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信仰 | 你可知晓,道教为什么要尊奉老君爷?

 风吟楼 2018-08-26

《云笈七签》引葛玄《五千文经序》称“老君体自然而然,生乎太无之先,起乎无因,经历天地,终始不可称载,穷乎无穷,极乎无极也。与大道而轮化,为天地而立根,布气于十方,抱道德之至纯,浩浩荡荡,不可名也。”从这一段的记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道教信仰的老君爷所具备的超越人间的妙处。

对普罗大众来说,一提起道教,首先想到的便是太上老君。但人们只是知道老君是道教的神仙,却不知晓其超越之处何在。如同白居易诗所说“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著五千文。”众人对大道的理解有不同,所以对大道化身之老君的认知也有偏差。根据道教经典中的记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认知道教的老君爷:

其一,老君与大道是一体的。

老君是大道的实体显现,聚形为老君,散则为气。因此,大道的轮转也正是老君的轮化;大道化育天地也同样是老君化育天地。但纯粹的大道本身,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的,因此显化为有形的老君来广播教化。而道教的诸位仙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也都是大道的体现。人在道中,道不离人,这才是万法之自然。

其二,老君是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的存在。

相对于时间空间而言,很多学者譬如康德等都认为是人的一种直观能力。老君并不受时空束缚,至高而无极,至小而无内,生于太无之先,不可称述,也因此生死等概念对于大道和老君是不适用的——并非说不死即是长生,而是说老君超越了我们对于生死的认识。

其三,老君是超越人类认识能力、不可思议的存在。

大道与老君是一体的。大道不是通过理性认识、通过知识学习而能够获得的,而是在不断的修行实践中逐步体悟到的。这种体悟本身是超越语言的,譬如人们对于某些雄伟壮观景色难以言说。但当人试图描绘其场景时,则往往会采用诸多的譬喻方式来从侧面暗示,让人去领会言外之意。老君是通过大量的譬喻来说明那不可说的“大道”,因此大道的不可称述与老君留书之“名可名”二者并无矛盾。

但又因为大道是不可称述的,老君也是超越人的认知能力、不可思量的,因此《云笈七签》称老君“起乎无因”,是“自然而然”的,是“不可名也”的。

其四,老君是道德的根源。

世人读《道德经》,多认为老子并不喜欢世间仁义等道德标准,这其实是对老子原意的误解。须知道,我们现在所谓的道德标准,是随着失天道、失本德而出现的,其在本源上早已经偏离了大道。但这并不代表仁义本身是不好的事物,如若能回归到最原初的大道,则天地间的大仁义自然就会流露,而不必刻意去强调。在此,原初的大道即是老君,老君“抱道德之至纯”,是道德教化的根本。

《云笈七签》中称,老君是超越有形与无形的神明,是万物之根本大道的自身体现。在此意义上,唯有老君及其显化才是神而明之,是能够起到教化意义的。道教尊奉老君,信奉的是大道生成万物之教化,这其中包括宇宙自然观、人生道德观等等内容。因此而言,老君并不是高高在上的神人,而是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具体指导意义的信仰。

大道与老君本是化育万物的存在,而不是孤零零与万物隔绝。正如老君又有无数的显化之象,“伏羲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无化子,一名郁华子,教示伏羲,推旧法,演阴阳,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阳经》,以教伏羲……神农之时,老君下为师,号曰大成子,作《太微经》……燧人时,老君下为师……黄帝时,老君下为师……”老君化身众多,教化世人,使人认知到自我存在的本然是什么。能够看得到自己,才是这一世修真的终极要义,才不枉费了对天地万物大道的信仰。

道教之音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