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建中汤方

 鉴益堂 2018-08-25
原方: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一是指胃肠湿盛以致胃口不佳、痰多、口淡唾多喜呕这类湿寒证的人;二是指湿热内蕴的人,与酒客相类似,可参考17条)不可用建中汤,以甜(胶饴甘温滋腻助湿,助湿不利与胃肠湿盛之证,助热又不利于热证,故湿寒湿热皆不宜用,且具滋补作用,实证无论寒热亦不宜用,惟用于燥寒的虚证最为适宜)故也。

参考比例:桂枝三 炙甘草二 红枣四 白芍六 生姜三 红糖(或麦芽糖)五(~十)(后下);分三服。

合方分解:小建中汤=桂枝汤(白芍用量加倍,相当于“桂枝汤+芍药甘草汤”)+红糖(或麦芽糖)。
胶饴即麦芽糖,是一种滋补滋养的营养品,其味甘甜,有很强的缓急补虚(主要是滋润干涸、补充血糖和营养)作用,其缓急作用与甘草、红枣相似,补虚作用与红枣相似,而力量均更强,但偏于腻滞,故胃肠湿盛以致胃口不佳、痰多者不宜多用,并参考方中的说明。本人在实践中感觉用麦芽糖比较麻烦,故常用红糖代替,感觉用红糖比较方便些,效果也好,此经验供大家参考。

按:本方为桂枝汤的加味,故桂枝汤证此方亦常具备;方中加大了芍药甘草汤的用量,可见腹中拘急(腹中急痛)与手脚拘挛的证情比较严重;同时加用了治燥寒虚证的胶饴,可见其腹痛证是一种干性涩痛证而不是湿滞的下利肠鸣证,同时病人常有口舌、皮肤干燥,思或喜甜食,瘦弱(干瘦)等一系列类似贫血、营养不良、枯涸失润等的表现。
方后的说明虽然说“呕家不可用”,其实只是针对湿热、寒湿、实热、寒实这类人群说的,不宜用的只是实证(因为此方有比较强的补虚强壮作用,实证用之有实实之弊)、湿证(此方甘润能助湿)、热证(此方能温寒,热证误用反会助热)的证情,如果是虚寒无湿而反干涸的呕家,反倒是可以对证用之以止呕的。对于这种可用的呕家,临床上是可以通过脉证、腹诊等的综合细致的分析区别出来的,比如湿家的呕,常吐水、外观也有水肿、小便不利之类,只要仔细诊察、细心分析和思考,其实要区分清楚也并不困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