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心得录—(张大昌弟子衣之镖)

 再现红尘111 2018-08-25

三、脾土门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临证心得录—(张大昌弟子衣之镖)

(一)补牌汤验案

1.厥证案

本县程志庄乡杨庄村马某,,男,12岁。1994年2月4日初诊。两天前因“感冒”发烧,经某医用消炎、抗病毒、退热及大量激素治疗,热退而四肢厥冷,无力不能行走,精神萎廉不振,常闭目欲眠,查其舌淡无苔,呼之可答而声音低微,四肢凉甚,脉细而微,断为少阴证,

予以小补脾汤加减:人参15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炮附子15克, 用水1500毫升煎取500毫升,分三次温服,四小时服一次,尽剂而愈。

按:此证为外感风寒之邪,因大量激素和解热西药,至使汗多亡阳,证之欲眠,脉之细微,正符合《伤寒论》少阴证之提纲,乃寒邪逆入少阴而寒化之证,故用小补脾汤去白术之,加炮附子之回阳救逆,温通祛寒,力专效捷,

此方在《辅行诀》中见于五脏辦证之补泻方中,治外感之病亦不妨用之,有是证即用是药,不必拘于外感杂病之成见。谓《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乃《伤寒杂病论》分成者,良有以也。

2.腹胀案

本县城西街丁某,男,50岁。1988年9月10日初诊患者因早期肝硬化、慢性胆、胃炎在某院住院治疗周,出院后仍腹胀,院腹痛疼,某医用大柴胡汤三剂,未除而又增腹,目4~5次,食欲不振,消化欠佳,时有干呕,口欲饮。查其体质瘦弱,面色菱黄,腹部影隆,即之如鼓,胸腹有青筋出,脘腹痛而喜按,大便溏有完谷,舌质淡而乏津,舌下脉络曲张,苔薄白,脉微而弦,证属牌虚胀泄,

予大补牌汤加减治之::党参30克、炙甘草15克、干姜15克、白术10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旋覆花10克以水2000毫升,煎取800毫升,温分四服,昼三夜一服,日一剂。

9月13日复诊:胀减,泻泄,腹痛止,效不更方,继服5付,后改为丸剂常服,半年后已正常参加劳动。

按:藏经洞本《辅行诀》脾病补泻方前,所载虚实辨证条文句颠倒,误将“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作虚证,“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作实证,先师张大昌先生曾从文献学角度指出过此问题。

此例症状及所用方药的疗效,证明藏经洞本《辅行诀》此条文确为传抄之误。此例所用药物,系大补牌汤原方,遵原书小补汤下加减例腹痛者倍人参。小补牌方与《伤寒论》理中汤(丸)及《金匮)人参汤同,陶氏小补牌方下之加减例,仲景理中汤(丸)加减例亦基本相同,均是七项加减,但《伤寒论》“腹满者去术加附子”,《辅行诀》中为“气少者加甘草一两半”,其他不同均是句式和各项先后次序的差别,,文义相同。

(二)泻脾汤验案

1.脐周冷痛案

本县胡庄胡某,男,66岁。2010年5月3日初诊。

青年时饮食不忌寒凉,常有脐周阵发绞痛,西医谓系肠痉挛,近数年病发频繁,痛引左少腹,每日晨起腹痛即便,便不溏,消化尚可,便下痛止,时有肠鸣,喜热食而肢畏寒,舌质色淡,苔薄白,脉微弱,

予大泻脾汤去黄芩加白芍 、附子15克生姜15克、甘草15克、大黄10克、枳实10克、白芍15克、用水1500毫升煮取600毫升,温分三服,日一剂共用6天,诸证痊愈。

按:此人体格壮实,,虽多年即有此病,而不在意。现已老年,阳气渐衰而寒疾加重。脾主大腹,而脐部皮肌菲薄而内通于腹,外寒邪易从此入,饮食入胃达肠,寒食互结至此不下而痛。壮实之人自有排疾之机,肠鸣者即肠加强排出寒食之结 ,便下则腑气畅通而痛止。

