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刻】从一方印谈篆刻大家吴熙载

 石安说 2020-05-23

图:石安刻朱文印“望美人兮天一方”,尺寸:2*2cm

“望美人兮天一方”印由清代篆刻家吴熙载原刻,石安觉得文字意境不错,仿刻了一方。

该印文字原句出自宋代大家苏轼的《前赤壁赋》,赋中有“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句子。该句形式源于战国时期屈原所创楚辞体(也叫骚体),以"兮"的语气字作停顿处标志。

句中的"美人”典故出自屈原《离骚》中诗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其中“美人”比喻为古代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图:吴熙载画像

吴熙载(公元1799-1870年),清代篆刻大家。字攘之、让之,仪征(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别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师从包世臣(清代篆刻大家、皖派鼻祖邓石如的弟子,为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学理论家),是邓石如的再传弟子。

籍由吴熙载,邓石如的“印从书出”的印学理论和印论实践得以光大发扬。吴的忘年之交、同为晚清篆刻大家的赵之谦曾有诗赞:“圆朱入印始赵宋,怀宁布衣人所归。一灯不灭传薪火,赖有扬州吴让之。”

吴熙载作为印坛皖派的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除了极高的印学成就外,还精通金石考证,擅长绘画,书法方面篆、隶、行、楷四体皆工,尤以篆、隶见长。

图:吴熙载篆书对联

吴熙载自幼喜欢刻印,初以秦汉为师,十五岁后临汉印十余年,打下了深厚的汉印功底,早期印风曾受浙派名家蒋仁、陈鸿寿等的影响,自30岁时包世臣悉数传其所藏邓石如亲拓《完白山人印稿》及邓石如印章、书法后,从此“笃信师说,至老不衰”,“尽弃他学而习之”,对邓氏心追手摹,用心其中,最终形成“运刀迅疾,圆转流畅,功夫精熟、意境澹荡”的个性风格,成为一代篆刻大家。对其后的篆刻名家如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等都有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图:吴熙载朱文印“画梅乞米”

观吴氏印作,线条刚健婀娜、寓拙于巧,风格舒展灵动、俊美秀逸,刀法施以薄刃浅刻,刀锋正偏结合,冲刀为主,冲切结合。刻印时使刀如笔,追求篆书尤其是汉篆的书法笔意,把邓氏“书从印入,印从书出”的艺术观点发扬到了一种极致。著有《吴让之印谱》、《晋铜鼓斋印存》、《师慎轩印谱》、《通鉴地理今释稿》等。

图:吴熙载白文印“吴熙载印”

赵之谦在一方印的边款刻道:“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得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近代篆刻大家吴昌硕也曾说:“让翁平生固服膺完白,而秦汉印玺探讨极深,故刀法圆转,无纤曼之习,气象骏迈,质而不滞。余尝语人:‘学完白不若取径于让翁’”。(文/石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