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1z

 致曲解老子的人 2018-08-25

推理《道德经》61施政总纲,治大国篇

----

(/治)大国(者/若居)下流天下之(牝/交)天下之(交/牝)也牝(常/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国)宜为下

----

6101治大国,若居下流。

6102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也。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6103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6104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各得其所欲,大国宜为下。

----

【邦:京畿内划地管理为邦,邦君无兵不世袭】

【国:京畿外封城开荒为国,诸侯世袭有兵权】

【下流:用帮助对方这样的方式】

【天下:诸侯】

【交:交胫也,两脚交叉规规矩矩地坐着。】

【静:补不足也。这里指解决问题】

【人:皇族精英。这里指诸侯】


6101-1治大国若居下流。

治理(治)大侯国(大国),请侯王一定要(若)用(居)引导大诸侯帮助(下)四周小诸侯解决问题这套方法(流)。


6102-1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也。

朝堂上诸侯们(天下)两腿交叉规规矩矩排排坐着(之交),因为诸侯们(天下)全心全意关注着王(之牝)的动向。


6102-2牝,恒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王(牝),从来(恒)都能提出(以)解决问题(静)的办法来抚平(胜)诸侯之间(牡)的争纷。侯王你要学会运用(以)解决问题(静)这个办法,来建立(为)你暨聪明能干、又仁心圣手、愿意协助(下)诸侯的形象,博取诸侯们的信任。


6103-1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同样地(故),大国(大国)运用(以)解决问题协助(下)小国(小国),大国就能(则)博取(取)小国(小国)的信任。


6103-2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小国(小国)运用(以)解决问题帮助(下)大国(大国),小国也能(则)获得(取)大国(大国)的信任。


6103-3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所以(故),大国采用(或)解决问题协助(下)小国,可以博取(以)小国信任(取)。小国采用(或)解决问题帮助(下)大国,一样能获得(而)大国的信任(取)。


6104-1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实际上大国(大国)只是(不过)想要(欲)拉拢培养(兼畜)更多的小国(人)做挡箭牌,小国(小邦)只是(不过)想要(欲)趋前伺候(入事)更多的大国(人)作靠山。


6104-2夫各得所欲,大国宜为下。

只要采用我说的办法(夫),大国小国不就都(各)能得到(得)他们想要的结果(所欲)了吗?侯王你只要引导大国(大国)率先主动(宜为)协助(下)小国,这套政策就已经成功了。

推理《道德经》61-1领导四方诸侯的管理术

----

1. 帝王术,真正的帝王管理术只有第57、58、60、61总共四章,第36章只能说是管理的手段,还称不上“术”,而且应该放在第61章的后面才容易看懂。


2. 本章推理要从第四段开始。兼畜=(大国)到处培养(小国),入事=(小国)趋前服侍(大国)。从这两句就看得清楚,本章还是讲大小诸侯互动之道、加上王的管理统御之道,这样的命题。


3. 推理总是从字义开始。王弼本“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出现重文。“者”是错字不在话下,“两”、“各”意义重复,老子用字这么精简的人,不会这样下笔的。这时就要用到舍去法:“夫各得所欲”意义已经完整,“两者”就属衍文。大者宜为下的“者”是为了配合前面的“两者”而改的,很容易判断原字是“大国宜为下”。


整体而言,第四段后半的涂改,和道可道01章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改后)、“此两同出,异名同谓”(原文),涂改手法简直一模一样,罪证又加一条。


4. 第一段的“者”已知是错字,原文剩下“大国◎下流”四字,再根据本章命题,就可以套入上一章“治大邦若烹小鲜”的句式,再参考其他版本的“居”字,最合理的复原就是“治大国若居下流”。五千言里总共就一个“流”字,其原始字义根本无从推理,只好假设就是三教九流的“流”了。


5. 第三段看似复杂,但是老子采取了双重对句的句式,推理就有机可乘。以正治国57章告诉我们“取(博取对方的认同)”字的用法,本章虽有“取/已取/而取”,多加推理还是可以分辨的。


6. “或”下以取:古代字义明显不同于今天。古代的“国”特指有城墙围绕的城池,那么,“或”从豆(民生)从戈(军事),就相当于城内的施政运作了。从诸侯的角度看,把“或”理解为规划执行,当算作合理。


