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尼科特:“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

 徒步者的收藏 2017-05-26

温尼科特:“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

2016-07-23 黄勇 思想的邂逅
思想的邂逅

thoughtsmeet

'我现在正努力把这一切都搞得非常简明。如果这里还有什么东西有人理解起来还不是特别简单的话,希望你一定告诉我,因为我正尝试着有朝一日能把精神分析介绍给普通大众,使它变得路人皆知。'——温尼科特

(文字内容即音内容)


温尼科特思想漫谈七:“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 


你好,欢迎继续关注“温尼科特思想漫谈”这系列专题讨论。前面我们讨论了假我障碍,环境缺陷导致假我障碍,还有够好的母亲,这几个观念相互关联。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新的,同时又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观点——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这又是一个奇怪但又意味深远的概念,这个概念听上去有点过于专业化,但其实与孩子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如果你耐心看下去,你会发现并不难懂,而且应该会有所帮助。


这里用到了一个有点学术化的词“客体”,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客体。其实也很简单,客体是与主体相对的概念,用婴儿与母亲的这对关系来说的话,从婴儿的角度来说,他自己是主体,那么母亲对于婴儿来说就是客体。父母都是孩子最为重要的客体。


“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原文是“only perfect object deservers destruction.” 这里的deserver我觉得可能翻译成“配得上”更加合适一些。destruction这个词的意思是破坏,这听起来太惊世骇俗了点,为了帮助理解,我们可以先把它理解为攻击,一种强度很大的攻击。那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只有完美的父母才配得上孩子来攻击你。用更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说如果孩子攻击你了,那说明你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父母,因为如果你不够完美的话,孩子就不能、不敢或者不会攻击你!这是不是又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


温尼科特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为了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关于“攻击性”的概念。幼儿的攻击性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在一篇讨论攻击性的文章中,温尼科特说到一位母亲的案例,下面是这位妈妈说的话:“女儿出生后,当她被抱到我这里吃奶时,这小东西很野蛮,野蛮地找到我的乳房,并且用她的牙龈撕扯我的乳头,我觉得太痛了,好像在流血。痛得让我很害怕。我害怕让她来吃奶,很痛,我恨她。”不知道妈妈们对这种情况是不是比较熟悉。这个案例中,婴儿对妈妈的行为看上去带有一种攻击性或者破坏性。我们该如何理解婴儿的这种攻击性、甚至是破坏性的行为呢?妈妈们又应该怎样应对这样的“攻击”呢?


温尼科特认为,对于婴儿来说,攻击性等同于活力和动力,是一种生命力的体现。这种攻击性虽然表现出来了破坏性,但其实婴儿是无心的,她并不是想伤害或者摧毁母亲,而只是一种无所顾忌的状态。


随着婴儿的成长,攻击性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完全取决于环境的种类。在够好的养育中,儿童的攻击性逐渐得以整合,作为一种健康的能量整合进个人的人格结构中,显得有活力,生气勃勃。而如果环境不够好,尤其是当环境不能适当的应对攻击,并对婴儿进行报复的时候,孩子就会抑制他的攻击,或将攻击转向自己。这种情况下,攻击性会转变为暴力和破坏性。说到这里,也许我们就可以稍微理解一些“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攻击”这句话了。


前面的案例中,这位妈妈不够强大,因而婴儿的攻击让这个妈妈感到太痛苦,使得她感到害怕,难以忍受这种攻击,甚至恨她的孩子。当然,她当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恨。这种无意识的恨,会在母婴互动中会表现出来,并被婴儿感知到。对于婴儿来说,他并不觉得自己是在攻击妈妈,因而当遭到妈妈的报复后,他就会觉得自己的这种看上去有点狂野的活力大概是不好的,也因为他担心遭到最重要的人的报复,于是这种自发的活力受到了抑制。在这个案例中,母亲对孩子的恨,从短期来看是造成了孩子吃奶的困难。从长远看,很可能会限制了孩子的活力,并且也会在孩子将来与他人的关系方面产生更长久的影响。


攻击性,虽然可能看上去很糟糕,但却也蕴含着一个非常积极的意味——攻击意味着活力。这样一种理解,不仅仅适用于小婴儿,也适用于儿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视角。有些父母在与孩子的矛盾中,总是要占上风,无法容忍孩子的反抗,不允许孩子做任何的顶嘴,每次结果都是以孩子的屈服告终。这是极为有害的,这是对孩子活力的持续压制,孩子的攻击性不能被整合,他的生命力将受到抑制,而且可能会破坏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譬如说他可能会向内攻击自己,变得抑郁,或者转换为其他的一些破坏性行为。


面对孩子的攻击性,怎样才是够好的行为呢?先来看看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够好的。退缩,崩溃,反击报复,这样的行为都不是够好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养育者自身脆弱性的表现,而这种行为会将自己的脆弱性加诸到孩子身上,迫使孩子承担。这样孩子就会以牺牲她自己为代价,过早地过多关注外在世界,对自己的需要和欲望进行不合理的抑制。这样也迫使孩子的真实自体难以健康发展,转而处于虚假自体之中,这也很可能将导致成年期的诸多问题。所以,温尼科特说,孩子的行为看似具有破坏性,但是真正的破坏是在他的养育者不能承受这种“破坏”的时候才发生的。 


温尼科特也特别说到了一个概念,“幸存”。养育者需要能够承受孩子的攻击(破坏),并且在攻击(破坏)中幸存下来。有时候攻击非常强烈,幸存并不容易。譬如那位母亲,她对孩子咬她的乳房感到恐惧和退缩,这些是过于强烈的反应,导致她以某种方式惩罚了孩子。这就不是幸存,她真正被孩子的攻击性影响到了,而幸存是指在攻击之下,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影响,有点泰然处之的感觉。 对孩子的攻击性,需要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既不退缩,也不崩溃,更不反击报复。

 

温尼科特说对于一个儿童来说,要成长起来并且能发现他自己本性中最深刻的部分,必须有人受到攻击,受到蔑视甚至有时受到憎恨,而无须担心关系有彻底破灭的危险。也就是说,父母的内心要足够强大,承受住孩子的恨,而依然能包容和接纳孩子。孩子的这种攻击性与他心理上的独立和健康成长息息相关。温尼科特甚至说,在某些临床情境下,越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就越健康。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允许孩子(尤其是大一点的孩子)任何破坏性行为,,对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能允许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需要宽容的,家长始终需要做出自己的判断

 

父母需要能够承受得住孩子的攻击,并且从攻击中幸存下来。这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个挑战。一个够好的父母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孩子敢于攻击你,你应该感到高兴,这说明你是一个不错的客体,而且还说明你的孩子比那些不能攻击的孩子更有活力。反过来说,如果你的孩子从来没有表现出对你的攻击性,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这反而需要引起你足够的重视。


虽然被攻击会带来不舒服,但是: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我觉得这句话,也是对完美的父母的一种安慰。“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也许这句话会带来很多的争议,我想过多的争论个对错意义不大,只要它能引起我们的一些新的思考,就善莫大矣。

 

谢谢收听!


______________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