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移情/反移情中的活现,昨日重现在此时此刻 | 克莱茵工作坊第三天回顾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8-26

不经意间,三天的工作坊已经接近尾声,在最后的离别到来之前,项目组为学员举行了离别晚宴,以一种最中国的方式对大家的分离焦虑予以“共情”和“回应”。


大家举杯话离别,觥筹交错间,没有“都门帐饮无绪”的惆怅,没有“酒尽扬鞭泪沾衣”的悲恸,没有“一樽相别酒,千里独归人”的孤独,充斥席间的,是相见恨晚的尽兴交谈和对彼此的美好祝愿,画风暖暖,差不多是这样:


 

晚宴次日,第三天的课程培训正式开始。





 

day 3


在前两天中,课程的重点一直集中于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内部的幻想和冲突,今天讲座的内容的焦点则是来访者内心世界的呈现方式,即如何以克莱茵式的方式去识别来访者的内部幻想和关系模式,并与之工作。



今天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  移情-反移情关系中来访者内部世界客体关系的活现;

💠  如何通过梦的活现理解移情-反移情关系。


在第一个部分,Philip老师首先解释了“活现”的简单定义:指的是分析师和病人一起被拉入到对病人某些有问题的内部客体关系付诸行动或活现的行为中,而他们往往觉察不到它的发生。而治疗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研究并利用活现,让活现成为一种资源来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运转的。

 

从弗洛伊德开始,对于无意识内容的揭示就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关键的地方在于,在临床工作中我们所体验到的行为或活现通常是微妙而难以觉察的,如果你不是一个如比昂般具有敏锐觉察和内省力的治疗师,那么你就需要通过朋辈和督导来看清治疗中所发生的事情。



聚精会神听课中

 

为了加深学员对于治疗室中活现的理解,Philip老师以三个临床案例对此进行了诠释,在这些临床案例中,治疗师或被来访者放在了一个熟悉的、坏的、失败的内部客体的位置而被来访者攻击;或者“变成”了一个温暖共情的母亲而被来访者所感激。

 

关于意识到治疗中活现的重要性,Philip老师总结道:  


 

如果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些体验,

且去表达,向来访者描述他们,

我们能够帮助我们的来访者有一个活生生的、

令人信服的、和他们内部世界的相遇,

这会增加到他们的自我觉察中。


授课中 


在第二部分,Philip老师着重介绍了如何通过梦来理解来访者移情-反移情关系。

 

继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之后,Philip老师再次由古希腊神话切入,这则是《俄瑞斯忒亚》,它的作者是与索福克勒斯同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的埃斯库罗斯。其剧情简化如下:

 


剧情一

塔塔罗斯杀死自己的儿子帕罗普斯款待众神,被众神诅咒;


剧情二

帕罗普斯两个儿子赫斯特斯和阿奇姆竞争凶残,前者(赫斯特斯)偷了后者(阿奇姆)的妻子,后者报复,设计使前者吃了自己的儿子,前者诅咒后者的后代;


剧情三

阿奇姆的后代塔雷斯的后代阿伽门农杀了自己的女儿献祭,激怒了妻子克吕墨斯特拉;


剧情四

克吕墨斯特拉谋划杀死了丈夫阿伽门农;


剧情五

儿子俄瑞斯忒斯为父报仇杀了母亲克吕墨斯特拉;


剧情六

全剧终。

 

啥,这就完了?那这个故事与梦有什么关系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Philip老师通过唱片论述为我们确定了重点:


重点就是

克吕泰墨斯特拉做了一个

被儿子俄瑞斯忒斯杀死的梦,

梦被活现,

克吕泰墨斯特拉,

卒。


在这个神话中,梦充当了决定性的、预测性的作用,而在心理分析和治疗中,梦也经常呈现着类似的功能,正如老师在课上所说:


 

梦是内心中原始客体关系鲜活的体验,

经常在分析中通过移情活现。

  

