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丘挺山水写生

 大陈的图书馆 2018-08-26

丘挺

1971年1月生于广东;

1992年9月—1996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本科, 获学士学位;

1997年9月—2000年7月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研究生, 获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4年1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获美术学博士学位;2004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国画学院基础部主任,副教授。

作品先后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加拿大多伦多博物馆、法国中小城市联邦委员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广东美术馆、深圳美术馆、清华大学、中国石油集团、京西宾馆、国家画院、故宫博物院等收藏。

丘挺作画状态


范迪安谈丘挺

在当代画坛上,丘挺是一个悟性高的画家,我们讲绘画要有天赋,这就看画家有没有很好的从心里面,从思想层面上去感悟,感悟世界的一个资质,丘挺有非常好的艺术素质。当然这跟他后来在杭州的中国美术学院接受了很好的艺术教育,又到了北京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去攻读博士学位有关。这些我觉得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丘挺有很好的艺术感悟力,我觉得一个画家需要去接受技巧性的训练的同时,更要能够默默地和古人对话,和自然对话,甚至把古人和自然与自己在一起同时对话。我看丘挺的艺术,他的艺术状态就是在这么一种对话关系里面。所以他的东西,在气息上很不一样。

这些年来,画坛越加重视到中国画的发展要往回走,往回走不是从技巧方面,技法方面往回走,而是从一种心灵的状态和思想方法论,这样一种层面往回走,去了解或者去感受体验古人是怎么作画的。古人运用他们的笔墨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精神状态,虽然我们的现实生活已经不可能让我们回到古代社会,但是我想艺术创造就是有一种自我的假设或者说自我的回归,回到那个传统的世界深处,而不是传统的表皮的地方。那么像丘挺他是在这个层面上沉浸到了传统的深处,所以他才能够品味出古代传统的那种笔墨的最微妙的韵味,特别是传统绘画中在笔墨的施展过程中所具备的那么一种从容不迫的,那么一种整个心神顺畅的一种创造心态,所以丘挺在这个层面上,能够具备一种很沉稳的,很内在的创造形态的一位——所以他的绘画能够从容不迫的从心底里流淌出来。不是学学古人表面的什么风格,样式,程式。

中国画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个世界上源远流长,生命不衰的绘画语言,就在于他是从内心升发出来的一种语言方式。丘挺在这个方面他是追古人,是和古人的,古代的笔法,古代的笔墨有一种很内在的默契。当然另外一方面他也描绘很多自然,他首先是从传统中了解到,或者说感悟了很多中国画的最重要的因素,所以当他面对自然的时候,他就同样能够从容不迫的跟自然对话,所以他画面上的景色,我们看到可以说是徐徐打开,他那从容的笔墨所营造的山水是充满生机,也是非常自然而然的在画面上呈现出来,所以我是非常欣赏丘挺这样一种对传统对自然的态度,我们现在画坛上有很多画家,对传统的态度太粗糙了,太轻率了,同样对自然的态度也太急功近利了。而丘挺我想他正是能够很沉稳的这样来对待。所以他的画我们叫做粗而不俗,古而不旧,这在当代难能可贵的,非常有价值的。

在学术这个层面上,实际上没有古今之分,素质高的画家,都不会一味地守住篱笆之墙,我就在这个空间里面,丘挺就是这样,作为中国画家,特别是我们讲的讲究笔墨的水墨画家,他的整个思路和目光还是非常开拓的,他也注重今天当代艺术发生的许多新的现象,他不是一个都市中的古装人,而是今天当代生活中的一位在场者,所以他同样感怀今天的现实,特别是今天艺术上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看上去跟传统的东西相距很远,但是在精神层面上,在这个绘画的关键层面上有很多东西是相接的。丘挺很可贵的也在于这一点,所以他不会去预测今天发生的一些艺术上的新的变化,相反他会很注重这些新的艺术现象后面的一些观念形态的东西,这些观念形态的东西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特点。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画是观念的绘画,至少不是需要观念的绘画。特别是作为学者型的画家他注重这一点,所以他画的格调,他的作品中的观念就是很当代的,也是我们今天不同画种中出现的共同的特征。

文|范迪安


丘挺山水写生自序

夫山水写生造境,情由景生,缘心见性。画以山川为境,山川亦以画为境。或窥万法以写胸中之丘壑烟云,或参造化而悟古人之玄古幽绝。董玄宰云:“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董氏尝泛舟于潇湘洞庭,于斜阳篷底,见云影水光,湖天空阔,因叹元晖烟云之幽微玄远,感怀云物何心,其吞吐变灭,皆因元晖品高闲静而得之矣。

小米之长天云物,因心而造,意往而笔随之。其朝朝暮暮之状,怪怪奇奇之态,荒没远近,迷离惝恍,有如隔帘看月,隔水看花,此古人笔墨造境之妙也!

盖昔贤法度、丹青所师者也;然则情景无穷,变态万端,能者固不徒绳正乎古人,才人当妙笔于造化。心与物感,物由心化,则大块之文章,无穷之烟景,即目即念,此生彼荫,藻思化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斯之谓欤!

余作写生,每欲穷形尽相,造彼泊兮未兆之境,故常探赜乎深山、汗漫乎大荒。一石一树,一冈一壑,一亭一舍,无不专精注意,心追手摩,冀循境而涉趣,将修业而思真。四时八方,风神既别,笔墨韵致,常随物迁。所谓巧取豪夺,欲以窕窈而寻壑,以崎岖而经丘。老树荒溪,秋雨长林,山村古寺,庭园湖石,欲极妍尽态,然每拈笔落墨而激荡自喜,掩卷则索然无味。少有心手相合,笔境兼夺之时。余生性散漫,故少有合作。今勉力甄选历年写生稿二十件,以求教于同好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