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思好这四个问题,学校管理者才可能有自知之明

 云天一鹤757 2018-08-26


“校长高参”:做优质内容的过滤器,优质资源的连接器,优质方案的提供者!



汪正贵:北京十一学校分校校长。教育博士,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首批专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合肥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原安徽省马鞍山二中校长。


学校管理者如何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我认知是自我管理的起点,怎么认识自我,非常重要。


但自我认知也是很困难的。


我们很难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谁也看不见自己的后背,我们将自己的后背留给了别人。


我们看不见自己,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不如别人更了解自己。我们对自己的认知和别人眼里的我们也并不相同,我们不完全知道我们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也许别人眼里的我们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或者更差。


总之,自我认知很难。要想真的有自知之明,主要靠两面镜子。


第一面镜子,就是他者


古人说,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他者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看见我们自己。


我们一般从他者对我们的认知评价中,去了解自己。但是很可惜,这一面镜子经常是模糊的。


因为我们做校长的,在学校很难听到别人对我们的真实评价,更难以听到对我们的批评。所以依靠这一面镜子的话,我们很难正确的认识自己。


我们需要第二面镜子。这一面镜子叫做反思


自我反思是自我认知的重要工具,我们通过反思,去看清自己。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我们不是从经验中学习。我们是从反思中学习。(“We do not learn from experience. We learnfrom relecting on experience.”)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



一、我是谁?


我们需要反思的第一个问题:我是谁?


“我是谁”是指自我定位。作为校长或者学校的其他管理者,我们的职位、我们的岗位决定了我们的定位,就是两个字:服务。


我们是在自己的管理岗位上,帮助别人获得成功。我们是在别人的成功中感受成功的快乐与喜悦。这就是学校管理者的定位,这是我们的岗位和职位所决定的。


“我是谁”也指自己的价值观。如何反思价值观,德鲁克提供了一个工具:镜子测试法。每天照镜子的时候,想一想,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我这样做,符合我内心的价值准则吗?镜子里的人是我想成为的人吗?我可不要成为自己厌恶的人。


就是说,做事的原则一定要和奉行的价值观相一致。


当处理一个事情,和你的价值观发生冲突时,或者一个两难问题出现时,我们需要进行价值澄清,回顾一下我们内心的价值准则,用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不要出卖自己。


比如你觉得那些贪官污吏非常可恶,当别人来给你送礼送钱的时候,你可不能收,你收了,你也就成为自己所痛恨的人。这是德鲁克提出的镜子测试法,就是经常反观自己的内心,澄清和测试自己的价值观,经常反躬自问: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千万不要成为自己所厌恶的那个人。


“我是谁”的第三个方面,我是怎么样工作和学习的。


我们以前讨论过,向上领导的时候,要知道你的领导是什么风格的人。他是听者型的风格,还是读者型的风格。


其实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我是怎么工作和学习的?我是听者型,还是读者型?


所谓听者型,就是一个人的学习方式或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倾听,通过跟别人交流对话来思考问题;他不善于通过文本资料去获取信息和思考问题。


另外一种是读者型,他的学习方式或者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阅读,通过文本性的材料,快速的了解信息,进而思考并作出判断。


我接触过很多校长,有的表现得非常明显。


比如听者型的校长,他和别人交流的过程,是他获取信息的过程,也是他思考的过程,理清自己思路的过程。


有的校长是阅读型的,他只有阅读和写作才能思考,才能理清自己的思路,写作是思考的开始。当然也有均衡性的校长。


这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风格和习惯不同而已。但是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是偏向于哪种类型的。


了解自己的偏向,顺应自己的偏好,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不是相反。


不要试图改变自己,就像你是一个左撇子,不要扭过来,要遵从自己的习惯和偏好。

 

二、我的长处是什么?


