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小建中汤(虚劳,腹中虚寒而痛)

 仲景中医交流 2021-04-10

小建中汤

【原文】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小建中汤,以甜故也。

【作者】张仲景

出自《伤寒论》

【经典回顾

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伤寒)

2、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伤寒)

3、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

4、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

5、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

6、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

【剂量】

1、来自桂枝汤。芍药要是桂枝的两倍。芍药和桂枝等量时就是桂枝汤。饴糖1两半。
2、桂枝15克,芍药30克,生姜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30克,饴糖30克

组成

桂枝 芍药 甘草 大枣  饴糖

【功效】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时机】

1最多见到的是小孩子:很皮,不吃饭,鼻子中间是黑的(因为里面是寒的),专门治疗肠比较冷的状况;

2腹中虚寒的痛,即喜按。拒按的腹痛不可用此方;

3肝虚时,“上工治未病”的治肝实脾

4印堂青色,或者有青筋

【禁忌】 

1、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甘故也。

【应用】 

1虚劳腹痛,温按则痛减,舌淡苔白,脉细弦而缓。或心中动悸,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疫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2虚寒性的胃溃疡、一般的腹痛等;

3小建中汤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虚劳的一个处方。这个虚劳你可能看到的外症,小孩子的气喘,怎么病那么多,还有呢小孩子每天出去运动太阳一晒就昏倒,怎么晒个太阳也昏倒,这种就是虚劳。

4瘦子要长胖、厌食(减肥的要吃桂枝汤)。

【说明】

1温补缓急是补药,身体虚用小建中汤,便得以补养。临床上最常见在小孩子身上,脾胃虚寒,不吃饭,养不大,瘦巴巴,因为里面有饴糖,不仅可以补养,还好吃,甘味就能养脾胃,胃口就会开,长的就好。

2热敷时就比较不痛,这是虚寒,实证越按压越痛,小建中汤是标准的治疗虚寒腹痛的处方。

3在《解析方剂学》中,小建中汤应用在治疗腹痛、便秘、夜尿、口渴、打鼾、青春痘-痤疮、全身倦怠。青春痘大多在足阳明胃经经过的脸上,与脾胃有关,补养了脾胃,降胃气下行,青春痘就会消。

4身体很瘦,又常常肚子痛的孩子,如果还满脸青春痘,就可以考虑小建中汤。小建中汤也治便秘,它是针对脾胃的力量好,水代谢比较好,而常常大便干到拉不出来的人。小建中汤甚至能治疗夜尿,中州脾胃调整好以后,小肠的功能也就会强,让下焦膀胱比较热,心会移热于小肠,夜尿就好好转。

5小建中汤的桂、芍、草、姜、枣与桂枝汤的结构一样,芍药加倍止腹痛,再加饴糖,让脾胃得到补益。整体方剂的药性是纯补药,偏温热,除了芍药,没有其他寒凉药,纯补性,没有泻性药,是很重要的补虚方。
6在药物动力学上,升、降、收、散都有,让气机活泼起来。燥性、润性都有,润性比较大,是因为小孩子容易阴虚体液不足,所以要补一下阴液。
7此方性以温、补、收、润为主,温补性比较大,收性大,是一个补虚方,它滋润阴液,收敛补虚(不能够再发散,因为人本来就已经虚了),是一个温补收敛润剂

【比较】

1肝虚证时(比如肝炎)小建中汤补脾肝实证时用甘味药补脾

2里阴虚时,炙甘草汤表阳虚时(风一吹就感冒),小建中汤

【应用集锦】 

1慢性腹膜炎,符合小建中汤证者较多。如果患者重度衰弱、严重盗汗,黄芪建中汤更合适。如果腹膜炎有腹泻症状或渗出液较多时,小建中汤多无效。

2经常患感冒的孩子,可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黄芪汤等长时间服用,可以使患者变得不再易患感冒。

3、(1左侧脐旁天枢穴处挛急疼痛者,又似当归芍药散当归建中汤之证

2右侧小腹腰间聚结、手足冷、脉细无力者,当归四逆汤之证。

3腹皮拘挛,似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之腹证

4小儿疝气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都有使用的机会。但对于乳幼儿,用小建中汤的时候多。

