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战,采用的是现代的武器装备,现代的武器装备特点之一,就是融合了大量的电子设备。而现代作战指挥的本身,也依赖于电子技术。 首先,现代武器装备上,都有着大量的侦察、观测、定位、导航、通信、火控、制导等设备,这些设备使用过程中,理所当然地都会各自占据着不同的频谱资源。 其次,现代作战的指挥与控制上,也极其依赖于指挥信息系统,实现这些系统正常工作的技术途径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有线电话、无线电台,还是现在广泛应用的移动互联网络,同样离不开电磁频谱。 无线电频谱划分 依据最一般的电磁理论,我们都知道,不同的电磁信号之间总会产生或多或少,或强或弱的相互干扰。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么多的电磁设备――既有敌方的,又有我方的――共处一个战场空间之上,如何保证我方的电磁设备正常运行,而又最大限度地削弱敌方的这一功能,就成为了战场上相互对抗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双方的对抗行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子对抗。用不严格的军事术语来讲,也可以理解为电子战。 现代战场上无处不在的电子对抗 不过,我们今天所说的战场上的电磁频谱管理,虽然也属于这一范畴之内,但它还不是电子对抗的主要成分。从逻辑上看,电子对抗包括电子侦察、电子进攻与电子防御三个部分。电子防御包括对对方电子进攻的防御和自我的主动防护。而战场上的电磁频谱管理,就属于其中自我主动防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俗地说,它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对方都不进攻的前提下自乱阵脚。也就是先保证己方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防止造成己方内部的互相干扰,这应该是最基本的。 事实上,在某一空间内,电磁频谱资源也是相当有限的。随着微电子、计算机、无线电通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战场上各种武器装备对这些技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也就造成了它们对电磁频谱的使用权的依赖也越来越强。那么,如何让这些武器装备能够在保证自己正常工作的同时又不对己方的其它设备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来说主要依靠两个途径。其一是技术层面,即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就要考虑到这一点,在有关部门的统一筹划下,为它的各类装备所选用的频谱参数进行一定的规定,同时也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防止其电磁信号的泄露,当然也还必须包括各自本身的防干扰技术(如一艘军舰上有从多的雷达、通信天线等,如何避免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课题)。另一点就是采取管理层面的。即在战场上对己方的电磁频谱进行统一的管理。通俗地说,这有点像一个城市,为了保证其内部各种车辆的有序运行,必须对车辆的行驶进行一定的规范(制定各类交通法规),并派出一定的力量(交警)去监督执行。同样的道理,战场上的电磁频谱管理也是如此,比如必须统一规定哪些电台使用哪些频率,哪些用户优先使用哪些网络资源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己方各类电子设备的有效运行,也就间接地提高了战斗力。 有资源显示,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中共有7500多个高频网,1200多个甚高频网和7000多个特高频网,同时还有数万台用频设备,以及巡航导弹、隐形飞机、反辐射导弹、激光制导、红外制导等武器的频谱需求,如果没有对这些网络的良好管理,很难能保证它们的正常运行。 所以说,战场上的电磁频谱管理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它的基本思路也正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同时也意味着它需要确定的专业机构在战前进行筹划,在战中进行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