自我认知的第二个反思的问题:我的长处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我的优势是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自我认知。


德鲁克也提供了一个工具:回馈分析法。即每一次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采取行动的时候,把预期的可能结果写下来。


几个月以后,再和实际的结果相比较,和当初写下来的预期结果是不是一致。通过一致性回馈分析,看看到底自己的优势在哪?长处在哪?不足在哪?短处在哪?从而进一步认知自己。德鲁克说他用这种方法坚持了十几年,受益很大。


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不足,了解自己以后,应该尽力去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己的优势,在优势方面做得更好,从优秀走向卓越。


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靠自己的优势去立足。而不是相反,不是去补短,而是扬长。


如果你的精力投入到改善自己的弱项,花费的成本和代价会更大,而且基本上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没有什么太大价值。


了解自己的弱项,重要的不是为了补短补弱,而是知道自己可以不做哪些事,因为那些方面不是我的强项。


作为学校领导,我有弱项,有短处,又不补短,怎么办呢?没关系,我们可以寻求能力的外包。其实就是用别人的强项来补自己的弱项,把我们不擅长的事情,授权给有某些方面专长的副校长、中层干部,甚至是外部专家,把弱项外包出去。


三、我的客户是谁?


第三个要反思的问题:我的客户是谁?这是客户认知。作为校长,谁是我的客户,我是为谁服务,怎么样服务客户,客户如何对我们进行评价?这是客户思维。


在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个案例。


在美国的大学里,大学校长和一些行政主管们,从来没有跟他们的顾客或客户建立过关系。大学校长的客户和顾客是谁呢,就是学生。因为大学校长离学生很远,所以在美国有过一些学潮,是对这个事情的反应。[1]


其实中小学也是这样。我们应该明确我们的客户是谁。对于校长来说,我们的核心客户是谁?主要客户是谁?一般客户是谁?


我认为对于校长来说,中层以上干部应该是核心客户,是我们应该主要服务的对象。我们要帮助他们工作,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我们的主要客户,应该是学校的前20%的骨干教师。我们的一般客户是广大师生。


客户意识,或者说客户思维,就是将我们工作的成效体现在客户的利益上。作为校长,我们的工作成效体现在干部、老师和学生的成长上。反过来,我们需要接受客户的评价。


根据北京十一学校章程,学校校长每年要接受教代会的信任投票,如果信任率低于60%,校长应该自动辞职;如果高于60%而连续三年低于百分之80%,校长也得辞职。中层干部也同样要接受满意度评价。客户是我们工作的主要评价者。如果没有客户评价这一条,真正的客户意识很难建立起来。


如果你觉得校长是教育局长任免的,那你可能眼光就会朝上,盯着局长;当你觉得你的下属、老师、教代会的代表投你的信任票,决定你的任免,也许你的眼光就会朝下,真正朝向你的客户。


我们的客户是老师和学生。家长不是我们的客户。我们往往会有片面的理解,以为家长是我们的客户,家长是出钱来消费的,所以家长提出的各种要求,我们应该给予满足。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家长是配合我们教育孩子的。如果你觉得家长是我们的客户,就容易被家长的各种诉求所绑架。


四、我能贡献些什么?


我能贡献什么?其实问的是我应该做什么贡献,而不是我想做什么贡献。 扪心自问,作为校长,究竟应该做什么?有一天当我离开,我给这个学校的历史留下什么?


我是学历史的,我认为应该从历史的角度,从后人评价的角度,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思考我们应该做什么贡献?因此,作为校长,不仅仅思考当下需要做什么,更应该考虑为这个学校的未来做什么?为历史留下什么?


将来有一天不做校长了,人们评价我们时会怎么说?后人写校史的时候,怎么来书写我们这段历史?一定不会写某个校长曾经获得了什么荣誉,写了几本书,发表了几篇文章。


肯定不会这么写。


所以我们应该以终为始,用我们的贡献书写自己的履历。当我们站在这样一个时间的高度,也许我们就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贡献。


我个人觉得,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样的文化、学校的人才培养等等,涉及学校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校长应该为此有所贡献。


从历史视角来看,每一个人都是短暂的一瞬,哪怕你做十年校长,对于一个学校的历史来讲,也是非常短暂的。所以我们应该着眼于长远的东西,比如学校文化,比如人才培养。


最后一个自我认知的工具,叫做镜子与窗子。


当我们的学校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就推开窗子向外看,这些成绩和荣誉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各种外在因素的累积,校长个人的因素微不足道。这是向外归因。


相反,当学校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或问题,甚至碰到一些挫折,犯了一些错误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镜子面前向内看,作为校长,我个人有什么不足之处,我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这是向内归因。归因也是一种认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