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难教又难学?这位教研员借鉴数学的教法,给语文学习搭设了八级台阶

 凡人sypls 2018-08-26

语文港的博客



要说中小学的基础学科中,什么学科特别难学,小编觉得很可能要首推语文


数学、物理、化学虽然难,但把基本概念、公式、定理都搞清楚,把整个知识结构搭建起来之后,总是有迹可循的;历史、政治等学科虽然也很难,但把整个逻辑理顺了也就完成了大半。

 

只有这个语文,从小到大学了那么多篇课文,总结了那么多次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一遇到阅读理解题,还是不知从何入手。写作困难症患者就更多了!


语文不仅难学,也难教。这个学科似乎没有一个明显的体系和序列,每篇课文都是各自独立、又非常综合的。老师上课很苦,学生学得很累,但是一堂课效益如何,又很难考量出来!

 

作为一名区语文教研员,长宁区中学语文优秀学科带头人蔡忠平试着为这个问题寻找一个出路:语文能不能借鉴数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和学习呢?


顺着这个思路,他提出了“八阶语文”体系,按照初中现代文阅读、初中文言文阅读、初中作文训练三个板块,分别列出八阶体系框架。与此同时,又提出了与“八阶语文体系”相对应的“八阶语文教学法”“八阶语文诊断和评价体系”等。


蔡忠平在区教研活动中点评八阶语文教研课


语文能不能借鉴数学的教法?


学过开车的人都知道,教练是把开车的各项技能拆开来教的。车辆起步、倒车入库、坡道起步、直行、转弯……每一项都是反复操练,直到熟能生巧,然后再综合成开车这个复合技能。

 

蔡忠平认为,驾驶这么枯燥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分解的方法更有效的学习和教授,语文学习有更强的情节生动性、情感丰富性,更加可以通过科学地分解有效地教学。“只要我们也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加上广泛阅读,一定是可以学好语文的。”

 

他分析说,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几乎每一次教学都会从课文的标题、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一一分析,文章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的能力指向性不够明确,至于序列性更是谈不上。

 

“现在的语文教学大都是教课文,而不是用课文教。就像数学一样,如果数学只是为做题目而做题目就只能陷入'题海战’,语文的话就是陷入'文海战’。”

 

蔡忠平在和孩子们进行课堂互动


在蔡忠平看来,理科的教学方法很值得学习和借鉴。譬如说学习“二元二次方程”,老师也会用多个例子,但所有例子都是围绕“二元二次方程”的,是为了学会“二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他认为语文也可以如此,根据语文教学的课程标准,顶层设计好能力和知识框架,然后再配以相应的“例子”,让能力和知识在具体的“例子”中得到落实,体现“随文而教”,这样的教学可能更高效。

 

“语文学习是一个立体推进、厚积薄发的过程,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应该是一个可表述的、可实践的、可检测的。”蔡忠平认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然带有工具性,那么,就必然可以有具体的方法可以细化,可以落实。


把语文知识拆分成八级台阶


基于这些思考和认识,蔡忠平查找大量资料后提出了“八阶语文”的教改思路。


所谓“八阶”,从字面上讲就是八级台阶,按照初中现代文阅读、初中文言文阅读、初中作文训练三个板块,分别列出八阶体系框架。与此同时,又提出了与“八阶语文体系”相对应的“八阶语文教学法”“八阶语文诊断和评价体系”等。


八阶语文体系框架图


蔡忠平介绍说,“八阶语文”根据初中阶段所学目标,整体分成初中现代文阅读、初中文言文阅读、初中作文训练的各八阶的专项能力,然后再将每个阶分解为各三个核心知识点,将八阶统整到篇的层面,形成“点的聚焦”“阶的突破”“篇的综合”三个序列,由点、到线、到面,拾级而上。整个结构循序渐进,突出初中语文学习的阶段性、有序性和统整性;教学过程随文而学,有机整合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各项能力与知识。

 

其中,“点的聚焦”强调每个核心知识点的学习,一点一聚焦,点点相连接,凸显模仿性;“阶的突破”强调将知识点归纳为八个方面的专项能力,实现小综合,一阶一突破,阶阶相提升,凸显迁移性;“篇的综合”强调在一篇篇具体的文本中学习能力,实现大综合,一篇一综合,篇篇相巩固,凸显综合性,最终提升读写素养。

 

