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英书院 中间学派微学堂 | 温尼科特云笈 | 攻击性·篇四:在攻击性中存活、发展关切能力与分离

 咨询师曹丽君 2018-08-26






 


系列第五十一讲

攻击性·篇四:在攻击性中存活、发展关切能力与分离
文字讲稿


Depending on how we understand how theinfant comes to know external reality and becomes able to benefit from it, thecapacity to ‘use’ it will have consequences for how we understand various formsof aggressive behaviour in treatment.

基于我们如何理解婴儿,婴儿如何开始知道外在现实,并且能够从中获益,有能力“利用”外在现实,这会对我们怎样理解治疗中的各种形式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From the paradoxical unity in early life ofthe ‘environment–individual set-up’ (Winnicott, 1952a: 99), the infant’s owndevelopmental achievement consists in emerging as a separate entity, capable of‘finding’ a world and others outside himself. Winnicotts emphasizesthat this step, which relies on a two-person (mother and infant) view, cannotbe taken for granted.

从早期生活中的“环境-个体组合”的矛盾同一体(温尼科特,1952a99页)出发,婴儿发展的成就包括成为分离的个体、“发现”这个世界以及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人的能力。温尼科特强调这些步骤依托于二人(母婴)关系,而不是想当然就出现的。

 

The baby “destroys” the mother in fantasythrough his pre-ruth relating .

由于前同情的关联,婴儿在幻想中“破坏”了自己的妈妈。

 

The externality of the object  is created by the object (mother) survivingthe baby`s “attacks”. Her survival capacity allows the infant to find her in the world after first havingomnipotently created her there in fantasy. This change means the subjectdestroys the object  ... and the objectsurvives and here fantasy begins.

客体的外在属性是通过客体(妈妈)在婴儿的“攻击”下存活下来而被创造出来的。婴儿在最开始通过全能感在幻想中创造出妈妈之后,妈妈存活下去的能力能让婴儿在世界里发现她。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主体会破坏客体……而当客体存活下去的时候幻想就开始了。

 

What is destroyed and what enabled ?  The mother’s non-retaliatory presence enablesthe baby to discover the limits of his omnipotence and hence the beginnings ofhis sense of ‘I’ and ‘you’.

什么被破坏了,又让什么得以成为可能?妈妈不会去报复的存在让宝宝发现他自己的全能感是有限的,因此他对“我”和“你”的感觉开始萌芽。

 

The way the mother responds to the baby`s“aggressive attacks” is  crucial.   surviving means not retaliating, but remaining present, real and emotionally available.  A depressed or an angry mother would findthis very hard to do. Only when there is true separation in these terms can theyoung child become capable of “concern”

母亲回应婴儿“攻击性袭击”的方式至关重要。存活下来意味着不去报复,而一直在那里,真实的、并且情感上可获得。一个抑郁的或愤怒的母亲可能会发现这很困难。只有当真正的分离出现了,幼儿才能开始具备“关切”的能力。







系列第五十一讲


攻击性·篇四:在攻击性中存活、发展关切能力与分离 背景

婴儿如何开始形成一个真实的自我,这和客体的位置以及角色有关,也和婴儿在幻想中对客体做了什么有关。在一开始,婴儿把客体当做是主观客体,是从原始的创造性中被创造出来的,因此会不加思考、不予关切地按照延伸自我的方式去对待客体。与母亲身体的早期关系被温尼科特描述为前同情的。这是婴儿原始的、无情的自我。一开始没有关切,是因为婴儿认为客体是自我的一部分,即主观客体。在一开始没有关切他人的能力,也没有对后果、对做的事情会带来什么影响(咬、踢,等等)的认识。


作为发展过程以及婴儿与客体“攻击性”关系的结果,客体才开始成为与婴儿分离开,被客观地感知到的客体。


温尼科特使用了两个术语,“环境”母亲和“客体”母亲。如果环境母亲给婴儿的照料足够好,那么婴儿就能够认识到他自己和妈妈是分离的。如果没能提供这样的照料,婴儿就会藏起、或抑制自己的无情、贪婪、渴望和激情……然而这些都是健康和正常成长所需要的,对它们的压抑应该是它们健康存在过以后的事情。母亲或养育者支持或促成这样的事情。



攻击性·篇四:

在攻击性中存活、发展关切能力与分离

中英书院  中间学派微课堂系列:

反移情篇·篇一:情感联结

反移情篇·篇二:保拉·海曼的观点

反移情篇·篇三:分析师的情感反应

反移情篇·篇四:专业态度

反移情篇·篇五:艾拉·夏普的观点

反移情篇·篇六:真实的感受

反移情篇·篇七:分析中的“恨”

设置篇·篇一:设置的意义

设置篇·篇二:设置的功能

历史概览·篇一:独立学派视角下的发展议题

历史概览·篇二:独立学派的假设

历史概览·篇三:独立学派的平衡观点

历史概览·篇四:独立学派的核心信念

早期独立学派·篇一:费尔贝恩的观点

早期独立学派·篇二:巴林特的基本错误假设

早期独立学派·篇三:促进养育性环境

早期独立学派·篇四:原初母性贯注

早期独立学派·篇五:治疗性退行

倾听与解释·篇一:构建一个解释

倾听与解释·篇二:虚假自体的语言

倾听与解释·篇三:容纳空间的形状(一)

倾听与解释·篇四:容纳空间的形状(二)

倾听与解释·篇五:未加思考的领悟

性欲·篇一:俄狄浦斯情节

性欲·篇二:温尼科特关于性欲的观点

性欲·篇三:生本能和死本能

性欲·篇四:案例诠释——聚焦(一)

性欲·篇五:案例诠释——聚焦(二)

性欲·篇六:案例诠释——聚焦(三)

梦和创造性·篇一:梦的功能

梦和创造性·篇二:与梦做工作(一)

梦和创造性·篇三:与梦做工作(二)

梦和创造性·篇四:梦的分享

梦和创造性·篇五:创造性与游戏

梦和创造性·篇六:游戏的意义

过渡性课题篇·篇一:过渡性客体的提出

过渡性课题篇·篇二:过渡空间

过渡性课题篇·篇三:象征的作用

过渡性课题篇·篇四:婴儿幻觉的能力

独处能力篇·篇一:独处能力的发展

独处能力篇·篇二:自我关联性

独处能力篇·篇三:独处的精神分析意义

咨询沟通篇·篇一:分析的位置

咨询沟通篇·篇二:非言语沟通(一)

咨询沟通篇·篇三:非言语沟通(二)

咨询沟通篇·篇四:错过沟通的影响

咨询沟通篇·篇五:沟通的种类

攻击性·篇一:攻击性和爱意

攻击性·篇二:驾驭攻击

攻击性·篇三:婴儿期魔法

攻击性·篇四:在攻击性中存活、发展关切能力与分离



文字 排版/刘梦林            编辑/株铢

内容整理自Lesley Caldwell 中间学派理论与实务课程

转载请联系guohejidi@126.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