7. 虽然还不知道‘下’是什么,但是第三段一大堆‘取’已经告诉我们,大国小国正在互相博取信任、争取真心对待,而不是伺机倾轧、勾心斗角,不是之前讲的小鱼吃大鱼(36章)、大鬼不神(60章)啦。总而言之,‘下’是一个正面取向的动作,应该是没错的。

推理《道德经》61-2互相帮助是诸侯生存的正道

----

1. 那么,‘下’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办法?这可要从第二段着手。第二段有超多的字需要推理,‘下’还就排在最后,需要一点耐心。


2. 交:(说文)交胫也,两腿交叉而坐。这就有得推理了:天下之交(诸侯们全都规规矩矩地排排坐着),干嘛?这只有诸侯集体面见王的场合才有可能。唐朝才开始有椅子,之前大家都是盘腿而坐,王也不例外,顶多是盘腿坐在台阶上,方便大家看见而已。


3. 牝:天下之牝(诸侯们的雌性),这又指啥呢?该没有写错吧?天不转人转,把两句合在一起,又可以再推理一下:诸侯们排排坐着,看着他们的王(雌就是雄性想要争取的对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牝恒以静胜牡(女性的‘静’永远胜过男性),王的‘静’永远强过诸侯。是喔,可是这‘静’又是什么呢?


4. 静:你要是光查说文:审也,从青,争声。那就陷入死胡同了,因为三点解释没有一点是对的。我也不得其解很久,直到有一次看到网上说明:静,(当名词)平也,(当动词)补不平使平也。原来如此,平静平静,“平”是名词,“静”是补平的动作,是个动词啊。牝恒以静胜牡(雌性永远有办法抚平解决雄性心中不平的情绪)。已知雄性指的是诸侯,那么雌性指的就是王了。而诸侯们心中不平的情绪是什么?就是诸侯之间的争纷、需要王出面解决的困境喽。嗯,这果然是王才能补平的拿手好戏。


5. 下:以(用)静(补不平使平)为(主动)下(?),我想你也发现了,下就是帮忙帮助,让问题得以解决的意思。大邦小邦都想办法帮助自己的邻近邦国,帮得越多,获得的信任越大,将来自己有问题了,获得邻近邦国的帮助也越大。


6. 为下:主动帮助(四周邦国)解决问题,这才可能是老子的逻辑。什么谦虚谦下,这样空洞的表面文章,现在想起来,这不就是孔子说的“礼”吗?谦虚有礼,结果什么忙也不帮,即使在今天,也绝对不是我们应该的行为准则,对吧?


7. 宠辱若惊13章有一句“宠为下”,发自于王(宠)针对你而做出的(为)帮助、训示、指导(下),字的用法和本章完全一致,我想这可以互相印证王弼文本的正确性。


8. 60章和61章看似完全不同的作法,其实正好隐含了“远交近攻”的真义。京畿的邦君在近处,王就亲自出手,拿着锅铲“烹”小鲜,反正邦君没兵,煎坏一两次也不怕。四方的诸侯在远处,鞭长莫及,王就要诱导诸侯互相帮忙、互相牵制,反正侯国不能搬家,互相又靠那么近,总会有摩擦发生,总会有拜托王出手的时候,不怕逃出五指山。


9. 如果在今天,要怎么看待老子的远交近攻呢?以中国为例:现在的中国就相当于西周的京畿,省就是邦,中央要用烹小鲜的方式积极领导、发展民生;世界各国就是诸侯国,中国要用居下流的方式柔性引导、协助各诸侯国发展民生、兼和睦相处。民生能够双向交流,世界一定大同。


时代不同了,以前光用贸易,中国输出高端名牌,例如丝绸瓷器茶叶,就能引诱诸侯国发展民生以筹措资金。只是单向贸易有后遗症:诸侯国发展不了民生又受不了引诱最后就会去抢,强迫开放、殖民、霸权,什么都来,非要和中国贸易不可。今天继续单向贸易,诸侯国生产力低落又不敢抢,只会越来越穷啊,所以今天要先出口基建,协助诸侯国创造生产力,才有办法支持中国的生产力。咦,这句话怎么有点拗口?不过事实就是这样,大家自可以推理:出口基建才是世界大同的基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