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颜楷,如何迈向更高水平?

 书法心法 2018-08-26

临颜一定要“背帖”,因为颜体字很简单,很容易把握整体结构的感觉,所以想要快速取得成效,就要适当多写,乃至“背”过来。

临颜体字一般分两种套路,第一种是只临颜真卿,然后背颜真卿的单字。

第二种是临历朝历代学颜大家,如祝允明,何绍基,钱南园,华世奎,谭延闿等人,因为这些人的笔法结构略有区别,但是布白处理方式都是差不多的,通俗说,多临这些人的字,能体会到共通处的时候,就不用背帖了,而且写出来就是像颜而非颜。

建议还是先临一部分颜开始入手,有基础后解除各家,最后再回到原帖,个人现在走的就是这样一种道路。临各家之后,虽然写颜的方法通了,但是细节不会精妙,因为各家笔法掺杂在一起,很难去处理,所以就再回到颜原碑之中,体会细节变化,再融入其中。

举个例子:行。

双撇一短一长,一曲一直,是变化。

双横,一短一长,一藏锋圆,一露锋方,收笔一顿笔一回锋。

双竖,一长一段,取向背形式(什么是向背?向背就是“()”,如这个括号一样的“鼓状”),左高右低,取势。

这些变化非常丰富,如果自己写颜体的话,双撇都是直的也对,双横一样长也对,都藏锋也对,都露锋也对。双竖都是直的,一样高,都可以。虽然没变化,但写出来都是颜。

颜真卿的书法之所以高妙,是因为其中变化丰富,虽然没有变化写出来也像“颜”,但终归是不耐看的。

所以就回到刚才的问题,要么背帖,要么光临帖,得到“通法”之后再回到颜体学细节,因为后世书法家没有一个在变化上比颜更丰富的。

当然,学这些矛盾处理,用笔变化的前提得是“一,基础笔画没问题”“二,结构稳定不歪不斜”

如果写出一笔还颤,写出一个字还歪,那就学笔画,学结构。以“稳”为主,个人经验来说,有一两年就可以有个不错的底子了。

包括上图“夫”起笔收笔的变化。

“王”三横起收笔细微的方圆变化。

“秘”结构的处理,“必”为何要写高,写底的话怎么写。

这些都是细节。

还是那句话,没变化也行,但是功夫和水平终究要看细节,否则后世学颜的人每个都能跟颜齐名。

在举个小例子,比如“祭”

为何“月”中第一点是弯的?因为是从上一笔撇接过来顺势产生的,如黄色那个运笔轨迹,所以顺势过来,笔就折了一下,然后弹起来写一个“直”点,也让这两个点产生了变化,这就显得灵动。

“又”捺,为何是圆头藏锋?还是因为撇的缘故。当然,露锋也对,不过需要在露锋起笔多的字中表现,比如欧体。

在颜体以浑厚为基调的字体中,就需要这种大开大合的运笔。

再比如这个“书”,这么多横起笔都有区别,这就说明运笔发力时有意为之。

这么分析的的话,其实很多字的细节都有变化。

初学者不用注意变化,先把基础笔画和机构搞明白,搞明白之后在来追求这些变化。

基础结构一靠“死背”,二靠“悟”。二者都需要,就如开头说的一样。

先得到“通法”,也就是不管水平高低,怎么写都得像颜体才行。

这就是颜体的简单入手,易出新,但是难得神韵的来源。

学起来非常容易,像变出新花样也容易,但是这些细节变化越来越丰富,才能更有“精神头”,否则就是一个板正的小胖墩,距离拉丁舞胖子还有很大距离要走。

颜如将军佩剑,正气凌然。写的时候千万别写成“啤酒肚挂啤酒瓶”就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