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璧(1898—1991),字君翁,广东南海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国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国画老师,在海峡两岸及海内外都具有崇高的声望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他与黄宾虹、张大千、徐悲鸿等20世纪最杰出的美术家一起,共同见证并创造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辉煌。 黄君璧曾经如痴如狂地临摹国画,1936年是他绘画生涯的分水岭,由临摹到写生,由写生到传神,逐步进入了中国画的高超境界。那么,黄君璧在教学和实践的领域,是如何表达他的写生态度呢? 1 融汇中西的“写生法” 黄君璧写生照片 西方画家非常重视写生,主要以写生来搜集素材;中国画家则一般主要依靠看和记忆,有的画家也“临渊摹笔”,也有大部分古代画家也强调 “师法自然”,但只是饱览名山大川,回家以后凭记忆下笔。中、西两种不同状态的写生,黄君璧是如何取舍?写生、临摹对现代国画有何意义?现代国画应否吸取西画的长处?1936年,黄君璧发表了《国画与写生》一文,该文指出: 写生之条件,为逼真自然。“逼真”之意义,中西古今之绘画上同一标准,以“视觉”之作用为重要。然不善写生者,则仅依视觉之摄受,切实描写,务求物体之形似,此则不待智者,而知其不可也。若此则近乎机械,反为“物”所驱使,则艺术之价值何在?终为一工匠而已!然吾深信此为绘画上必经阶段,故初学者,对于“写生”之问题,似未可轻视也。 由此,我们看出黄君璧认为,“写生”既需要“形似”——讲究逼真自然;同时也需要“写意”的一面——将观察结果和感受融合而成的抽象写生。 黄君璧是在“师古人”即临摹古人名画的坚实基础上“师法自然”。在长江三峡的游历过程中,他发现在古画中看到的牛毛皴、披麻皴、斧劈皴、解索皴等等,在三峡自然风景里全部都找得到,并非古人凭空杜撰。他将临仿古人画法所积累的经验用于写生时,能够超于物象之外而成画,将眼前的具象和意念中的美景融为一体。黄君壁在画作中赋予了“想象之境界”、“自然之心灵”,创作出既有正宗的传统中国画的绘画渲染技法,又有生动鲜明个性风格的黄氏山水画。 同时,黄君璧的画作里,吸收了西洋画的写实、透视、明暗等表现手法,并在传统中国画的框架中不断求新、求变,画出新颖古朴、赋予神韵和动感的彩墨山水画,被西方画坛誉为“中国新古典派”画家。 黄君璧带领众白云堂弟子外出写生 在教学上,黄君璧也特别提倡写生教学,鼓励学生探索各种表现技法,不宗一家,不守一法,打破传统师承习气,给予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黄君璧的教学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下列五个步骤:1.亲身示范;2.分发画稿,供学生临;3.批改作业,并详细讲解;4.要求学生练习写生;5.鼓励学生在创作上有自己的风格。 2 师法自然的“苦行僧” 黄君璧深知写生为绘画之必须经历的阶段,他爱游山玩水,并把游山玩水看做是“绘画”的一部分。他说:跟老师学画或者临摹古画,只是学习绘画的基本技法。要想画得生动踏实,必须“写生”,山水画尤其如此。 嘉陵江小景(局部) 黄君璧说,“我的山水,最得力的是嘉陵江,其次是峨眉。”“我向华山学得画云,向雁荡学得画瀑。”黄君壁早年学画,从临摹古画人手,融南北画风于一身。壮年入蜀,喜游名山大川,遍历桂林、衡岳、雁荡、西湖、北京峡、秦栈、华山及江南各名园胜地,胸中笔下,深得大自然造化,所作山水树石,栩栩如生,仿佛赋予了生命。抵台湾后,历游宝岛风景名胜,写生作画,继而遍游世界各地,跋涉南非维多利亚瀑布、南美伊瓜苏瀑布和北美尼亚加拉瀑布,师法自然,丘壑烟岚,云生沧海,层波叠浪,气势磅礴,曲尽其态,一一绘入画中。因此,他的绘画作品也题材多样,山水、人物、动物无所不有。 1969年,黄君璧游南非动物园,写生狮子图 轶 事 黄君璧给大家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对绘画艺术有着苦行僧般的执著与酷爱,他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 1989年是黄君璧先生最后一次到美国举办画展,展出地点是坐落于格兰木希园旁的纽约国家艺术俱乐部的画廊。时值春天,黄君璧在俱乐部门口下了车,看见对街公园里“春暖百花放,微风吹兰杜”,当即从身上拿出画本,站在园外人行道上,开始描画园内香卉玉蕊之丽姿,完全忘记了身后画廊正在等待他为画展举行剪彩仪式,更忘了自己已是91岁高龄的老人了。 3 自成一家的“云水画派” 1949年黄君璧来台湾后,对名胜风景的游览写生也从未间断。他受到自然的启发,在笔墨上也力求创新,他的笔墨总是围绕着画面的改变而改变。 阿里山云海(局部) 海洋性气候的台湾,云山雾海的变幻与内陆气候的内陆迥然不同,黄君璧开始了对于台湾山川云雾的观察、写生、研究。不久,他的绘画作品中不但出现了海岸激浪的画面,也随着出现了流云飞瀑的题材,在画风和技法上也有所变化。 画云要多观察,停云流云、雨云各有特色。譬如画停云,每每施于山洼溪谷之间,水分不宜太湿,云头可略微整齐,以表现静止不动的样子;画流云,则要先以湿笔勾出动态,再加淡墨分出光暗,云头不宣太清楚,以表现风吹云涌的感觉;至于雨云,则要云气与烟雾相融、山色深沉、山脚空蒙,表现那种烟雨凄迷的水灵墨的。 这都是黄君璧对中国山水画的宝贵总结。由是,“白云”成为黄君璧个人绘画风格和面貌的一个重要的符号和特征。 惊涛拍岸(局部) 台湾著名美术史学家李霖灿教授认为:君璧先生的云水皆由写生而来,但仍保持着中国画的意境。民初的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等画家自成岭南派,黄先生的画风很明显的可自成一派。真正会画画的人如黄先生,技巧炉火纯青,完全浑然天成,自成套,色不碍墨,墨不碍色,不为皴法所奴,不为技法所缚,故笔墨皴擦不显著;倒是云水部分特别显著,该称之为“云水画派”。 |
|