比如,在初中文言文阅读中,“点的聚焦”“翻译技巧”这一阶中就包括关注标志词语、注意句式特点、体现现代语序等三个核心知识点,“阶的突破”则包括了整体感知、分析概括、内容理解、实词积累、虚词积累、句式梳理、翻译技巧、文化常识等“八阶”;篇的综合则包括借物抒怀、读书为学、人物春秋、心系天下、山水风情、寓言故事等。


八个阶梯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蔡忠平解释说,八阶是从课程标准角度将语文学习的要求化解为八个专项能力,能力发展既有综合性,又有分项性,最后是完整统一到一篇文章中,所以并非递进,也非并列,如现代文“整体感知”和“分析概括”是综合能力,其他的六个阶是分项能力,所以这个阶可以理解为“阶块”的概念。


“八阶语文”的课堂长什么样?


八阶语文课堂采用的是“八阶语文教学法”,包含了重点聚焦型、专项突破型和能力综合型三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其中专项突破型教学模式基本分为“激发动机,明确目标”“引起注意,刺激回忆”“提供指导,学习保持”“学习迁移,提供反馈”等八阶四个环节。


八阶语文教学法探索


蔡忠平介绍说,“八阶语文”一般可以在整个初中阶段有序开展,无论是三个年级还是上海的四个年级,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序开展。这个“序”就是先开始所有核心知识的重点聚焦型教学,然后是所有专项能力的专项突破型教学,最后是篇的能力综合型教学,将语文素养全面提升。

 

那么,采用“八阶语文”的方法进行教学的具体过程会是什么样呢?

 

蔡忠平介绍说,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这样一个整体的“八阶”的框架体系概念,然后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聚焦点。

 

对于预备班和初一的学生,每篇课文可以重点聚焦某一个核心知识,尽量不重复,也可以适当重复,但绝对不能遗漏某一核心知识。

 

在学生对所有核心知识都有所理解后,可以在初二时以阶为突破口,将已学到的一个个碎片化的核心知识提升到专项能力突破的阶段。

 

初三时可以综合八个阶的专项能力,将所有专项能力在一篇文章中加以学习,提升整体理解的能力;同时可以在复习训练中利用八阶诊断,发现学生语文学习素养中较为薄弱的专项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突破和提升。

 

由点到阶再到篇,这实际上是一种由“点-线-面”的学习发展过程。

 

蔡忠平还特别介绍了八阶诊断和评价系统。他表示,传统的语文评价中,一个分数无法区分学生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比如,两个学生同样考了80分,但他们的得分点和失分点不可能完全一样。

 

而八阶诊断和评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分析学生的问题出在哪个点、哪个阶,从而明确学生语文能力中的长处和不足,更好地扬长补短,教学也更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同时,在一个班级中,如果大部分学生在某一个专项能力评价中都表现为优秀或不合格时,那说明这个教师在教授语文时,这一块的教学能力或是很强,或是很弱,那么,教学能力很强的老师就可以总结他们的优秀经验,甚至是让他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益。

 

在华东师范大学,参加国培班的学员对这种全新思维的八阶语文很感兴趣,不仅觉得体系框架非常系统,具有可序列性,而且相应的教学公开课在课堂中能够很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有机的结合,具有操作性,因而颇受欢迎。


历时八年打造“八阶”


据介绍,八阶语文教改试验自2011年开始研究,如今已经历时将近8年,先后在区内外20多所初中开展相关实践,先后有50多位教师参加核心研究。


蔡忠平说,八阶语文从2011年提出的核心知识版本(八阶1.0版),发展到2013年的点线面序列版本(八阶2.0版),目前正在重点研究基于课程标准版本(八阶3.0版),并已规划未来的点圈画综合版本雏形(八阶4.0版)。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高度评价八阶语


在他看来,八阶语文教改项目遵循两个规律。


一是遵循语文教学规律,将知识能力放在文本中学习,是“随文而教”;二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将知识、能力有机整合,形成更为有效的体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突出有序教学,减少重复劳动,以切实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则表示,“八阶语文”用跨界的思维方式,提出“用科研的思维引领语文教学改革,用理科的思维推动语文教学发展”,从而在“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境界上迈出了一大步。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方明生则表示,八阶语文体现了一种方法论,就是在实践和研究中建立自己对语文的整体观念,理清出自于教学经验与理论整理的思路,有机地将语文学习的知识与方法融入到一个结构严密的体系中去。


这也体现了八阶语文的两个特点:一是用科研的方法去引领语文教育改革,整体设计好语文的能力框架,有序教学;二是用理科的思维去推动语文教学发展,学会用“例子”教,而不是教“例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