大泻脾之方,姜附以温阳去寒,大黄、枳实以推荡结聚,因证寒无热,故去芩之苦寒加芍以行血止痛。

2.寒积腹泻案

本县孙家寨张某,女,30岁。1983年7月5日初诊。体素健,饮食不畏寒凉,半年前始腹痛即泻,泻下止,粪便时有黏液,日5~7次,每晨起必泻,渐面黄食少稍进食,痛泻立作,体质已见消瘦,虽经中西药多方治疗, 病情时发时作。查其舌体大色淡苔白厚,脉沉弦有力,

予大泻脾汤加减:附子15克、干姜15克、大黄20克、积实15克、甘草15克、炒二丑15克、炒槟榔15克用水1000毫升煮取400毫升,温分二服,日一剂,

7月8日复诊:上方一剂后,大便泻下胶冻样便甚多,,共3次,次日服药后大便2次,仍有胶冻状物,昨大便二次,已基本无黏液,腹疼亦甚轻微,食欲有加,,改用小补脾汤:党参15克、炙甘草15克、干姜10克、焦白术10克用水1500毫升,煮取600毫升,温分三服,日一剂。

按:持体健而不节寒食,寒积于中,脾之精微阴液附之不能温化,日久积重难去。有形之积滞阻其肠中,肠欲传导使下而不能,故腹部作痛,便下则积滯暂减而痛止;精微阴液不能运化敷布则清浊不分,杂然而下;如是日久营而不养,体渐消瘦。其治则非温不能去其寒,非下不能荡其积。小泻脾汤中附、姜能去其寒,大黄、枳实可去其积,甘草甘缓和中复津液,助脾用。虑苓之苦寒有雪上加霜之虞而舍之,以合此例之用。但舌苔白厚,脉沉而有力,重积日久,故又加入炒二丑以助大黄、枳实之推荡,炒槟榔以其消食磨积。

当代名医岳美中先生曾有舌苔厚者应用槟榔之论,余遵而用之确验,见舌苔厚之证每喜用之。复诊时寒积已除,故改用补脾小方助牌健运之用以善其后。

3.脘胀满案

本县后葛赛张某,女,35岁,2007年10月28日初诊。患胃炎数年,近半月来脘腹胀满加重,便溏,日2~4次,晨起必便,脐部凉感而痛,肠鸣、背沉、胸闷、多太息,舌淡苔薄白,脉沉有力,

予大泻胂汤炮附子15克、生姜(切片)15克、甘草15克、大黄10克、积实10克、半夏15克,用水10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两次温服,日一剂。

11月2日复诊:服上方一剂时腹中雷鸣大作,胸背症状即除,次日服药后,肠鸣减少,刻下脘部胀满亦减,大便日2次,腹部稍畏凉,继用上方连服5天。诸证皆意。

按:《轴行诀》云“邪在牌,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根据虚是正气虚,实是邪气实的理念,笔者认为此条之“邪在脾”即所指为实证;“则肌肉痛”是脾实证都可见肌肉痛之证;但牌实证有寒实和热实之分,即“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阳气不足则塞邪来犯,肠排邪下出故肠鸣,寒邪不去而腹痛,如此例之用姜、附之证;阴气不足则热邪犯之,中热则消谷善饥,如胃病善饥之用黄芩者。此例为寒实证,有姜附以治其寒,大黄、枳实以助排寒下出,甘草和中缓急,扶牌止痛,因系寒证而非热实,故于大泻脾方中去芩而不用。又因胸背不适,故加主“胸胀”之半夏(本经》此例第一天服药后即肠中雷鸣,乃胃肠排寒邪下出之力得积实、大黄而加强的现象,顺势利导,乃临证要领,不可视为病情加重的现象。