5结核性腹膜炎(肺结核+腹膜炎)的轻症,如果没有腹水,多为小建中汤证。如果有便秘时,小建中汤可助通便。

6虚弱儿童经常衄血者,可用小建中汤

7对于肢冷证出现尿频、尿量多易疲劳等症状者,可用小建中汤

8瘦子要长胖:小建中汤

9黄疸是多种疾病多种原因所引起的胆汁外溢入血而呈现全身黄染的一种征象,是湿热郁结所形成。热胜于湿则为阳黄其黄色晦暗不明;湿胜于热则为阴黄其黄色鲜明

1若症见黄疸伴有寒热往来等症者,虽属阳黄亦可用小柴胡汤,因少阳主胆并有柴胡症之故。若腹痛者,去黄芩加白芍;若发热重者,去人参加桂枝以发之

2阴黄,症见色暗黄,腹部胀大,小便不利,脉沉迟者,可用真武汤防己、木通、茵陈,温阳利水以退黄。

3黄疸也有因虚劳致营卫失调而成黄疸者(虚劳性黄疸),其特点是小便自利,故用小建中汤加茵陈以调和营卫,并退黄。

10、(1脾虚发热,白天发热,自汗,脉大而没有力气,是虚劳,小建中汤证;

2肾虚发热,晚上夜里发热;盗汗,细涩的脉,涩脉多见失精。

11 十二指肠的炎症或溃疡多发于球部,其疼痛有个很典型的特点:节律性空腹痛、夜间痛,也就是饥饿痛、夜间痛,多喜按、喜热饮,即虚痛,多用小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或者归芪建中汤

12、(1小建中汤时常被用在治疗肝病上。治肝,我们时常用苦温化湿法,像乌梅丸吴茱萸汤等,最浅的治肝处方就是小建中汤了。所以遇到肝病的病人,我们给病人吃小建中汤就是怕肝木剋到土,就是肝肿大压迫到脾脏,小建中汤能够健脾阳。

2肝寒时,肝会肿大,会将脾脏顶起来。脾脏也肿起来。一般肝脾肿时,是寒症,我们开温药。

3肝炎肝肿大顶到胃,没有胃口,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就是小柴胡汤。没有胃口,可以加白术三钱、茯苓四钱;病人身发黄,精神很好,加茵陈;如果病人虚烦不得眠,加栀子。

4肝大脾大肝脾位于胁下,肝脉布于胸胁。肝大、脾大是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故从少阳以疏其气,气行则血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取小柴胡汤加减中的去大枣加生牡蛎之法。

5肝大脾大,属于袓国医学的胁痛、积聚或癥瘕等病证范围,多因情志郁结、饮食失节等引起肝脾两伤,肝失疏泄条达,以致肝气郁结,故两胁胀痛。气郁则血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发生肝大、脾大。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可用消遥散疏肝解郁、软坚散结。

13、小儿经常出现鼻子出血,可用葛根汤,虚弱儿童、面色差用小建中汤效果好。

14便秘没有其它任何症状,不为所苦,是小建中汤及建中汤类,或者人参汤等。

【比较集锦】

1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小建中汤,更加当归,名当归建中汤,更加黄耆,名黄芪建中汤

2腹痛:

1小柴胡汤:伤寒之邪迫于里而热痛;如果有烦躁,则因外邪迫里,心烦喜呕;

2小建中汤:和气血、缓急迫之方;如果有烦躁,则以心中悸为主。

3腹痛:

1桂枝加芍药汤的腹痛较缓,有休作;

2小建中汤的腹痛较急,痛无休止。

4腹痛:

1实症腹痛较缓,腹内必有实邪。

2小建中汤的腹痛但见里急,无实邪,且腹痛如扯如拉。

5小建中汤证,而虚赢极甚,肌肤干燥且腹满挛急,按之硬痛者,此乃干血也,为大黄䗪虫丸之证。

6若见小建中汤之腹状,而少腹拘急,痛引腰背,或腹中刺痛少气者,当归建中汤证也。刺痛者,痛若锥剌,血气不和而痛也。少气者,息短而弱,气短之谓也。

7虚痨诸证表

虚痨诸证

1男于平人脉大或脉虚极;

2平人脉虚弱细微,善盗汗;

3男人面色薄,亡血,里虚,口渴,脉浮;

4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

5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

6脉浮弱而涩,精气清冷无子;

7人年五六十,脉大,痹侠背行,或肠鸣马刀夹瘿者;

