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z

 致曲解老子的人 2018-08-25

推理《道德经》63做事不难,按步骤加耐心

----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630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640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30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6304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6302【衍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无为:执行政策不会发生错误】

【无事:推动农事不会妨碍耕种】

【无味:政令宣导不会误导失真】

【天下:诸侯】

【圣人:杰出的王】

【大:王的】

【德:不失得的得,指税收的米粮】

【天下:诸侯】


6301-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施政(为)要确保诸侯不会发生错误(无为),农事(事)要确保诸侯不会妨碍耕种(无事),宣导(味)要确保诸侯不会误导失真(无味)。


6301-2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拆分大问题(大)化成小问题(小),准备做的多(多)抱怨自然少(少),要正经处理(报)诸侯们因为收成差造成进贡不足量(怨)的问题,要(以)给予通融延后进贡(德)鼓励诸侯们继续努力。


6403-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粗如二人合抱(合抱)的(之)树干(木),生长开始于(生于)细如发丝的芽孢(毫末)。高达九层(九层)的(之)高台(台),建筑开始于(起于)夯实的地基(垒土),长达千里(千里)的(之)行程(行),起步开始于(始于)你迈出的步伐(足下)。


6303-1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解决(图)困难事(难)要从(于)事情中(其)最容易的地方(易)做起,执行(为)大计划(大)要从(于)计划中(其)最基本的细节(细)做起。


6303-2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杰出的王(圣人)处理事情的时候都很认真,从来(终)不因为(不为)自己是王(大)而轻忽从事,所以(故)他能够(能)完成(成)本该(其)王(大)要做的事情。


6304-1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轻率做出承诺(轻诺),必定(必)踢到铁板难以维持信用(寡信),以为都很容易(多易),必定(必)无法收拾陆续碰到困难(多难)。


6304-2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就算事情很容易,杰出的王(圣人)仍然(犹)把它当作困难事(难之)来处理,侯王你只要照这样做,无论怎样(故终)也不会(无)碰到麻烦(难)的(矣)。


6302【衍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诸侯们(天下)认为最困难的事(难事),处理必定(必)开始(作)于(于)最容易(易)的地方。诸侯们(天下)认为最重大的事(大事),处理必定(必)开始(作)于(于)最细微(细)的地方。

推理《道德经》63-1魔鬼总是藏在细节中

----

1. 第三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文意已经很完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明显是后人的衍文。证据一:天下变成形容词、不是诸侯了,明显不认识老子的关键字。证据二:第二组对句根本就是第一组对局的释文,内容完全一致。证据三:老子惜字如金,5个字能讲完的、绝对不会用8个字找自己麻烦。本章“夫”及两个“是以”看不出有任何作用,都建议删除。另外,64章却少了两个“是以”,可见,不但错简排不回去,连文字都能排到自以为是的地方,这位文抄公也实在厉害的可以了。


2. 这一章相当于办事方法的总整理、总复习,全篇散发出和上一章相同的紧张气氛。全篇原本只有3段,竟列出3种不同方向的办事原则,这在老子的论说结构当中是相当少见的。第64章原来多出“合抱之木”一整段,24个字竟只有一个主题,完全不符合老子惜字如金的原则。但无巧不巧,这个主题也是办事方法,暂且就先移入本章了。


3. “为”是施政,“事”是农事,“味”是什么?这就考倒人了;五千言另外还有两次用到“味”,第12章五味令人口爽,第35章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这两处都只能解释成色香味中的味道,没有什么更深一层的意义。但是味无味若只解释成味道,那就真的无味了;施政和农事,各有所指,唯独这个“味”,恐怕要解释成政令宣导、解说者是否参杂了自己的概念,是否失真来解释比较合理。


五千言里面,“言”和“行”经常是相对的,例如美言对应善行,第02章的拍马屁(口头报告)对应第01章的文字功能(文字报告),等等。施政和农事各有所指,都是“行”,政令宣导则是“言”,完美相对。我想这样子解释“味(宣导)”应该是合理的。


4. 大小多少:此句无可参考,翻译人言言殊,我的翻译只能说尽量扣紧“原则”二字,凭感觉进行。


5. 报怨以德:“德”指的是国库里的税收米粮,王对于“诸侯的怨”要宽容、要给予不得,目的是要诸侯感恩图报。什么是诸侯的“怨”呢?这可是很好玩的文字游戏。王在宣导四方农民前来投靠的时候,开口闭口就是“保证”农民丰收。可是,万一,没有丰收呢?诸侯收不到足够的税赋,身边的贵族人却个个嘴巴开开、需要喂养(发薪水),只好进贡少一点了。可是进贡少了又会受罚,哎,这还真是个两难。


我相信老子用“怨”这个字是有深意的:进贡不足数是诸侯的错,那没丰收是谁的错?是谁保证只要听话、早服,就会丰收的?就算你是诸侯也不愿意顶这一条吧?所以诸侯接受处分的同时,“心怀怨恨”就免不了了:明明是王的错,天时没弄对,干嘛要处分我?别人只是运气好、多下了一场雨而已,别人只是心狠手辣、敢叫农民庶民饿肚子而已……。诸侯因为进贡不足数遭受到王的处分叫做“怨”。依法从事却因为结果不好而遭受处分叫做“怨”,从这一角度来看,的确很传神。


6. 第一段提出五项办事原则,第二段着重脚踏实地,第三段不要好高骛远,第四段要求谨慎行事。老子说侯王请你“事”无分轻重大小,尽量分割成独立的段落,每到一个段落开始、在处理之前,先默诵一遍第63章,自然就不会离谱了。所以这一章根本就是集座右铭之大成,专为安侯王的心而编撰的一课。


2800年前的座右铭,怎么一点都不觉得落伍呢?如果同学们常常觉得办事做决定不安心,你也可以学学古人,喔,弄错了,是学学万人之上的王,背起来默诵一遍,很有用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