又《金匮》大黄附子汤,《千金》温脾汤均与此方义相通,孙真人又有“陶氏之后身”之称(见《陶弘景传》,可见经方一脉相承的踪迹。

4,咽痛案

本县头百户村李某,男,57岁、2007年10月7日

初诊咽部痛五年,数月来发作频繁,剧痛如刀刺20天。午微恶寒,多吐诞沫,咽部下半夜痛疼难忍,常烦不宁,有时打器物,恶风(常戴口置以防风凉),肢冷,并有食少,咽干口渴等证。昨下午自大汗出,水样大便连下8次而止,之后,咽痛稍缓。刻下患者仍虚烦不安,精神菱靡,肢凉不温,舌质淡,若薄白,脉微细,

予小泻脾汤加味:炮附子15克、生姜(切片)15克、甘草15克、半夏15克、桔梗10克、防风15克、天虫10克用水1500毫升,煮取600毫升,频频咽津,日服一剂10月12日复诊:咽痛明显减轻,四肢转温,指端微凉,下半夜仍咽痛,口干燥欲饮,时微有恶寒。

继用上方加川贝母6克,并加用猪肤汤频服:取猪皮500克,用水1000毫升煮至500毫升,加入纯蜂蜜250克,烧沸,酌情频频咽津

10月20日三诊:诸证基本痊愈,,已可食用慢头,仍时感口干舌燥,汤方改为: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桔梗10克、甘草10克、炮附子10克、半夏10克、川贝5克用水10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四次温服,日一剂又服二周,完全康复。

按:此例颇类《伤寒论》少阴证,但本例已有五年病史,非是“卒病”,却亦为卒发,其属阴寒之证则同,故其治亦当相通。此证中所见自利、大汗、肢厥、烦躁、脉细微等,少阴伤寒皆有明文,而此例所用主方小泻脾汤,与《伤寒论》通脉四逆汤多用姜一两,少葱九茎,且姜、草均用生者。本例虽未用葱之通阳走表,却用防风、生姜、天虫走表去风。防风、生姜并可解附子毒,桔梗、半夏、麦冬、五味子、猪肤、蜂蜜、均为少阴证加减所用之药。复诊时所加川贝,意非为去痰而在止痛,笔者治金伤痛疼,常用半夏、川贝等分为面敷之而收一笑之功,乃取其二者同用止痛之速。笔者少年时曾见一外地铁匠盛夏串乡打铁,虽劳作烘炉之旁,热汗大出而不渴,云所饮乃煮猪皮之水,猪皮水止渴,系其祖传家方,并谓加用海带、白鸡冠花可治消渴,有用之果效者。

《伤寒论》猪肤汤止渴,莫非出自民间?

5.咽塞案

本县城内50岁女干部王某,1991年3月20日初诊。素患胃炎,畏寒食,因情志不畅,咽部堵塞渐加重月余,时有咽下困难,胸骨后灼热,经某院检查疑为食道炎,,建议外地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故转用中药治疗。

查患者神情惶惶,时有呃逆,干呕、嗳气,常以手着胸,胸膈不适之状显而易见,舌质红而苔白厚,脉象弦而有力,

予大泻脾汤加减:附子15克、干姜15克、甘草10克、黄芩10克、大黄10克、黄连10克、栝蒌30克、半夏15克用水2400毫开,煎取800毫升,分四次温服,昼三夜一服。3月23日复诊:病已愈十之七八,继用三剂而诸症皆除。

按:此例素体虚寒,与情志之火结于上焦、致使胸膈不利,气机壅塞,而咽下不畅。胃气上逆而呃逆、气、干,寒热结而不散而火化,则胸部灼热,当为结胸证。方中附子、干姜温散其寒,大黄、黄芩清下其热,甘草调和寒热之药使之不至格拒。

恐大黄、黄苓清热之力不足,故又加黄连以助之,加栝蒌开胸利气,半夏降胃除逆,则呃逆、噯气、呕吐等易除。原方中芍药酸敛之性,与寒热结胸不利,,故舍而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