8脉沉小迟、脱气、疾行则喘渴、手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

9脉弦大芤虚,妇人半产漏下、男子亡血失精。

91柴胡桂枝汤:心腹卒中痛

2小柴胡汤腹痛,无表证,胁肋下抵抗。

3小建中汤腹痛,虚证,腹软脉虚。

4黄连汤心下痛,胸中烦热,呕吐。

10、(1上焦虚寒:人参汤

2下焦虚寒:附子汤

3中焦虚寒:小建中汤

11、(1小建中汤是小腹寒,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胶饴一升

2大柴胡汤是中焦的重寒,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胶饴一升

3胸中寒是乌头赤石脂丸乌头一分炮,蜀椒 干姜各一两 附子半两 赤石脂一两

12胸胁苦满,如立二大竹,按之坚,此坚块也,柴胡加芒硝汤。芒硝软坚毒也。如果不明腹诊,以为小建中汤,或作芍药之拘挛证,大误也。也有人认为立二大竹不是柴胡加芒硝汤,而是大柴胡汤中加芒硝更合理。当临症辨别。

13为病症,其所发之处有三:心中、心下、脐下,且其候不一。

1因水气而致者,半夏麻黄丸证、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真武汤证是也;

2因热而致者,小柴胡汤证;

3因急迫而致者,小建中汤证、桂枝甘草汤

4由惊而悸、忧而悸、时悸时止者,无须服药治之(当治其因)。

14 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151很容易感冒:桂枝汤

2风一吹就感冒:表阳虚,小建中汤;一感冒就吃经方,就不会有感冒了。

16(太阴脾虚)虚人感冒,桂枝汤,如兼有里证有三种情况:

1兼腹痛,用桂枝人参汤

2兼下利,用桂枝人参汤,即人参汤桂枝

3兼有身痛、脉沉迟(关脉沉迟),用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名家论述】

1、小建中汤《伤寒笔记倪海厦

伤寒的时候,病人的脉应该是弦紧,结果病人的脉,阳脉涩,阴脉弦,阳脉是寸口的脉讲的是表,涩代表虚,所以表是虚的,寸、关、尺又叫做上焦、中焦、下焦,寸又可以叫做表,尺又可以叫做里,阳脉寸脉比较浮的时候,就知道病在表,寸脉比较沉下去的时候,就知道表虚掉了,阴脉是指尺的脉讲的是里,阴脉比较弦的时候,第一表示里有水,第二表示病人有痛的感觉,这痛一定是水,最主要是寒,弦的脉摸的时候感觉很细像吉他弦,按下去的时候跳的很强,代表里寒了,里寒代表腹部寒痛,法当腹中急痛,应该是腹中急痛,绷得很紧,抽筋那样,先与小建中汤。

如果不摸脉,如何知道里寒?像小孩鼻子的山根,就是鼻子的尾巴,山根如果是青色的,代表里寒,里不但寒而且痛,十个小孩九个山根青的,小孩体格很差的话,蚊虫咬到皮肤就肿一块,没病的小孩,还不喜欢吃东西的话,根据经方,桂枝汤是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桂枝用三钱的话,白芍用六钱,白芍是桂枝的两倍,因为会腹痛,所以小建中汤和桂枝汤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小建中汤重用白芍,这人本来脾脏的功能就比较差,桂枝汤本来就是健脾阳,张仲景加饴糖在里面,饴糖就是麦芽糖,加饴糖在里面小孩就会喜欢吃,脾脏本来就主湿主热,饴糖很黏稠,药一下去。脾阳马上就壮起来,就是靠桂枝汤,饴糖的功能一是甜,让小孩爱吃外,一是脾的津液不足的时候靠饴糖在里面;小建中汤一下去的时候,胃口大开,肚子痛就没了,小孩就开始肯吃东西,开始喜欢吃谷类的食物,所以常常小孩不喜欢吃东西的时候,就给他小建中汤。

这个条辨,换个角度讲,当看到病人有伤寒中风的表证的时候,可是这人里虚掉了,最轻剂,刚开始用的就小建中汤;吃了小建中汤好了变成纯表证的时候,再去看证,开桂枝汤或葛根汤或……,这一本经方里面,只有两个专门治疗里虚的方;人如果得到感冒表证的时候,要里实才能发表,如果发现病人是里虚,第一个就是小建中汤,第二就是炙甘草汤;一般的人小建中汤就好了,炙甘草汤是注重在「脉结代」的病人,吃完小建中汤再看病人有没有表证,如果没有就算了,有的话再对证开药,所以先与小建中汤,先把里虚补足,再给他小柴胡汤,如果小柴胡汤吃完,肚子还痛,这就不是里虚,是小肠下方静脉血流不顺畅,就把小柴胡汤里面的黄芩拿掉,改成白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