之较寸部有力)(此脉象一是不浮而弦;二是有寸独隐或聚尺的趋势),此类脉象可主病结在里在下(包括中部与半表半里部),依法当腹中急痛以应邪结在里,由于一开始(先)与小建中汤治疗而不见效果,据证可与小柴胡汤主之。

按:此条实际是想说明小柴胡汤(或四逆散)与小建中汤的脉证异同。二方皆可见脉弦(不沉不浮或沉)或聚关(或聚尺,但此种情况较少)、腹中急痛(拘急、拘挛而疼痛)之证,但小柴胡汤(或四逆散)以胁部急痛为核心并影响腹中、胸中疼痛,且无气上冲证,小柴胡汤更有胸咽至头面的烦热症状;而小建中汤则以腹中急痛为核心并影响胁痛,一般不会致胸中疼痛,也不会有烦热证,反有厥冷恶寒(四逆散虽厥而不恶寒)、气上冲之类证情;此二方之别,细辨亦不难区分。
“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一句,历来注家均释为先与小建中汤补虚,仍不差再用小柴胡袪邪;此说实似是而非。分析二方的组成,小建中汤虽是补虚的药,但小柴胡汤亦同样是补虚的药,非单为袪邪而设,否则“血弱气尽”之虚,小柴胡汤又如何可治?此其一;此处若能先用小建中汤后用小柴胡汤,则二证相兼可知,而小柴胡汤与桂枝汤证相兼,既可合方双解,小建中汤、新加汤之类实桂枝汤的加味,如兼有此类方证,大可用小柴胡汤合小建中汤或合新加汤双解,有柴胡桂枝汤法可参,实无分治的必要,再看前文四逆汤与桂枝汤的分治法,皆有治后里证愈而后再解外的明确指征,而这里用小建中汤后却是没有好转(不差)才转用小柴胡汤,可见此处并非合病兼证而是药不对证,此其二。由此可见此治法当属误治,是因为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临床脉证极其相似所致的误用、误治。临床治疗当以辨准方证药证而后用药用方为原则,不当有如此处所说的先用小建中汤试试、不见效又用小柴胡汤试试的这种开玩笑式的做法,而应该尽量提高辨证用药的理论和实战水平、务求做到方证的对,这才是正道,否则再试小柴胡汤还是不差又要如何再折腾呢?仲景书中错漏的地方极多,这些大家通过前面条文的讲述应该是深有体会的了,所以读这本书不能囿于文字,更不能为了要迎合他的字意而去找什么分次序治疗、先补虚后袪邪之类的幼稚借口。本条主旨在于说明小建中汤与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区别,这层意思十分明显,那么既然是类似的证情,自然不易区分、容易混淆,用错了、误治了又有什么奇怪了,仲景就是要用这个误治来说明二者的区别,那为什么不去想想这是不是误用误治而硬要认为他这里的治法都是对的呢?而且要是没有胸胁苦满,光一个腹中急痛,也不能是应用小柴胡汤的确证,用了小建中汤不差就说用小柴胡汤主之,这也不对,这样用恐怕结果同样是“不差”啊!所以他这里只是重点说这两个药的应用区别,说他们极相似、容易混淆,他真正的意思是这一个。读者还得自己通过前后的相关条文与方证的说明去找他们之间的区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