但是对这类梦的处理存在着很多困难,这又需要回到来访者的内部世界中,去觉察他们报告梦的动机以及想借此达成的功能。最根本的是需要在分析当下判定来访者和分析师是用梦来促进还是阻碍真正的理解极为困难,但是做出这样的判断却极为重要。

 

照例,经验丰富的Philip老师还是用一个临床案例阐释了如何在移情和反移情中对梦进行工作。

 

在最后,学员们就在培训中的疑惑和感受与Philip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最后让我们通过两个互动场景一窥现场氛围




现场互动精选


学员:在咨询的时候,我作为咨询师经常会有情绪反应,并且会把自己的这部分情绪感受进行解释,我想问老师的是这种以咨询师为中心的解释是不是也是一种活现?


Philip:以咨询师为中心的诠释,就是解释病人如何体验你的,在病人的感觉里你是什么样的。而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诠释,就是我们会对病人说:“你现在很生气的原因是因为……”。


在以咨询师为中心的诠释,如果说这样的诠释所表达的是你在心中不能接受的部分,就是你在跟病人工作到这块的时候你感觉会卡在这里无法进行,如果是这样的诠释,我认为是一种活现。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是要走到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诠释。反复做以分析师为中心的诠释是一种活现,因为有时病人是这个样子的(会使咨询师觉得进退维谷),这个时候要在这里待一段时间,要不断试着做一些温和的,以病人为中心的诠释,就是要不断去试试水温。当你不断进行这种尝试,这本身对来访者的焦虑就是一种释放,因为你展现出来的是“不管你是什么状态我都能保持我的想法”,这是很不容易的。作为分析师,我们要能够承载和耐受我就是一个坏的客体,在容纳这个的前提下再不断的工作。

 

 

学员:在这几天的个案中,更多的是谈论关于来访者和父亲的关系,但来访者多数在偏执分裂心位,这是和母婴关系有关的,不知道你选的这些案例呈现的是基于怎样的理论基础或工作模式来和来访者工作,我很少能(在案例中)看到母亲。


Philip:克莱因自己也很强调发展过程中母亲的重要,你完全可以对我说:“你选材料就是你的活现。”


就像之前提到的,我们永远跟来访者带来的现实材料一起工作,来访者可能会在父亲议题上带来他的问题。我也同意很多来访者,表面父性的内容,实际上是母亲的议题。很多表面上同性恋的议题也是和母亲有关的。我和他的工作(是为了)在来访者内心深处恢复好的父亲形象,我也同意即便在梦里有好父亲形象恢复,也很有可能内心深处恢复了一个好的母亲,好的乳房。我认为你强调的,表面的上和父亲的内容,但在内心深处,和妈妈的关系是原始的重要的。


最后讲到的G女士的梦,我们会经常在这两个心位中摆荡,虽然士兵是男的,很可能代表着原始的偏执-分裂心位感知到的母亲的部分,克莱因Richard的画中(见克莱茵著《儿童分析的故事》)整个国家的战争也可能和原始母亲偏执分裂状态有关。


最后,我要做出很大胆、有点自恋的理论,很多文化中过于强调男性力量是重要的,基督教就有这部分的成分,“三位一体”圣父、圣子、圣灵都是男的,包括在中国,会强调帝王的重要,强调男孩的价值。很多时候强调这个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女性化。弗洛伊德强调父性,克莱茵强调女人。不管男人女人,他们身上女性化的部分,在现实过于强调男性力量,是回避身上女性化的部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这种传统是(这种回避)在文化范围上的活现,即文化的活现的是内部现实的外部扭曲。



最后进行的是简洁确包含感情的闭幕式,项目负责人王倩老师表达了对Philip这几天辛勤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的敬佩和感谢。并且回顾了Philip老师在中国精神分析基础尚未建立之时,对于中英项目和中国精神分析师培养的大力支持。正是因为有很多如Philip老师这样造诣高深而又热情无私的帮助,中国的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事业才能像如今这般蓬勃发展。


Philip老师则感念于现场学员的投入、热情和专业,以及会务、翻译的热情服务,对于自己的这次中国之行感到满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